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二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对欧政策持批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正是由于工党政府对欧洲联合持消极冷淡态度,导致了英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领导欧洲的机会。而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工党政府对于欧洲联合的态度是支持并积极参与的,只是由于冷战的形成,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以及在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欧洲问题上英国与其他欧陆国家存在分歧,才使得英国的欧洲政策逐渐发生转变,即由欧洲联合转向大西洋联盟。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西欧欣起了“联合运动”的高潮,各国政府纷纷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与所处的国际环境表明各自的态度,英国因其独特的地缘位置与外交传统形成不同于欧陆的经济,政治利益,在对欧政策的影响下,它主张经济上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从1949年到1959年,英国经历了实现欧洲建设构想的努力与挫折,由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英国最终决定调整政策,融入一体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欧洲联合是二战结束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而作为欧洲强国之一的英国,从欧洲联合一起步,就有着与欧洲其它国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拒绝参加,做一个游离于欧洲联合之外的旁观者。从二战后英国的世界地位、战略构想以及欧洲联合起步的历史、现实原因来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英国为何拒绝加入“舒曼计划”。  相似文献   

5.
英国工党诞生后镜意向政坛进军,取代自由党进入英国两党制轨道。二战后工党上台执政推行国有化和福利政策,取得很大成就,迫使保守党向工党政策趋同。70年代末,英国爆发经济危机,保守党经先改革,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激活了经济。为摆脱18年在野的困境,工党进行政策革新,从而赢得1997年大选的胜利,重新上台执政,现在是工党向保守党政策趋同。  相似文献   

6.
二战初期,美国政府对英帝国表现出不妥协的立场。随着二战的进行,美国基于自己的战略考虑,反殖民主义态度开始软化。在艾德礼政府时期,美国由于自己的外交与战略考虑对英帝国表现出不同的政策,但是在这些不同的政策背后是美国对英国财政的支持。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采取了支持英帝国的政策。但是随着冷战的加剧,基于与苏联竞争的需要,美国又在一定程度上敦促英国加快非殖民化的步伐。纵观英国非殖民化的全过程,美国政府对英帝国的态度是复杂的,而英国政府的考虑才是英国非殖民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白里安为解决两战之间欧洲所无法回避的德国问题、美国的经济竞争与苏联的共产主义影响而提出了欧洲联邦计划。英国因担心欧洲联合会损害国际联盟权威、引发世界区域化发展并导致英帝国瓦解,遂以其外交权谋将白里安计划置于国际联盟框架内,使之不了了之。考察英国对白里安计划的政策有助于理解二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7年布莱尔政府执政后,面对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尤其经货联盟的建立,对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态度由原来的一定程度上的欢迎转为积极准备加入欧元区.但由于国内公众强烈的怀疑态度、保守党的反对和工党内疑欧派的掣肘、欧元区的经济形势、欧美关系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只能采取既谨慎又务实的政策,以期未来条件成熟时加入欧元区,但由于目前英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英镑地位坚挺,第3次大选胜利后的布莱尔政府加入欧元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9.
非殖民化是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战后初期民族主义运动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工党政府采取了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政策和立场:对于英属殖民地.工党政府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放弃帝国的前提下,促进殖民地的经济发畏.稳庄帝国的阵脚,同时从现实主义出发.对执意要独立的殖民地许不加以阻拦,工党的政策实际上打开了英国战后非殖民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在中等教育政策方面延续了传统的"机会均等"的价值取向,两任教育部长都积极倡导中等教育的"三轨制".而工党内部以全国工党教师联合会为代表的压力集团则积极倡导中等教育的综合化,因此出现了工党年会所倡导的政策与教育部长执行的政策之间的抵牾.在纷繁的利益冲突和错综的政治背景中解析战后英国首届工党政府在中等教育政策方面的摇摆,有利于更为深入地透析出"问题背后的问题",把握教育政策与政党政治之间的微妙张力.  相似文献   

11.
非殖民化是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战后初期民族主义运动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工党政府采取了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政策和立场.对于英属殖民地,工党政府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放弃帝国的前提下,促进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稳住帝国的阵脚,同时从现实主义出发,对执意要独立的殖民地并不加以阻拦,工党的政策实际上打开了英国战后非殖民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西欧掀起了"欧洲联合运动".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利益与所处国际环境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英国由于对其岛国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民族发展主要源于欧洲大陆的事实,形成了英国社会对欧陆的离心心态.而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神话般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形成了英国对欧陆长期奉行"均势"政策的传统,尊重宪法传统的英国不愿意放弃曾经的辉煌,英国工党在外交政策上过于依赖"英美特殊关系",不愿放弃部分国家主权.正是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英国的外交政策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期处于调整状态.  相似文献   

13.
梅杰执政初期,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等因素,针对英国的国家利益重新认识,调整了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采取了较为温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扩大了英国在欧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经济凋敝和美苏崛起的双重压力下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过去的研究常常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简单总结为战后经济的衰退,社会舆论等因素往往被忽视。但是,不论工党是作为执政党还是反对派的表现都证明了作为一定时期社会舆论的代表,工党的态度对英国战略收缩起到重要的作用。希腊问题是二战末期英国第一次武力介入他国内政,其过程贯穿工党作为反对派和执政党的全过程。工党对希腊问题的态度尤其能反映这一时代社会舆论对战后英国战略收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远东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产物,也是东、西方“冷战”在亚太区域的“热战”表现,虽然在侵朝过程中美国始终唱着主角,但是不可否认在所谓的“联合国军”的旗帜下,美国的西方盟国也在相当程度上起着作用,其中美国的主要盟国英国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朝鲜战争时期的英美关系对整个战争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拟对之作一些研究和分析并求教于大家。一朝鲜战争爆发前夕,东、西方冷战已在欧洲全面展开。英国的工党政府在二战后经过短暂  相似文献   

16.
1945年英国大选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界标。时值政治巅峰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被选民抛弃,工党出人意料地执政。这次大选的政治意义在于奠定了战后保守党和工党争雄政坛的格局。工党执政期间极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工党下台后留下的遗产———“福利国家”政策,被历届政府所承继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虽然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二战后世界政治关系、环境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仍然左右着英国的外交政策,这对战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组织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论述了英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二战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关系的影响,指出正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下诞生了"三环外交"政策,使英国两大政党在执政期间,在战后初期外交政策上都选择了超然主义原则或孤立主义原则,研究这一看课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处理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均势和孤立主义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一贯立场,但二战的后果使这一传统政策在战后初期发生了转变。英国不但企图拉住欧洲,缔造“世界第三力量”,而且第一次在和平时期主动与欧洲国家结盟。这是英国欧洲外交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真正变化。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政策调整促成了“三环”外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战后初期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教育政策,学术界有关论著不是轻描淡写,就是非议颇多。教育作为工党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一无是处。工党在执政期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科技教育,为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英国多元文化教育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社会。二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移民涌入英国,教育系统内部和社会的反应变化多端,开始是抵制,经过同化和融合,多元文化主义最后发展到反种族主义。但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1988年教育改革法通过之后及随后的政策变化导致了多元文化教育及反种族主义教育的倒退。1997年,新工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大选。新工党政府的言辞多少有点更令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但是任何具体的政策或者说特别关注多元文化的反种族主义教育的实践尚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