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不仅是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的一个符号意象。鲁迅小说中出现的众多疾病意象,在特殊历史语境下与中国社会的病态、文化的痼疾相互契合,构成了一种整体性隐喻。本文从疾病意象隐喻文化和启蒙思想的可能性、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表现及其文化喻指、疾病意象与启蒙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鲁迅小说中疾病这一独特意象背后深邃复杂的隐喻涵义,从而深刻地揭示鲁迅作品中蕴涵的隐秘民族文化心理和厚重的社会历史思索。  相似文献   

2.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关于心理过程、心理特性、心理状态的科学研究之前很久,无论中国和外国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被称之为“前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在我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和文论著作,更是这种“前科学”的心理学知识的宝库。我国的心理学史研究,对许多重要的哲学古籍中的心理学思  相似文献   

3.
意象这一概念,心理学和美学论著都大量使用,但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往往各自给予不同的界定,具体使用时常赋予它不同的涵义,其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涵义,把意象与表象等同起来,都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保存在记忆里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映象。这种用法多见于心理学著作,不久前出版的一部心理学译著,是这样表述意象的:“当我们要描写自己儿时住过但早已倒塌的房子时,俨然看见它,这就是一种记忆  相似文献   

4.
作为宋代东南仅次于杭州的第二大城市,扬州历经历史的荣辱悲欢,为宋代文人所瞩目。本文归纳分析了宋代扬州词的城市的人物意象符号、物象意象符号、场景意象符号的表现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揭示出这些意象符号背后所显示的宋代士大夫在三教融通思想指导下主体心性追求超越完美的雅和现实生活中注重自然本性自我满足的俗相调和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运用美学、教育学、生理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弗洛伊德及荣格的潜意识理论,分析了心理动因、潜意识、文化等客观因素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心理结构和绘画状态对绘画过程具有直接影响。提出了解决绘画创作中心理障碍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俗文化心理对社会价值观念转型的影响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流行的世俗文化元素和通俗易懂的艺术表现形式契合了转型期市民阶层的心理诉求,市民的精神追求和婚恋价值观念的嬗变、世俗文化心理与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的合谋都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文化症候的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7.
楚地巫文化中"以阴巫下阳神""以阳主接阴鬼"祭仪中的性别搭配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其实这是一种娱神方式。屈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产生于楚地的巫文化,与这种娱神方式密切相关,可以称之为性恋原型。性恋原型在与祭歌关系密切的《九歌》中表现为潜在的性恋结构模式及哀伤的情感取向,这种结构模式和情感取向进一步深刻地影响了《离骚》,以及《九章》部分作品的情感表达甚至审美特征。正是这种原型的运用,使建构于楚文化的屈骚之"发愤以抒情"具有"同时用千万人的声音说话"的强大召唤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壁画的材质地位的转变,使开发材质独特的视觉语言和研究材质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效应,材质的选择成为现代壁画创作的重要部分。文章结合美学、艺术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有关知识,从量感、运动感、空间知觉、时间感、肌理感等五个方面对材质的视觉心理效应在壁画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表象也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长期以来,心理学将表象和知觉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表象看做是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记忆表象),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想象表象)。后来,大量的关于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实验已经证明,表象不仅对学生的知觉具有准备作用(可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而且对学生的记忆、思维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念既是文化的核心,又是个人态度的集中体现。其研究必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文化。本文从新词着手,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及文化的相关知识,从个人态度出发,分析了价值观念在词汇的产生和变化中的作用,得出了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词汇变化的结论,也提出了价值观念影响词汇的一种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理论思考(一 )素质1.素质的意义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 (主要是大脑和神经系统 ) ,经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和自身长期内化 ,促进脑机能发展 ,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的素质可以外现于一个具体的人的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能力的结构、强弱以及思想品德之中 ,因此 ,也可以形象一点地说 ,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加做人。当然 ,这样说 ,容易忽视素质的心理学本质。2 .素质的科学内涵(1)素质是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素质是人的心理品质 ,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则是人脑的机能 ,所以 ,人的素质实质…  相似文献   

12.
完形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就是整体性原则,影视广告的传播与完型心理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影视广告语言符号的编码特点和解码机制。体现出完型心理学的核心思想——结构主观性和整体性观念;影视广告语言的蒙太奇修辞丰富和发展了完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影视广告影像的形式美对完型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略论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留存在贵州黔东南施秉、镇远、凯里等地的苗族歌棒,是由当地苗族人民在一根小木棒刻上本族的独特的象形文字符号,以这些文字符号表达和记录诗歌和歌词内容,这种刻录记载有此内容的刻字木棒就称之为歌棒。本文从苗族歌棒的内容、形态、用途及其文化价值和作用四个方面论述了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直觉的心理机制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是一种很早就备受关注的特殊的思维形式。关于直觉的心理机制众说纷纭。直觉的心理机制应从知觉、潜意识、意识三个层面来分析:知觉里的直觉是知觉意象链的形成及意象组合;潜意识直觉心理由信息潜隐、情景启动、酝酿和激活构成;意识层的直觉缘于知识的组块化运用和想象。复杂的直觉是三种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文化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宏观上来阐述分析意象理论在广告创意与制作上的应用及意义.文章先从文化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剖析意象的内涵,实质及特性,然后从广告语及广告制作方面阐述分析意象在其过程中的运用以及来说明广告是以意象理论为依据而创作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多以实例广告案例来论证与说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文章指出,意象编码是广告的灵魂与生命,广告的创作是离不开意象构建的.  相似文献   

16.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过程贯穿着对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与体验,其知觉、反省、制作三大心理系统具有直观性、直觉性、情感体验性等特征,并受到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深刻影响。教育者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艺术感知活动、充裕的绘画创作空间与时间,在适当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艺术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在人们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和传承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的有机体。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学校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学校的一切场所,一切活动无不包含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剪纸艺术是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剪纸艺术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和民俗文化内涵,是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剪纸艺术中构造的剪纸意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感知和认识世界和自然的过程中的知觉经验的凝固,剪纸艺术中剪纸意象的基本结构生成,是顺应文化生命的自然法则水到渠成,剪纸艺术所使用的剪纸意象和剪纸符号,会因为群体不同而产生多面的理解含义,剪纸艺术形象生动,符号化和意象化的造型,简洁而又生动,沁入了经典文化中不同阶段的审美情趣和对于自身及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传统文化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审美心理学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夸张辞格生成的心理机制———审美求异心理、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想象;并根据其心理机制,论述了英语夸张辞格创造出的形象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