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课从表面上看来是单纯的唱歌,简单的舞蹈,殊不知,音乐课有自己独特而宽泛的教育功能。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人的身心,而且还能净化人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人才是关键,这也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发现特长——让自卑的孩子找到自信。一次期末竖笛考试,下课后学生陆续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2.
一、音乐教学的导入:激发音乐审美注意与审美愿望 导,指的是引、引导之意.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人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音乐课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以情感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学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通过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能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生命力;《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情感;电影《狮子王…  相似文献   

4.
王岩 《甘肃教育》2014,(13):74-74
正一、以审美为核心1.情境是音乐课中"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能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2.以听觉为主线,大量倾听音乐。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赋予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应该具有其独特的使人愉晚、使人快乐及能发挥人创造力的音乐情感氛围。教师要把对音乐的审美权交给学生,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思维想象中创新,  相似文献   

7.
音乐能直接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因此,音乐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让音乐教学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  相似文献   

8.
<正>一、感受音乐意境,引导创编表演音乐最基本的性质是审美性,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的基本价值在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形式美和丰富的情感。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在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很多音乐教育专家也认为:在音乐课中进行音乐知识教学与音乐技能培养时,要有机地渗透音乐审美体验。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融“四美”于音乐课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苗飞 《教师》2013,(11):71-71
音乐综合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然而,当观看完一幕幕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是音乐课吗?这是不是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那么,我们应如何找回迷失的音乐课,在我们的音乐课中做到以音乐为本呢?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素养是音乐感受和体验、表现、创造能力的总和,是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音乐素养支撑的音乐审美能力课程目标是空洞的口号,对学生成长无益。因此在音乐课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成为当前音乐课的基本目标。具体到音乐课中,就是从感受和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文化等方面,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对音乐教学来说,具有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既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李春玲 《考试周刊》2013,(91):183-184
高中音乐课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性情的重要课程。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刺激,更能令学生受到精神的洗礼。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学习压力剧增的特殊时期,音乐课舒缓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使学生精神放松地投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自引入欣赏教学法后,音乐教学又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审美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其最重要的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良好的音乐情境,能使学生做好了解乐曲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提升艺术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上音乐课可以表达心情,音乐课可以让人的心情舒畅,陶冶情操。上音乐课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心情,并学到很多音乐知识。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能带给学生美的快乐和享受。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关键在于通过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逐步提高音乐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呢?
  一、巧设导入,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学习新课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音乐情境中。  相似文献   

17.
卓巧颖 《广西教育》2006,(7A):92-92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始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袁璐 《考试周刊》2012,(27):185-185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9.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从素质教育的立场出发,以唱歌、器乐、欣赏等音乐活动为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以利于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音乐教学过程是一种载体——一种美的信息载体,载体的一端系着教师,另一端系着学生.音乐教师能否站在美育的高度和一定的审美修养层次上来施教,决定着学生能否从音乐课教学中真正收到美育的效果,是否能真正发挥音乐的启迪作用、渗透作用,美化人类心灵、行为的作用.因此,中师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问题对搞好教学工作、培养一代新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始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用色彩来营造意境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在教学《秋天多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