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构思也有规可依,即王国维的"三境界"。构思时应有新意,注重立意的标杆,立意的高远境界。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下决定了他作文境界的高低。好的构思能使作文脱颖而出,从而进入最高境界,即王国维所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立意的角度,基本能定位出作文质量的优劣高下,依据就是作文立意境界的高低。立意是作文之魂,立意低了,即使结构再精巧,语言再漂亮,也难以掩盖其思想的贫弱与苍白。审题立意,努力提高立意境界,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作文要有文采,有文采的作文大家才喜欢看,怎样才能做到文章有文采呢?我觉得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遣词造句讲文雅这是个积累语言的问题,作文语言,讲到底,毕竟是书面语,书面语和口语不同,它是加过工的语言,是作文  相似文献   

3.
作文要有“三境”,这是中外名家经验的总结,即“物境、情境、意境”。①说来,那是学问的高境界,还不是目前小学生所要追求的,但要求“题材鲜活,感情真挚,结构精巧”的三境,看似平常,实质也是作文的境界之颠,我们应努力指导学生逐步达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思想与感情的结晶,也是语言操作的成果。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习作必须逐步达到此“三境”。一篇成功之作,应是三境较为完美的体现。请看2000年南通地区某重点小学作文毕业测试时一位考生的现场作文。一、根据下面内容写一篇作文。今天,来到学校参加毕业考试,看到远处…  相似文献   

4.
陈桂平 《成才之路》2009,(33):62-62
人们曾把读书求知分为: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三种境界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密切的课,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也应该使学生渐次走这三步: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5.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积累语言的过程;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倾吐积累的过程.可见,阅读——积累——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因果链:阅读是积累的基础,积累是作文的前提.阅读是作文最基础的环节,但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都离不开积累,所以,积累是阅读和作文之间的连接点.事实证明,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多少,是衡量其作文水平的重要条件.语言贫乏,表达自然困难,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  相似文献   

6.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问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做学问需要经历三种境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应该有自己追求的境界。一、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大道至简是中国传统思想,指真  相似文献   

7.
1.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这一点毋容置疑。积累什么?只要翻翻那些作文辅导书,上面几乎是千篇一律地给你指点“迷津”:积累素材。不错,素材的积累固然重要。一如砌楼,没有砖水泥钢筋之类,何以成楼?但我认为,语言的积累更为关键。学生平时作文,相同的材料一经不同的学生之手,好差却是那么悬殊。“语言痛苦”者的作文,淡而寡味;语言丰富者的作文,生动有趣。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下在这时显露无遗。特级教师吴稷曾说:“语言和思维一直  相似文献   

8.
《论语·雍也》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以递进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乐之是最佳的学习境界。所谓乐之,即是富有激情地,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活动。也正是因为"乐之",所以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活动中的乐之者。  相似文献   

9.
老子在《道德经·十六章》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充分反映了老子在国家管理方面的哲学理念。老子的这四种管理思想可以诠释为对应的四种教学管理境界,按照境界的高低依次为:“春风化雨”的境界,“两情相悦”的境界,“敬而远之”的境界,“以牙还牙”的境界。在这四种教学管理境界中,要根据师生双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管理境界,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梁磊 《作文与考试》2023,(22):21-2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认为人应追求单纯、高贵、宁静这三种人生境界:“单纯”意为要保持生命的本色,“高贵”体现在有做人的尊严,“宁静”是指生活得安静从容。不同的人,追求这三种境界的先后次序也会有所不同。作为当代青年的你,对三者次序会如何抉择?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评分标准"对高分作文有"深刻"、"创新"的要求,这大概是思维灵活、积累厚实、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少部分考生应该要追求的。考场作文稳是基础,稳是大局,相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要定天下,还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写好"三入"文。一.入题。审题准确,立意正确  相似文献   

12.
清人张潮有一番谈读书的高论。他以观赏月亮为喻,道出了读书的三种境界。原话是这样的:“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把读书和望月扯在一起,其中道理粗看似乎难于明白。但细想一下他所说的三种境  相似文献   

13.
李好强 《现代语文》2008,(10):130-130
日常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都感到苦恼头疼、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一拿到作文题,往往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考试作文也是紧挤牙膏、绞尽脑汁,刻意为之,终难成良篇佳作。所以,老师的作文指导尤为必要。笔者总结近几年的做法,归纳为作文指导的三重境界:体会作文之乐,品味作文之美,领会作文之悟。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将受益终生。语文教师在小学低年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达到有话说,想说话,说得好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余阅当下学生之作文,其立意多为私爱血亲,其选材多是只尺缠琐之事。心胸小,见识少,磕瓜子式的小巧之作;风云气少,描花抚月式的宅居之笔,独不见纵横天下、大气磅礴的文章。何为大气作文?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是大气;语言畅达、气度博大是大气;清纯自然,情感激荡是大气,等等,不一而足。"大气"是作文的一种境界,它具有宏伟、阳刚之特征,有积淀厚重、见地深邃的思想,抒发激越、悲壮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瓶颈。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作文究竟难在哪里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其实学生最缺乏的是积累。在作文中,学生作文经常有这些问题:没有昂奋的精神,格调情趣不高远;没有亮丽的语言,语言积累太贫乏;没有深切的感悟,思想感悟太平淡。相应地,笔者把这三方面的问题归纳为三种作文病症:一是"正气不足症",表现为缺"人格之血",作者个性偏激消极。  相似文献   

17.
境界,《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情况。”一提及境界,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精譬概括出来的“境界”说。其实,今天我们在关注高考话题作文的成功写作之际,也不妨提出新的“境界”说。笔者以为,“境界”在高考话题作文中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更是其成功之核。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文境界的形成。下面仅以2003年高考话题作文(全国卷)为例(全文未经删改,插图为编辑所加),阐释其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迎合阅卷老师进行的所谓“作文训练”,更是使学生作文成了千篇一律的“新八股”,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这种现状实在让人担忧。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从语言、内容、思想、形式等多方面有所创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激发兴趣、感悟真情、丰富积累、张扬个性”这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把心灵的触角伸向…  相似文献   

19.
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表达中心思想的重要环节之一。考场作文没有结尾要判为结构不完整,丢大分;没有引人注意的结尾也会视为平庸之作,得低分。本文介绍作文结尾的三种方法,让同学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语言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颂扬激励,轻松愉悦,使学生听着倍感亲切;第二种境界是声情并茂,传神动听,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第三种境界是幽默风趣,魅力无限,使学生知情知理,矫正行为。而要达到以上三种境界,我们教师的语言必须有三味。一、暖味教育是润心的教育,语言是润心的工具,要使人的心暖起来,必须要有暖味的语言。只有暖味的语言,才能让孩子们的精神变得轻松愉快,才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