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们,如果你想学好书法,那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选帖。帖是什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学书法可以不拜师,但不能不临帖。帖就是不说话的老师。择(zé)师不可不慎,选帖也非常重要。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字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最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才会“争创一流”。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可供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内容实在是多之又多。据有关资料显示:近20年来,全世界每年出版的书籍超过50万种,这就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出版。我们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给学生来读呢?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书籍多么泛滥,我们读书都应该挑最好的读。最  相似文献   

5.
<正>我参加过无数次的培训,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组织的这次第二期"成长中的教育家"高级研修班,是我参加的所有培训中规格、水平最高的,是一场精神盛宴,是一次成长为教育家的寻梦之旅。"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次的高端培训带给我的影响和收获也是最多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6.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10,(3):38-38,36
孟子有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知人论世,知人还得论世,论世更能知人。鲁迅在《题未定草》(七)中说到: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究竟怎样才能读好教科书?这里有个读书方法的同题。记得《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魏王曹丕向吴王孙权的使者询问:“吴王颇知学乎?”使者回答。吴王“博览书”传,历观史籍”,是“采其大旨,而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这里所讲的“采其大旨”,就是读书要得其要领,掌握最基本的东西,而不是面面俱到。孙权的这种读书方法是值得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认为:小学书法教育应当象绘画教育那样走一条“儿童化”的路子,不要“机械”模仿古人法帖的传统教育方法,主张重视儿童的个性(即灵性),让他们自由创造出稚拙朴素的儿童书法艺术来。 对此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恰恰相反,儿童学习书法首先应当临摹碑帖,最好是古人的优秀书法。已故书法大家邓散木先生说得好,“临摹是初学书法的必由之路。”这一点书法界已有公认。有句俗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我看,如果什么法则也不取,只是随意涂鸦,将一无所得,根本谈不上学好书法。  相似文献   

9.
<正>教养难说。你问我,多读书是否就是有教养?不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吗?我笑了笑,不敢说什么。这事,也对也不对。有时候,还得看读的是什么?或者该这么说吧,有些书,是必读的,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乃至一个华人,最好都能翻翻读读。这,或者就跟教养有关了。这些书,多半已成经典,譬如《史记》、譬如四大奇书;有些不好说它必是,但也几乎就是了,譬如《唐诗三百首》、譬如《古文观止》。前一类,那是"天",是想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充分表明了志向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探索人生与志向的关系时,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确立志向是人生中最紧要的事情。没有志向的人便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必须先确立志向,然后才有中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他从10岁起就开始靠干各种杂活儿养活自己。有一次,高尔基在轮船上当洗碗工,看到厨师非常入迷地在看一本书,就问:大叔,那里面有什么让您这么着迷?厨师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大世界。您想要什么,书里就有什么。从此,高尔基就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事情,只要能找到书读,就是再苦再累他也不在乎。  相似文献   

12.
①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世界各民族都产生过一批非常优秀、杰出的思想文化经典,这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阅读。中国有  相似文献   

13.
来信早已收到,临拙书一册亦收到,实在抱歉,未能即复。现在先说咱们写字的事: 一、临拙书甚似,但千万不要再临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与不知是谁的话,因为他有理,就得听他的。这并不是我自己谦逊,因为咱们如果共同学习一些古代高手,岂不更好。学现在人最容易像,但一像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我也常教一些最初入门的青少年,索兴把我的字让他临,只一有些“得劲”了,立刻停止。看来你已并不是为入门,直是喜爱这一路字,所以更不可再写,千万千万!  相似文献   

14.
等一下     
"等一下"是我的经典语言。为什么会成为我的经典语言呢?还得从头说起。书是我的第一件"玩具",也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小时候,我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书,只听妈妈说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一件东西的名字叫"书"。我懵懵懂懂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最好玩的"玩具"——书。窸窸窣窣的翻书声,是那么悦耳动听。书上的图画,是那么丰富多彩。特别是每一页书的图画下一个个的"小动物"——每一个汉字,是那么活泼可爱。小时  相似文献   

15.
阙:王晓丹同学,你是我们年级组公认的语文学得最好的,许多同学都非常羡慕你,你能否谈谈你是如何学习语文的?王:好的。其实,我觉得我学语文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喜欢文。喜欢看书,喜欢乱想,喜欢写。阙:你所说的喜欢,其实就是趣吧?王:对。老师们经常教导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现在越来深刻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真,如果你对一件事有了兴趣,那不会讨厌它,我喜欢语文,最主就是从看书开始的。阙: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看书的呢?王:应该说从幼儿园就开始了。那时看《唐诗三百首》,小人;二三年级,父母亲就给我买了多作文书,四年级左右开始看童,寓…  相似文献   

16.
等一下     
"等一下"是我的经典名言,为什么它会成为我的经典名言呢?这还得追本溯源,而那源头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爱不释手的书。书是我的第一件"玩具",也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最好的成绩?看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会马上回答:“当然是100分,如果满分是150分,当然是150分,反正得满分是最好的成绩。”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 相对自己有了进步,就是最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正>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在台湾,"经典诵读"也即"读经",是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提升语文素养。一、经典诵读的心灵化育功能"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童年是化育的最好时期,家长和老师是最好的化育者,经典作品和人们的行为是最好的化育载体。(一)陶冶情感,塑造健康人格许多千古传诵的诗文佳作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  相似文献   

19.
姚彤阳 《小学生》2010,(6):35-35
论语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它呢?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君子与小人六年五班李国栋指导老师李小燕我们学校开展了"读《论语》,学做人"这项活动后,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我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10,(6)
论语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它呢?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君子与小人六年五班李国栋指导老师李小燕我们学校开展了读《论语》,学做人这项活动后,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