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超越历史原型,塑了一个智慧,忠贞,充满理想色彩的诸葛亮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创造;(1)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2)竭力演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3)多方面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作品对诸葛亮的“多智”虽有夸张过甚之处,但对此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就总体而言,书中的诸葛亮形象仍然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不朽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1,(Z1):51
luyy□□□□abc@126.com:"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都这么说。姐姐,三个臭皮匠真的能顶一个诸葛亮吗?这句话说的是集体智慧用处很大。不过,如果那些臭皮匠足智多谋,估计一个就能对付诸葛亮;如果那些臭皮匠都是些没什么想法的人,估计三百个也别在诸葛亮面前站。其实这句话属于讹传,并非什么臭皮匠与诸葛亮有瓜葛,二者是八竿  相似文献   

3.
一部《三国演义》几乎将诗葛亮推至智慧宝塔的顶尖。历代论、评、说都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雄才大略等智慧型特征如数家珍、推崇备至,诸葛亮简直成了智慧的化身,韬略的代名词。然而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诗葛亮的睿智和聪慧时,我们又不能不对这个塑造得仿佛近乎完美的形象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再度感知和解读后,发现诸葛亮是一个带有很大缺憾的智慧形象。其缺憾主要表现在他对重大决策的多次失误上,渗透在他的集人、神、妖于一体的复合形象上,反映于他在诸多琐事细行中的缺漏瑕疵中。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崇拜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崇尚智慧的文化心理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完美的体现者,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典范。诸葛亮形象的形成是多种文艺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描写的一个聪明智慧的典型。为了突出他的智慧,作者写了祭东风、禳星、观星等“近妖”的行为,这有损于形象的真实性,并降低了这一典型形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信息高度集中并对信息高度依赖的行业。信息贯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信息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旅游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在国家和江苏省大力支持信息化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对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江苏常州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差距进行分析与思考,该研究不仅是常州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也是常州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突破点,拟为其他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和信息业融合的产物,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加强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我国旅游业整体的服务水准,从而增强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高校肩负着培养旅游人才的重担,智慧旅游归根结底是人的智慧,其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校人才的培养,这为高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更为高校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和奥德修斯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智慧的化身",他们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印记和时代信息,符合中西方文化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儒家兼济天下的责任感丰富了诸葛亮,而西方个人荣誉至上的传统成就了奥德修斯。  相似文献   

9.
上小学的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人们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众人的智慧合起来赶得上诸葛亮的才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佩服诸葛亮。众人的智慧真是厉害呀!这里的“臭”是技艺不高的意思。小孩儿不求甚解,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记住了,还经常拿出来用。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为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的公众人物,是以“智慧”化身、“忠贞”代表的文化形象出现的。诸葛亮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其形成是社会群体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共同心理追求。  相似文献   

11.
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使"既生瑜,何生亮"几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三国》至今仍在演绎瑜亮相斗的故事。考察历史资料发现,赤壁之战前周瑜和诸葛亮对操军实力的分析,都认为曹军必败;且周瑜和诸葛亮并肩作战,瑜亮相谐,共治曹操,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瑜亮相谐"是一种和而不同,更是一种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是三国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与实践深受易学的影响。在治国实践方面,《周易》损上益下、惠民富民的思想成为诸葛亮治蜀的指导性方针;在军事思想方面,《周易》的为将之道理论被诸葛亮继承发展,易学的思维模式更成为他创制八阵图的基本理论来源;在人生理想方面,《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价值观贯穿于诸葛亮毕生的政治实践之中,对他人格的塑成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诸葛亮的思想实践时,不能忽视其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刘禅父子,联吴伐魏,志在兴复汉室,延续汉祚,但出师未捷身先死。1 700多年来,这位失败的英雄,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不断升华,以至于成了中华民族忠诚、智慧的化身,受到人们普遍青睐。这一现象,给人们很多启示:要得到世人的认可,要实现成功的人生,就要像诸葛亮那样:善于学习,把握好人生,忠于职守,为民造福,行事谨慎,谦恭待人,严以律己,清廉直正。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经学家,因无著作传世,经学思想散见于各种史料之中,故学界研究付之阙如。文章通过钩稽史料,系统探讨了诸葛亮经学思想的理论形态和学术渊源,以及他与《左氏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被历代上流社会推崇为“圣贤宗师”,在民间却经历了一场独特的形象神化过程.在各种离奇故事的流传中,诸葛亮逐渐脱离了原始形象,被改造成法力无边的半人半仙,演绎出一条神道色彩浓郁的亲民路线.诸葛亮民间形象的神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宗教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实质是历史社会心态的归结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始终注重运用“心战”策略,并最终获得了南征的完全胜利。在大军开拔之前,他采纳马谡的“心战”之策,颁发三军,作为南征的作战指导方针。作战中,诸葛亮使用多种方法,展开“攻心战”;战后,诸葛亮又针对南中人不信任汉人的心理,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心理安抚,获得巨大的心理效应;在平定南中叛乱中,诸葛亮还牢牢控制了“心战”的主动权。诸葛亮运用“心战”策略,不仅平定了南中叛乱,而且促进了南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力支援了蜀汉政权的北伐。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成才与襄阳隐士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隐居襄阳期间,结识了一群隐士,其中有隐居避乱,养性全身、不肯仕宦者如司马徽、庞德公,有隐居求学,关心时事、后来出仕曹魏的徐庶、庞统等人。诸葛亮与他们交往,深受影响,其成才与襄阳隐士群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由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演进为古今忠臣的代表和智慧的化身。其人性色彩逐渐褪去,文化符号逐渐彰显。民族审美心理对诸葛亮的重塑使得“诸葛亮”由专有人名变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诸葛亮”具有超时空的生命力和渗透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歌通过渲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认为他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将他的失败归为天命塑造了智圣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提炼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贞的品质,塑造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与天命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在上天面前他注定失败这一不可调和矛盾,刻画了悲剧英雄的诸葛形象;采用比拟手法,以物喻人,塑造了神明般的诸葛形象。杜甫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基于他晚年生活在成都、夔州两地,有机会探访相关诸葛亮遗迹,感受蜀人对诸葛亮热爱;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的功业"残缺美"又激起功业上同样不得意的杜甫强烈共鸣;杜甫不自主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形象代言人也需要将诸葛亮提升到一个高度。杜诗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定型化了诸葛亮形象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