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诉讼代表人制度是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中独有的一项法律制度。在程序法范畴中,单位主体的非自然人特性使刑事诉讼程序中处于被指控者地位的单位主体的若干权利及义务配置处于未明的状态。对单位诉讼代表人制度予以解构并有针对性提出完善的建议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证了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必要性,认为用司法解释规定单位犯罪的程序是不合适的.在立法模式上,主张将单位犯罪的特别诉讼程序统一纳入刑事诉讼法典,采设专章的立法体例.对于应规定的内容诸如单位犯罪被告人的确定、诉讼代表人制度、有别于适用于自然人的强制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事人制度在起诉制度中忽略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没有区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的差异;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中存在着滥列第三人和忽视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在代表人诉讼中存着提起代表人诉讼涉及金钱财产案件多、不作为案件少,存在着人数众多不确定的判决的范围扩张有限性和保障被代表人权益不够性等缺陷.要完善这些缺陷需引进正当当事人概念,将司法机关的民事案件立案机构改为登记机构、导入第三方被告、辅助参加第三人、团体诉讼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为解决多数人纠纷而设计的一种当事人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处理群体纠纷的诉讼程序制度,它是指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时,从中选出数人作为代表进行的诉讼。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内容上过于简单、概括,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应从立法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代表人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实司法实际中日益增多的代表人诉讼案件入手,以代表人诉讼相关的基本概念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立法中有关代表人诉讼的规定,联系司法具体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其程序操作中几个应重点把握的方面,如管辖等提出了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以期为今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日趋完善起到促进作用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单位是我国新型法典明确规范的一类犯罪主体,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其在犯罪构成、诉讼程序方面有许多特殊性,本依据刑法的规定结合有关部门对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的构成及其诉讼程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以期能作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武文举 《河南教育》2008,(9):102-103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机制,它体现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对于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着其他诉讼机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由于其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司法环境的不容乐观,使得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率并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研究,在立法上不断完善,促使该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由户主作为一方当事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诉讼,而结果却及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这是现有的诉讼理论无法解释的.通过对我国诉讼代表人制度和家庭诉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把户主为代表人的家庭诉讼视为一种特殊的代表人诉讼.对于在法律上的冲突,我们可以在人数限制、诉讼程序、权利来源上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解释家庭诉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群体诉讼机制,它体现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对于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着其他诉讼机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缺陷,以及司法环境不容乐观,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率并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改善目前的司法环境,促使该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劳动争议争议主体人数多、处理困难和社会影响大,针对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可选择适用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但共同诉讼适用范围有局限,代表人诉讼制度也存在诸多缺陷。鉴于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诉讼机制的适用困境,建议改进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同时,引进团体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主体众多与诉讼空间容量之间的矛盾,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各国都纷纷建立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如美国的集团诉讼、德国的团体诉讼、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以及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等.随着群体性纠纷的大型化,各国民事诉讼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趋势亦在加强,有鉴于此,这里通过对集团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公司解散过程中诉讼主体的混乱,是我国现阶段公司解散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合理科学地确定公司解散后的诉讼主体,是解决现阶段公司解散实践中纠纷频生的重要途径。确定公司解散后的诉讼主体,既要从法理和法律规定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和诉讼效率。在被解散公司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如果被解散公司已经成立清算组,应由清算公司作为原告,而将清算组作为代表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如果被解散公司未成立清算组,股东或是董事会以自己名义或是公司名义提起诉讼的应当告知其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代表公司起诉;对仍然坚持起诉的,应当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裁定驳回起诉。在公司被解散后成为被告的情况下,已成立清算组的,应当将公司列为被告,清算组列为代表人,代表公司进行诉讼;未成立清算组的,应当根据债权人的诉讼请求确定相应的被告。  相似文献   

13.
代表人诉讼,是指具有共同或者同类法律利益的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无法共同进行诉讼,而由当事人推选或人民法院与其商定代表人进行诉讼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是群体诉讼制度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为处理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群体纠纷案件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经济的诉讼模式。本文结合国外有关群体诉讼制度,通过对我国现行代表人诉讼制度分析、比较,针对有关问题提出若干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复杂型诉讼包括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和群体诉讼,我国有必要建立复杂型诉讼的缺席处理程序。共同诉讼的缺席处理可以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缺席,法院有权对其作出缺席判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缺席处理可分为被告型第三人和辅助型第三人。在群体诉讼中,诉讼代表人的缺席具有不同于其他复杂型诉讼的自身特质,其处理程序可分为首次期日缺席和续行期日缺席。  相似文献   

15.
论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辖权异议是我国民事诉讼管辖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法律对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尚无明确规定,导致理论界和实践中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指出,应当确立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在一定情形下的管辖权异议主体地位,以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和实体权利的保护,实现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现状,分析公司法和证券法上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主要缘由及状况;比较我国目前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两种诉讼制度及单独诉讼、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三种诉讼提起方式各自的适用案情和优劣。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诉讼制度与三种诉讼方式之间的关系,得出在非证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两种情况下中小股东权益受害后提起诉讼的最佳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康美药业案作为我国首例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案,在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历史演进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新《证券法》实施至今,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案件仍只有康美药业一案。通过梳理我国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运作机制,可以发现其在启动机制、环节转化以及诉调对接等机制方面存在诸多困境,破解以上难题以寻得出路,是我国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能否实现其自有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对公司直接诉讼制度的突破,是法律为了更好地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设计。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涉及一定的公益、中小股东维权困难等特殊问题,而代表人诉讼追求公益、通过集团的势能追求诉的利益等功能和理念,可以很好解决这些特殊问题。因此中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中应该引入代表人诉讼制度。文章对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应该如何操作做了简要论证。  相似文献   

19.
家事诉讼是包括人事诉讼程序在内的,隶属于家事裁判制度的一种构建于家庭成员身份关系基础之上的诉讼程序。家事案件所具有的公益性及当事人之间的家庭亲情等特性,决定了家事诉讼目的不只是为了家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是希望通过单独的家事诉讼程序来达到妥善解决家庭纠纷、确保家庭和睦的目标;决定了国家检察机关也应参与家事诉讼程序;决定了家事诉讼应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对此诉讼模式的采用不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于法官能够较为适宜地控制家事诉讼的进程,且更能确保家事诉讼对实体公正价值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构建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机制,旨在保护不特定的、广泛的劳动者群体利益不受侵害,以使劳动者权益和公共利益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基于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原、被告之间的地位及力量对比等特殊因素,应当对诉讼主体资格、受案范围、管辖制度、证据规则、诉讼费用承担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证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程序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