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笔者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却发现了这乐章中的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4.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受、感知准确、敏锐、强烈与否,是学生语感能力高低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主体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通过朗读,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而语感则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直接理解。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敏锐、强烈的感受、感觉和感知的能力,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和生活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语感主要是指对书面言语的感受。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便是创造。所以,“积累-模仿”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篇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可以使一篇文章变得好懂…  相似文献   

6.
王瑾 《文教资料》2010,(27):48-49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晕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陶冶举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文教学如何紧扣课堂教学,依托教材,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读”占鳌头,让语感在充分朗读中积累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朗读是最重要的。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不少学生的语感比较薄弱,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孩子。而语感的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读,学生需要通过充分朗读才能感知语言,习得能力。教师如何紧扣教材特点,创设条件让学生爱上朗读,并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感呢?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是一篇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文章,描写了“我”在祖父的园子中的快乐童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我”在园中的自由快乐,感受“我”深深地被疼爱。如何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可以说,本文蕴含着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学生经过细细品读才能读出韵味,而基于这样的文本,要培养语感也必须让学生深入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蕴含在朴实语言中的情感。在研读“自由之事”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培养语感。以下是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化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它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它让学生认知文字、感知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路径之一。为此,教师可选择案例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从花样朗读“促”语感、情境朗读“悟”语感、品词析句“炼”语感、讲解范读“催”语感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语感的讨论是当今语文界热门的话题之一。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自然也就是学生语感培养的主战场。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舍本逐末的现象比比皆是。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的那样:“由于过分强调语言分析和思想方面的继承,用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必然影响了朗读训练,进而影响了语感的培养。”由此可见,“过分强调语言的分析和思想方面的继承”是不可取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既然阅读课是语感的培养主战场,那么有哪些好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呢?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而《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形成良好的语感呢?我认为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 ,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 ,是通过感知使语言材料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变成读者内心情感体验的过程 ,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而产生由外而内的吸收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朗读来训练学生语感呢 ?一、读中比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仅凭机械地诵读是很难达到的。俗话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应从“七个加强”入手。  一、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知。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更需要朗读理解所读的文字。因为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  相似文献   

14.
何洁 《中学文科》2007,(8):63-63
朗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学生能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许国璋教授的英语根基就在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书。他说过:“英文课重名篇朗读,易懂之段即时读即时背。”“只有读,你才能获得最大的实践量。”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6.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低年级又是从朗读人手再逐渐进入默读的。如何能切实地提高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任务是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谈、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知”一“能”一“熟”一“用”。一般来说,在初级阶段,“知”和“能”这两个过程紧密连接,听懂了就是理解了,能正确说出就会了。进人中级阶段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中级阶段的课文由“知”到“能”的过程,必须通过朗读,背诵这一过渡阶段。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发音熟练,视觉熟练、听觉熟练和迅速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背通语言材料记忆下来,进行口笔语实践才有基础,通过朗读背诵,熟记大量现成材料,可以帮助形成语感,进而做到正确无误地运用语言。由于不难看出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由“知”到“用”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课文的过程就是记忆课文的过程,背诵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助积累语言知识,培养正确的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朗读,可以说它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在朗读中训练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意义”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运用语言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语感就是人对语言字的感受、表达能力,训练语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讲究语感训练的策略,然后再有步骤地去进行。其途径为“感受——领悟——积累——实践”,核心是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