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僧诗是整个唐诗中特殊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唐佛教兴盛、诗歌繁荣,并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其主要创作的诗僧主要出现于中晚唐的江南地区,有着士和僧人的双重人格。唐代僧诗以其独特的学品格对唐诗的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诗与乐、舞有密切的关系,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歌诗传唱的形式使唐诗有着极大的社会基础,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浅谈唐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诗的大国素有“大唐诗国”之誉,音乐发展亦呈现空间繁荣局面,亦有“大唐乐国”之称。唐诗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中蕴涵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本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楚辞”开山以来,中有以三曹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派鼎承,继以两晋南北朝大量文人诗作和乐府民歌丰富的创作实践,至唐而达高峰。有宋以降,无出其右。唐诗繁荣,不仅诗体完备,群星灿烂,而且涵咏万千,体情缜密,尽得山川之美,遍察世态之相。仅遗留诗作近五万首,有名可考的诗人两干余人。唐诗繁荣,绝非偶然。一、唐朝经济的发展是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人台图诗是唐诗苑百花中的一种,其中颇有富丽精工、高华典重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台阁诗的创作,对唐诗繁荣有一定的影响,超过推动作用。然由于创作天地的狭窄,表达方式的局限,使其难以获得更大成就。它的经验和教训,对文学创作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另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对唐诗的发展起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者承认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有消极作用。本文认为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概念的理解不一。本文在梳理了上述概念之后,认为“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是互为因果的,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唐初科举考试中“识文律”的评分标准促进了律诗的形成与定型,加速了有唐一代诗歌审美规范的转换;在后一阶段,则是唐诗的发展使“诗赋取士”成为定式,并最终形成后代无法企及的诗国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内涵丰富,风力深厚,且富有盛唐的时代气息;艺术上,代表盛唐诗美的兴象玲珑的意境融构也相对成熟;基本具备了盛唐气象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他的诗初步实现了唐诗由初唐向盛唐的转变,开启了盛唐诗风。对于张九龄诗的这种意义和作用我们应予以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8.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唐诗的繁荣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诗体大备,名家备出,流派众多,题材广泛,作品丰富,流传广泛。那么唐诗为何如此繁荣呢?继承我国古代诗歌传统是唐诗繁荣的前提条件。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诗是中国古代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唐以前诗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艺术经验。如有《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有汉魏诗人学习变风雅讥刺政治,学习乐府反映民生疾苦的经验,也有六朝描写山水田园及运用声律、对偶、平仄等艺术技艺的经…  相似文献   

9.
论集唐诗     
集唐诗是在唐诗巨大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集句诗类别,产生于北宋,在南宋获得迅速发展,在金、元时期走向衰落,但最终在明、清二代走向了繁荣。集唐诗既在题材内容和近体诗形式上继承了唐诗的特点,又在咏梅题材、专题化和开创新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对唐诗的发展。集唐诗的发展,是唐诗不朽的艺术魅力、诗歌追求“新变”的需要、历史上的“唐宋诗之争”以及历代诗人的连续创作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短暂的隋代在中国诗史上充当了南北朝诗向唐诗过渡的重要纽带。隋人从理论和创作上着手矫正齐梁诗风,并促进了南北诗风的初步融合,尤对近体律诗的形成贡献极大,为后来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唐诗繁荣,绝句为最。绝句一名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其起源是由于音乐的分段。本质含义为断句。绝句主要的美学特征是:短小灵活,易读易诵;自然明净而又情韵深长。绝句的章法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它反映了曲折变化的美学要求;具体到每首诗,其章法结构又千姿百态。总结其规律对鉴赏和创作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在邢台一带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繁盛局面,收录到<全唐诗>中的邢台籍诗人就有近四十位,他们以各自出众的诗才,为唐诗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评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意象图示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部分.在唐代,中国是最先进繁荣的国家,因此唐诗获得极高的声望.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意向图示理论出发,以送别诗为例,探讨其对唐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久负盛名的经典唐诗选本。其编选原因客观上是由于社会当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的选本未善.以偏救弊;主观上是因为沈德潜的个人爱好,他希望通过此选本垂示准则。以达发扬诗说、重振诗教之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术界已有不少同志在认真研究促使文学繁荣的原因,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为了实现文艺的大繁荣,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上,有文学繁荣期,也有文学衰败期。从我国古代来看,文学最繁盛的时期恐怕要首推号称“诗唐”的唐代。因此,本文拟以唐诗为主要例证来探求文学繁荣的原因和文学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18.
人们大都把唐诗发展历程分为初盛中晚,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士人心态不同,因而诗风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在怀乡诗上也有若干体现。初唐时期虽然不是怀乡诗发展的高潮阶段,但却是唐代怀乡诗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它在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等方面为唐代怀乡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唐代怀乡诗不能忽视对初唐怀乡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议论为诗在初盛唐不同题材的诗歌中广泛存在。唐诗中的议论往往与其他表现形式相结合,并直接以议论为抒情的手段,其表现手法灵活而自然,在议论诗的发展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任冬青 《文教资料》2013,(29):37-41
历来文人集唐的热情很高,明传奇将唐诗以集句的方式嵌入作品,汤显祖则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牡丹亭》是一部优秀的“诗剧”,它的“剧诗”是构成“诗剧”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牡丹亭》集唐诗与剧情的关系,不能脱离它在剧本中的具体语境。下场诗中《惊梦》集唐诗主要担当了叙事状物的功能,《寻梦》集唐诗的议论抒情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真》集唐诗是刻画人物的传神之笔。上场诗主要用来介绍人物,剧中诗往往能表现人物内心。我们可以把集唐诗的作用总结为概括和预示作用。才子佳人传奇集唐诗,较成功的有《玉合记》、《长生殿》和《紫钗记》,它们的集唐诗与《牡丹亭》集唐诗同中有鼻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