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走进生活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作文教育需要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带着他们走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给他们观察感悟生活这把钥匙,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流自己的泪,唱自己的歌,让自己的生活有生机,吾手写吾心(黄遵宪),这样学生作文必定有感而发,必定真切动人,生活在作文中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把作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奚建祥 《教师》2010,(36):91-91
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把作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相似文献   

5.
黄琼 《初中生》2003,(36):14-18
近年来,多数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此举既有利于根治假话充斥学生作文的“顽症”,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把生活和写  相似文献   

6.
初中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作文中主动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真诚地倾诉在作文之中,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批改,把"做人"与"作文"贯通和统一起来,以适应自身生存、享受和主动发展的需要,并反过来提高自己"做人"质量。本文结合作文批改教学实践,探讨了作文促进做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平时学生上交的作文来看,缺少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和元素,学生作文无话写的现象很普篇,模仿例文,甚至抄袭作文选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从学生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体验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静下心来,思索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有内容讲,有心里话写,而且要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也融入作文中,把心中的言语和思想表达出来,我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活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写作的欲望会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无病呻吟,不再胡编乱造。叶圣陶先生则从更深的层次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就是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他还强调“: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把生活引入课堂,让作文走进生…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眼、心、手的综合产物。有些学生很怕写作文,因为他把作文看成是虚无的东西,要自己去编造。完全是"造"出来的。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作文教学要尊重写作主体个性,要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的生活,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师生共构一个读书和生活交融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习作要把自己的听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大纲把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结合起来,就是让学生既可以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又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13)
所谓"正本清源",是指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写作的本体,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学生是作文的主人,每个人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灵感冲动、表达能力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能让小学生把自己对周围的认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作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生活化作文要求学生作文的时候把“生活”作为写作对象,反映真实生活。日记是生活化作文的有效方式,因为学生写日记时,为自己写作,由兴趣所使,靠意志坚持。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角度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种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自己的感受,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新课标》要求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能留心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出源于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因为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记录,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欢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丰富生活体验,全方位开拓生活源泉。让学生一扫过去缺乏习作兴趣、无米下锅的现象,把作文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真实而丰富的生活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习作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项学习活动?我认为,学生只有学会体悟生活,才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教学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期以来,制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把作文当做技能、技法来传授,忽视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兴味和乐趣.在作文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生活,才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认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意思非常明确,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写出真实的作文。 所谓真实的作文,这里包含着两个含义:1.是真实的内容,是指学生写入作文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亲耳听到的,而不是凭空的编造;2.是在作文中要凝聚学生自己真实的劳动,是指作文是学生用自身的心血写出的,而不是偷梁换柱的抄袭和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