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高三学子的梦想是如何在2008年的高考中鼓声隆隆。面对“神圣”的高三,有的学生感到焦急万分,束手无策,不知何从,有的学生则消极地打算走一步说一步,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些看法、做法均不可取的。必须清醒地分析高考,充分地复习备考,不仅要有信心、决心的“响鼓”,更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这样的“重锤”,打有准备之战。  相似文献   

3.
研究学习,还要研究高考陪练:王霁云(毕业于江苏省粱丰高级中学,2006年高考成绩525分,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家应把高考看作是一个立方体而不是平面图,不仅要在知识、能力层面上应对高考,还要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把握高考。”研究学习,研究高考。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了,高三的同学们为迎接高考,已进入到紧张而有序的考前复习阶段。总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系统疏理已学习过的知识,完善知识树,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串成串,连成面。但是高考作为大学入学资格的选拔性考试,又不仅是考生之间知识储备的较量和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比拼。如果说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成功的“硬实力”,那么平和、自信的考试心态就是高考成功的“软实力”。因此,在高考总复习阶段重视和自觉地进行考前心理调节,培养、锻炼、形成从容、科学地应对高考的健康心态,也是每个考生在高考总复习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聂应才 《物理教师》2009,30(9):45-48
高考考试大纲明文说了“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所以知识点在后期复习阶段不能还是一个挨着一个去巩固而应该把知识综合起来,有些小推论,就起到这样的作用.它本身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又能把不同的领域“串联”起来,在高考复习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功效,如平抛运动的“中点射出”推论就是一倒.  相似文献   

6.
侯成 《求学》2001,(6):6-6
高考复习不能盲目,始终都要有一个计划,哪怕每天一个小计划,要认真完成它,或是跟着老师的计划一步步地走,形成一种好习惯,这样是很有效率的。最后阶段的总复习要按老师的安排去做。考生和家长切莫“病急乱投医”,到处找练习题,重金聘家教,搞得学生整日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7.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而且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能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理性备考、高效备考、有序备考。  相似文献   

8.
高考不仅要“为高校选拔人才”,而且要“为国举才”。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担道义”之“铁肩”,方能有“著文章”之“妙手”。为此,2014年高考各省(市、区)18道作文题纷纷奏响“接地气”这一主旋律.引导广大考生去关注万家灯火,  相似文献   

9.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盘点全国各地化学学科试题,从中不难发现,高考正朝着“素质”方向改革——突出“核心”考点,注重能力考查。为此,在今后各个阶段的复习中,特别是高考的后期复习,考生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关注化学《考纲》中的一些“核心”考点,认认真真地梳理好这些知识,努力做到时时翻阅、时时补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确保高考复习的效益和质量,高考中才能做到战无不胜,取得最好成绩。本文简要地将高考中的一些“核心考点”进行再梳理,诊治“解决对策”。以期能对考生的冲刺复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入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较难,这就要求读者思想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即“出书”。这一阶段须要读者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和创造,在探究和创造中穿透语言文字的表层,贴近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11.
赫甦 《河南教育》2007,(7):16-17
“目前,县级高中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据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县级高中的一切工作都瞄准高考,不考的科目可以不学,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不设置非高考科目。有的学校提出了‘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以及‘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令人吃惊的口号。”一位新华社记者在一则报道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2.
凡是订阅《科幻世界》的考生无疑是去年语文高考的幸运者,因为“记忆移植”一直是科幻领域中的热门话题。90年代以来,《科幻世界》刊发的以“记忆移植”为主题的文章就不下20篇。而’99高考前夕更是刊发了多篇与高考作文要求相合的文章。于是,《科幻世界》的销售量在高考后迅速看涨,不仅新版的杂志被一抢而光,就连过去的合订本也被订购一空。笔者在慨叹中学生对《科幻世界》如此挚爱的同时,不禁要问,假如没有去年的语文高考,大家是否还会如此痴迷?进而,笔者产生这样的疑惑:中学生,你究竟该怎样阅读? 众所周知,无序、随…  相似文献   

13.
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有这样一种变化趋向,即从以往的那种主要以区分“平时学习中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为考查目的,逐渐提高到主要以区分“平时学习中是独立自主并有创意地做实验与只是在教师过多包办下机械地做实验”为考查目的.这是高考试题更重视考查能力的一处具体表现.所以在实验部分复习中应特别重视提高实验能力.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许多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在高考复习的紧张岁月里好像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的不如愿.具体表现为:自己虽然一直在书山题海里夜以继日地遨游,但考试成绩却不够理想,有的沉浮不定,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一落千丈,这么一个特殊阶段称为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下面,就以高三化学总复习为例,谈一谈“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考 ,历史试题总是稳中有变 ,变中见新。特别今年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强调体现以知识为载体 ,以能力为立意 ,以科学素质为导向 ,引起广大师生关注。那么 ,如何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 ,争取总复习阶段和考试的最佳效果 ,本文试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供参考。一、以纲带本 ,由点到面。在最后总复习阶段中 ,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求难 ,而是应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切忌以做题代复习。应记知识是思维的材料、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运作。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要深、透 ,不仅要知道“有什么”、“是什么” ,更要懂得“为什么”。可以教…  相似文献   

16.
一.忌缺乏信心,妄自菲薄 莎士比亚说得好:“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其失败的原因.”中科院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也曾这样告诫过参加高考的学生:“信心是高考成功的支柱,对智力的发挥起调节作用.”学数学是需要自信心的,要有一种志在必得的雄心,要坚信什么问题都能克服.  相似文献   

17.
高考复习训练是考前必不可少的“热身赛”。在训练中,一定要落实好以下三个基本环节。这样,在高考中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从示例的剖析来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三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面对高考,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刻苦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正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和高三复习“三阶段”的时间安排、要求和侧重点。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笑对竞争。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以科学的精神来规划备考工作,笔者建议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考化学的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考生不仅要对高考化学重点考查的主干知识进一步巩同,弥补在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的疏漏,强化体现考生学科素养的化学用语,还要熟悉重要的高考题型.尤其是高考《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因此。高考冲刺复习中既存在效率问题,也存在方法与策略问题.笔者现从以下10个方面,对冲刺阶段的高考化学复习做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见到一首好诗,也知道好,甚至拍案叫绝,但如果问他好在哪里,却说不清楚。正所谓“妙”不可言。但是,今年的语高考,不仅要求考生了解其妙,还要探析其妙,并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要克服这个困难,笔以为应从意象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