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片《桂河大桥》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尼克森上校和他的部下被日军俘虏。作为改善战俘待遇的交换条件,他接受了日军布置给他们的修建桂河大桥的任务。尼克森是一名典型的英国军人,性格中既有英国绅士的认真,也有"是任务就一定要完成"的执著。在尼克森的带领下,战俘们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桥的任务。大桥建成后,尼克森把本桥当做是自己和部下所完成的工作而精心守护。  相似文献   

2.
那是1940年的冬天,在埃及的西迪巴拉尼小镇,意英之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当英军占领了整个阵地,并从西面切入地中海沿线的公路时,意军便兵败如山倒了。胜利的英军正忙于清点数量庞大的战俘,而与此同时,一个名叫约瑟夫的英军炊事班小伙  相似文献   

3.
哥子 《高中生》2013,(19):41
抗日战争时期,哈尔滨郊外有一座日军专门关押我军战俘和抗日人士的集中营。看管集中营的是一个日军大佐,叫田川太郎。他对待中国战俘非常狠毒,发明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酷刑。其中,最让田川太郎得意的就是他根据中国民间游戏"击鼓传花"而发明的杀人  相似文献   

4.
那是1940年的冬天,在埃及的西迪巴拉尼小镇,意英之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当英军占领了整个阵地,并从西面切入地中海沿线的公路时,意军便兵败如山倒了。胜利的英军正忙于清点数量庞大的战俘,而与此同时,一个名叫约瑟夫的英军炊事班小伙夫.正像往常一样前往驻地仓库准备食物。就在推开仓库大门的一刹那,约瑟夫看到在蔬菜架后面有一个黑影艰难地躲闪了一下,然后就不动了。  相似文献   

5.
同古(亦译东瓜)是缅甸古都之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泰国、菲律宾、马来亚、香港等地,并积极准备侵占缅甸。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由于在欧战中的失利,远东军事力量薄弱,驻缅英军只有英缅第一师、英印第十七师和英国第七装甲旅,共约3万多人,而且主要是由缅甸人和印度人组成的雇佣军,战斗力比较弱,分别集中在毛淡棉、仰光和曼德勒三处。 1942年1月上旬,日军第十五军(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派第33、55师团从泰南越过泰缅边境,向驻缅英军发动进攻。在日军大举进攻面前,英军接连丧师失地。从1月19  相似文献   

6.
1942年9月5日,日军把列斯特·坦尼和499名美军战俘送往上地狱航船。他们被送到日本大牟田煤矿,充当奴工。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三年暗无天日的矿井生涯。随着日军节节战败,战俘受到的毒打就越频繁、残忍。为了怠工,他们不惜假装患上肺结核,甚至不惜自残身体。  相似文献   

7.
王芸 《高中生之友》2014,(12):21-24
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张爱玲 疼痛真的停战了。日军的飞机疯狂地轰炸仓库山峡、湾仔山峡、歌赋山、扯旗山,西高山的英军阵地,英军终于扛不住,无条件投降了.圣诞协第二天,日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  相似文献   

8.
分食者     
<正>1942年,19岁的美军士兵罗兰·肯·塔沃里于菲律宾战场,在与日军的一场遭遇战中不幸被俘,关押在沈阳盟军战俘营,战俘编号为858。战俘们虽然每天要做15个小时的苦役,但饭食的质量却很差,分量也难以保证。每次到了饭点,两个战俘用木桶把饭食从厨房领回到营房,然后再分发给每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战俘们,都希望自己多分  相似文献   

9.
马超俊 《华章》2007,(5):95-96
抗战胜利之后,滞留在中国的大量日军以及日本在华工作人员的遣返工作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国民党在战俘遣返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统计在华日俘日侨人数外,还对于战后受降及遣返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当时国民政府对于俘侨的处理还是相当温和的,体现了一种以德报怨的大国气度.但当时遣返时问的限制没有能够很好地教育战俘,使他们认识到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  相似文献   

10.
铅灰色的墙、铁锈红的顶和一抹感叹号的外饰,和那阴沉沉的天,是那样的匹配。冬日的风吹得也是那样的适时适地,料峭而凛人。狭窄的门内,是一道弯曲的走廊,内墙全部是由长方形的铁板一块块砌成,铆上的钉眼看得很明显,如同一颗颗明亮的黑眸。铁板墙上挂满了战俘的照片,都是那场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去的中国军人的。发黄的照片,褐色的镜框,沉淀着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的日子。在世界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战俘纪念馆,我  相似文献   

11.
七嘴八舌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残酷虐待战俘事件,莱布监狱残酷虐待战俘事件,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其实美军虐待战俘并非今日始,早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军就有组织地虐待过中国战俘,而当时中国则给美国战俘以最人道的待遇。美英联军虐待战俘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支柱之一《日内瓦公约》。该公约明确规定,作战双方不得虐待和羞辱战俘。可见,美国所推行的美国式的“人权”,是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贵州省黔西一中刘芳有些人把头发染成彩色、追求动感造型。但有一些中学生也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这与中学生的身份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日本法西斯为了夺取英、美帝国主义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配合德、意法西斯在欧洲作战,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从十一月开始,日军在港九外围和惠、东、宝地区集结了三万多兵力,准备进攻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凌晨,日军二十三军三十八师团和海空军及后援部队共一万五千人,向香港进攻。日军步兵、骑兵在飞机的掩护和炮火的支援下,分两路越过边界。英军轻易地放弃了在九龙的“酒徒”防线。十一日,九龙失陷。二十五日,香港总督向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英文资料温莱特将军《回忆录》及日本战犯供述等亲历性资料为主要线索,结合其他档案文献,研究日本战局变化、辽源(伪满时称西安)战略地位与日军将二战盟军高官战俘逐步北上转移关押的内在联系,分析探讨日本法西斯将二战盟军高官战俘关押在辽源的原因及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3 7年 1 2月 1 3日至 1 93 8年 2月 ,中国发生了最为悲惨的事件 :在南京有 5万多名已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战俘和 2 5———3 0万名手无寸铁的平民 (其中包括妇女、老人和儿童 )被攻城日军血腥屠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这也是影片《南京大屠杀》所记录下来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华北地区是一个重灾区。日军在这一地区的战争犯罪更加广泛、残忍、野蛮和疯狂,主要包括:屠杀和平居民、制造“无人区”、实施毒气战与细菌战、奴役与强掳战俘劳工、对和平妇女的性暴行、毁灭性的经济掠夺,以及奴化教育与文化侵略等。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侵华日军以极端残忍的手段创了破天荒的杀人记录。正如《世界》杂志所言:“日本是披着文明的外衣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六十多年过去了,侵华日军残杀我国千千万万人民的镜头,依然令世人发指。本文根据当时幸存者目睹以及日军战俘的供认,选编部分事实,以再现这条“怪兽”当年的暴行。杀人“竞赛”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少尉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开展杀人竞赛,看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向井敏明杀89人,野田毅杀78人,两人因都未满百,“竞赛”继续进行。在南京大屠杀中砍头、劈脑、砍四肢、剌穿胸腔和腹部、砍断躯干、剖腹挑肠、…  相似文献   

17.
钢板的呼吸     
铅灰色的墙,铁锈红四围的顶和一抹感叹号的外饰,和那阴沉沉的天是那样地匹配。冬日的风吹得也是那样地适时适地,料峭而凛人。狭窄的门内,是一道弯曲的走廊,内墙全部都是由长方形的铁板一块块砌成,铆上的钉眼看得很明显,如同一颗颗明亮的黑眸。铁板墙上挂满了战俘的照片,是那场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去的中国军人。发黄的照片,褐色的镜框,沉淀着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的日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10月,英军劫掠并焚毁了圆明园。关于圆明园被焚的原因,我国史学界大致有"掩盖罪证说"、"掩盖罪证,同时惩罚清帝说"和"军事行动说"三种不同的观点。上述三种说法,皆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英军焚毁圆明园的最根本原因,是要对清帝及清政府进行最严厉的精神打击,并留下报复的痕迹,使之对外国人更加驯服。英法侵略者有关清政府在圆明园将英法战俘虐待致死的指责,亦难以完全成立。应该修正以往有关侵略者焚毁圆明园原因的种种错误观点,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王开岭 《教师博览》2010,(11):54-56
近读军事史书,竟读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战俘命运。如果说战争是一个政治受精卵的话,那么在她所有的分娩物里,有一种最令其羞恼:战俘。显然,战俘是战争的胎儿之一,哪里有厮杀,哪里即有战俘,这是胜负双方都无法避免的尴尬。  相似文献   

20.
先秦是一个“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时代,而这一时期的战俘可以说与“祀”、“戎”都有直接的关系,考察战俘的生存状态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先秦政治制度、社会构成等多方面的认识,而《左传》作为现存有关先秦的重要史料,通过对其中有关战俘记录的梳理,至少可以让我们对春秋时期战俘的生存状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