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09,(7):I0009-I0009
应广大读者要求。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才能教育”及“才能主动学习法”,本期我们继续关注“才能教育”系列讲座。(有关“才能教育”详情。请参见本刊2008年第二期)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兴门类 ,各办学单位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因而 ,只有转变观念 ,才能早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要求 ;只有采取得力措施 ,“高职”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专家把不研究教育对象——“人”(受教育者)的教育称为“无人”的教育。在讲究人性管理的大背景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想着“人”,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也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以“空”、“虚”、“死”、“差”为特征的传统教育学科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构建师师、师生、生生多向创造互动课堂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才能,提高教育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研究中的"真"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真”问题 ,而且要有“真”态度。只有用真态度去研究教育中的真问题 ,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身体力行”的真态度 ,不唯名、不唯利 ,不说大话、空话、假话 ,才能取得真实的研究成果 ,才能有益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科学;其实,教育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本质之一就是含蓄。苏霍姆林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隐蔽起来”,讲的就是含蓄的教育。只有这种含蓄的教育,才能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空,才能成为学生自我诱导的力量,才能袒露教育者的一种高尚动机。这种含蓄的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是一种“围炉诗话”般的悟对,是“无为”中的“有为”,是“不教而教”的至上境界。正如诗哲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经验少,所以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实践经验。进行教育科研关键在于“研”。只有“研”才能知不足,才能懂得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自己十多年来潜心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实践,并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校校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三法”。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应明确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知行合一”的发展逻辑,推动“知”“情”“意”“信”“行”诸要素辩证发展。沟通理论与现实,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经受社会思潮的洗礼与利益诱惑的冲击,才能砥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参与伟大祖国的建设,才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想验”“体验”“亲验”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知行合一”发展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9.
张书田 《班主任》2002,(4):39-40
“严师出高徒”。教育只有严,才能实现社会的教育目标,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对社会的重大意义。教育中的“严”有如下含义: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的肯定性;对学生违纪行为纠正的坚决性;对学生不  相似文献   

10.
以“空”、“虑”、“死”、“差”为特征的传统教育学科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必须构建师师、师生、生生多向创造互动课堂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才能,提高教育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尽管儿童生活世界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多有所逗递,但始终却没有脱离“成人宰制儿童”的阴影。让我们正视儿童所面临的处境,并进一步反省当今儿童的“生活世界”。惟有拨开其迷雾和锁链,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彰显,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回到“原初”状态,才能“敞亮”起来。  相似文献   

12.
时下教育的主旨是“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小学思政课自然成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以及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教师在资源的甄选方面要“新”、“近”、“活”,课堂才能充满“鲜味”。在资源引入方面要“真”、“亲”,课堂才能充满“情味”。同时还要巧妙渗透经典,让课堂充满“文化味”。如此,思政课才能既与时俱进,又灵动活泼,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传贵 《江苏教育》2007,(19):51-52
教育是系统的奠基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才能铸就:教育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用尽心智才能有效实施。这是不争之实。“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及时“知不足”而“后改”,就像人们每天要照镜子一样,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每位工作者,都应坚持“常照镜子”,这利于及时映照出言行上的不足,利于教育事业更纯洁、更强健地持续发展。以下几面“镜子”,是否应该经常照一照呢?  相似文献   

14.
润物需有声     
人们常说“润物细无声”,说的是教师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但我感觉,许多时候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还需要“有声”。否则,学生“不知”,教师又如何去影响、去教育学生呢?因此,我认为“润物需有声”。学生在未知的情况下,只有“有声”,才能“知”,才能“觉”,才能“润”,才能发生变化,教育才是有效的!有一次我值班,因为天冷,课间操才能开水龙头总闸放水。到课间操时,我弯腰打开总闸小门,拧开里面的总闸,上面各个水龙头瞬间就有水了,然后再将小门锁上。小门还没来得及锁好,就感觉有许多水…  相似文献   

15.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关涉教育目的。从“谁的知识”以及“什么知识”两个维度探讨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课程知识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应保有社会价值。课程知识应以彰显“有尊严”“包容性”“可生成性”等为基点,建立“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发生互动的教育场景,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内在品质,从而实现个体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因此,要重视教师学习内容的深化,要重视教育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办学与企业密不可分,企业需要人才的规格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努力方向,校企联合办学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零距离”办学、“订单式”教育、“零适应期”合作教育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8.
李洪星 《文教资料》2007,(10):143-144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价值观体系出现动荡、冲突、失范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针对于此,如何搞好价值观教育也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而要搞好价值观教育必须注意澄清“价值”和“人的价值”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及正确处理好“义”与“利”、“集体”和“个人”这两对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住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原则,也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开展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作为通用概念已然流行,但人们尚未认真审视其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进而也就忽视了教育能否、为何、如何信息化等关键问题。因此,通过认真审视“教育”与“信息化”的名词关联,才能发现教育不可信息化,而教育工具信息化还情有可原。教育工具信息化的实施还需从“道”“人”“关系”“发展”等四个合而不同的层面体悟其中的道术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新故合一。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丰富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实践进程中认识教育形态的变化,发现无论信息化多么“强大”,都无法改变教育的本质,信息化永远是人的“在手之物”。  相似文献   

20.
本刊特约评论员发挥思想理论教育功能培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问题,并加以科学的分析,思想理论教育才能生动活泼地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两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课首当其冲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