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也主张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爱珠 《学周刊C版》2014,(11):136-137
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由“关注学生知识的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拒绝“纯理性”的数学课堂,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对此,笔者就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动手实践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怎样让动手实践学习活动更有效谈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不应以学生被动听课和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主要的形式,而应该设置动手实践,动脑分析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与思考.笔者设计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样一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发他们进行数学思考,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主体性学习从表现形态上来看,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功能的互换上,即教师从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到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再…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授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数学呢?一、“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课堂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只有在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通过亲身…  相似文献   

6.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中的“Hands on”活动是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规律。“Hands on”活动倡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式学习的方式。数学学习中的“Hands on”活动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笔者认为将“Hands on”理念引入中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以下一些功能: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并从中反思,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正如巴维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不在一定程度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则教学过程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圆锥的认识”时,大胆抛弃程式化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李娴 《云南教育》2008,(7):47-48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将动手操作这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笔者在这里谈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实验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试验等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基础”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学生要动态性地体验数学的形成过程,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基于对数学教学理论的理解,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一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活动的操作过程常存在一种“眼高手低”的普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养成了“会讲不会做”的习惯。可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与此相呼应,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部分都明确提出了“理解”“体验”“探究”等行为动词所界定的过程性目标。正因如此,关注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也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学习,比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效果更好。动手操作可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过渡的发展认识过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  相似文献   

20.
却国俊 《课外阅读》2011,(12):244-244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新课程教学体现开放的文化,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