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前还未建立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但翻译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对本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段落翻译练习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考察了学生在未接触系统翻译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如何选择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语义翻译模式,少部分同学在其中穿插采取了交际翻译模式,极少部分译文体现了合译、增译、主被动转换等翻译技巧。因此,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展系统翻译知识的讲授课程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前,我国高校的外语学科教学中,基础翻译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由于其偏重对学生英语的输出能力——即"写与译"的考查,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本篇论文将从英语翻译课程的课程内容设置与设计的特色改革入手,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基础翻译课程——"英汉互译"为例,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进行探索与总结;指出有效翻译教学应起到与能力需求相匹配的导向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反思传统翻译观念与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依据,探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新理念,并提出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译”中学习技能,体验规则,积累经验,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进行了改革。其中,翻译题型难度大增,由原来的短句翻译变成了短文翻译,足见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在我们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从未开设翻译课程,即对"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重视程度要远大于"译"很多,导致我们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翻译水平低下,在相关的等级考试和考研考试中成绩也不理想。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改进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翻译课程是高校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更多英语词汇的翻译及相关的翻译技巧,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理论水平。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在课堂上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均得到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坊式翻译教学法”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翻译人才."作坊式翻译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法,强调通过翻译实践来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符合南职翻译课程改革的方向.灵活应用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实现高职翻译课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培养实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英语学习的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译”在教学上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研究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力求引起更多专业内人士的关注,从而改善并加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技术在当今翻译产业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翻译市场需要熟练掌握CAT技术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目前,国内公立本科高校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方面正在逐步完善,而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的独立学院在这个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开设CAT课程,提升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不但关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关乎我国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重新审视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的教学模式。基于生态翻译学中的视角,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存在着"译者中心"地位不突出、"翻译生态环境"不理想以及"译后追惩"不顺畅等问题。因此,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下,构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即采用"以译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生态翻译教学环境"、建立"事后追惩"的翻译教学评价机制,以期能够改变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现状,进而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及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训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基于众包翻译模式的特点及应用,构建了"众包协作式"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训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部分:译前管理、译中协同和译后评价三个部分,诠释翻译实践的过程教学。研究结果表明,"众包协作式"高职商务翻译实训模式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商务翻译实训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商务翻译教学与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翻译本科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绩与问题相伴。本论文以理论与实践为视角,以翻译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置为对象,在梳理和总结国内高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设置课程时要重点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以及"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等四组关系,以优化课程设置和加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当前市场急需应用型翻译人才,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翻译能力与翻译素养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改革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口笔译课程设置,侧重培养应用翻译能力;注重翻译实践,建立与翻译机构的合作;重视翻译技术,将其融入到应用翻译的教学中;突出翻译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注重语篇翻译教学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区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以及职业翻译培训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翻译教学应加强语篇层次的翻译教学,让学生懂得翻译是正确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然后用译入语的当的表达形式忠实通顺地传达给读者,培养学生语篇层次上的语际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4.
西班牙PACTE小组以专业译者翻译能力习得为研究基础提出了翻译能力模型,对如何将学生译者培养为专业译者具有重大启示。文章以发展学生翻译能力为目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视角,引申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设计三原则:大量创设真实性翻译任务、积极开展信息化翻译教学、鼓励学生协同式翻译学习。并以笔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翻译工作坊"的教学实例说明,希望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是国内一项信度、效度、权威度和难度都较高的英语考试,旨在考核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翻译是该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转换理论以其独特的翻译视角及可行的转换策略为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中名词翻译提供了参考。本文试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结合历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英译汉实例,对其中的名词翻译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普遍忽视对翻译意识培养,指出仅仅传授技能无法满足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认为培养翻译意识,使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翻译教学的目标。探讨了五种翻译教学中应该培养的意识:态度意识、信息传递意识、文化意识、语言意识和译无定本意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目前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测试项目单一,难以起到检验和反馈的作用,提出以测试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为目标的翻译课程测试方案。首先将翻译能力进行分解,然后根据语言测试的相关理论,提出建立在翻译能力测试基础上的测试方案,此方案不仅能有效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还能对翻译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在国内翻译界造成了很大影响。该丛书由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张培基先生所撰稿的译文集结出版,受到了英语专业尤其是翻译专业学生的喜爱。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意译、增译、减译和替换四个方面探讨了张培基译文(以下简称"张译")中所使用的归化翻译策略,认为张译中的漏译、误译、增译、改译等现象是译者为了达到某种翻译目的所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的体现,是散文翻译中较好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高职翻译教学之翻译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转变新阶段,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翻译能力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研究,认为高职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应涵盖双语信息交流的能力、电子工具的使用能力、从事初级翻译工作的机械转换能力和灵活处理翻译问题的变译能力以及翻译工具的使用能力,因此,应注重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沿用或参考了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课教学,主要以讲解和传授翻译理论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高职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宗旨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