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手势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势和学习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学者主要采用数学等式、对称平衡任务、守恒任务研究教师手势和儿童手势对学习的影响.总结其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手势外显个体内隐知识准备状态;使用手势的儿童容易接受教育;手势减轻认知负担,节省认知资源;手势有助于问题表征;教师的手势有利于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师手势具备传达额外信息和引导注意的功能,其中象征性手势和指示性手势是使用最多的手势类型。为了了解两种手势对数学学习的作用是否受到学生认知风格的影响,文章采用准实验研究法,考查了学生认知风格(场独立型vs场依存型)和教师手势类型(象征性手势vs指示性手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指示性手势比象征性手势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对场依存型学生来说,两种手势的影响差异显著,指示性手势为其提供了更多注意引导和社会互动线索;对场独立型学生来说,两种手势对学习的影响无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教师如何使用手势适应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手语的规范化工作需要建立在对各地聋人使用手语的调查基础之上,为此笔者在上海地区对手语动词的使用进行了调查.本文简述了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比较了自然手势和手势汉语,各地手语及《中国手语》中的部分动词,分析了与手势动词相关的语法结构问题,并根据上海手语动词的调查结果对手语规范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手势语是一种身体语言,虽说无声,但表达的情感却是极其丰富的,它的作用有时是口头语言所替代不了的。手势语大致分为四种:即表达讲话者情感形象化、具体化的手势为“情感手势”;表示抽象意念的手势为“象征手势”;模拟物状,给听众一种形象感觉的手势为“形象手势”;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为“指示手势”。手势语有多种复杂含义,一般说,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示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示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右手握拳自上向下劈表示  相似文献   

6.
语伴手势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支架策略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势.研究选取"一师一优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40节初中英语"部优课"为研究对象,使用ELAN 5.7视频分析软件对各分析单元进行文字转录、编码和统计,以探寻教师语伴手势及支架策略对支架对话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初中英语教师在支架对话中偏好使...  相似文献   

7.
教师手势作为教学视频中教师社会交互的重要方式,其在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引导注意和降低认知负荷上是否具有稳健性,目前大量实证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为此运用元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教师手势的不同类型、视频知识类型、先验知识水平、视频时长等对学习者学习效果、注意引导和认知负荷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教学视频中加入教师手势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保持测验成绩(g=0.511)和对兴趣区的注视时间(g=0.373);然而,教师手势对学习者的迁移测验成绩(g=0.168)和认知负荷(g=-0.075)的影响不显著。(2)在保持测验成绩上,教学视频中教师手势的效果受到手势类型、学习者年龄和视频时长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混合手势、指示性手势、描述性手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节拍性手势;随着视频时长的增加,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的促进效果呈上升趋势;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加,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的促进效果呈下降趋势。而视频的知识类型、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水平在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上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迁移测验成绩、注视时间和认知负荷上,也未发现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视频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学习者年龄和视频时长等因素,主动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师手势,以提升视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笔者于1994年参与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项目,在中国四川、贵州、甘肃、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指导开展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研究的背景、中国西部地区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提出随班就读教师与随读对象有效交往的问题.其次,从三个案例中引发出随班就读教学适当使用手势有助于提高随读儿童学习质量的观点.最后,从随班就读教学选用手势的原则及其使用方法两个方面介绍手势在随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的手势是一种无声语言,其表现力之丰富、深刻,有时甚至胜过语言.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相似文献   

10.
聋哑人与人交“谈”,用的是手势语言.这种手势语言是根据人们长期在生活中约定成俗的动作来表示的.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根据手势来表示一定内容及计算过程或结果,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增加练习密度,变换教学方法,做到动静结合,使用起来方便.下面举例说明手势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及优势.一、手势语言的基本表示方法.1.用手势语言表示0至9各数.  相似文献   

11.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observing and producing gesture by a learner can enhance comprehension of verbal messages, including narratives. What is less well understood, however, is under which conditions gestures benefit comprehension mos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gesture observation and production in adult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through investigating whether gesture production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gesture observation. Crucially, observing typical gestures, but not atypical gestures, significantly benefited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Furthermore, no significant benefit of producing gestures was found, and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gesture production moderated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observing typical and atypical gestures o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Overall, the current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iconic gestures can benefit adult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but also highlights under which conditions gestures are likely to be of benefit.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V”形手势的来历、发展过程和使用方式。通过正掌与反掌两种用法的比较,详细论述了其不同的含义为人们正确使用该手势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自发手势及其分类研究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其意,从而增加相互交流的可能性。本文对20名无语言的孤独症和智力残疾儿童在语言沟通有障碍时利用自发手势进行沟通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发生频率上没有区别,但在表达内容、目的性、动作姿势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The primary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whether non-linguistic conventions, especially gest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ldren's vocabulary learning. Fifty male and female Iranian children aged between 3 and 6 years of age (mean age?=?3.5) from two classes of a language institute were taught a set of lexical items using two different teaching procedures: one employing linguistic conventions only, without gesture, and the other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approaches. The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on-linguistic conventions, including gestu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children's learning of vocabulary items.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examining vocabulary and gesture and may inform early years practitioners' approaches to vocabulary teaching.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中的暗示、模糊、意象、象征、扭曲、变形等隐喻表达都离不开体态的表达方式,体态往往本身具有隐喻性。爱情的隐喻主要表现在性、爱情转移、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运用好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 ,还要科学、合理、艺术地运用体态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体态语主要有表情语、手势语和姿势语  相似文献   

17.
基于摄像头的体感交互具有设备简单、对环境要求低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针对手机游戏的摄像头体感交互性问题,着重于图像人手识别、数据跨进程通信及手势后台捕捉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解决了手持设备摄像头可捕捉范围小、硬件处理能力低、三维建模渲染效率低等缺陷。基于OpenCV开放库开发Android手机体感游戏平台。在此平台移植了手机游戏,具有较强的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体语”指人体语言,是一种非语言行为,广泛地应用于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本文仅就“体语”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和作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势语言观——手势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对手势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在国内,这一课题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手势的语言观认为手势是语言交际的一部分,与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紧密相关,具有跨语言文化特性和系统性.手势与语言的关系体现在手势是一种说者现象、手势和言语起相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作用、手势和语言具有语义和时间的一致性等五个方面.目前,对手势与语言联系的解释机制包括手势语言辅助理论和手势语言辩证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话语中,言语与其伴随手势一起构成了最基本的一种多模态话语。由于手势研究的多学科性及相关数据难以收集等,至今对各种模态的符号特性等仍未有统一的研究方法。基于此,以“教师手势在英语口语课堂新词教学中的支架作用”为例,对自然言语及其伴随手势的一种多模态性研究方法的具体研究步骤进行介绍,可为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相应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