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存在,时间意识体现为诗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把握。在中国新诗发展的不同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也体现为不同的特征,既有对传统时间意识的承传,又有对主体性时间意识不同姿态的演绎。通过对新诗时间意识的特征性考察,意在揭示现代诗人的精神发展状况,并对新诗的主体性特征作出观照。  相似文献   

2.
时间意识,对于荆楚文人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这种意识进入到文学作品,与作品在意象上互为表里,并相互融合,富于绵长的哲思意味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以荆楚文人作品为例,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时间与作品的两种介入方式;两种不同意味的时间意象;两种不同的时间把握。认为荆楚文人的时间意识,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生命意识,将时间意识融入创作之中,开创了楚文学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3.
影像的时间美学逻辑发展可以追溯到柏格森对时间本质的深刻思考。柏格森将时间定义为生命的绵延,而思维和影像正是在时间流中,我们经验和理解世界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德勒兹进一步发展了“时间—影像”的哲学理念,将“运动—影像”概念扩展为“回忆—影像”“梦幻—影像”与“晶体—影像”,从而确定了时间—影像的经典理论。同时,他将麦茨的电影符号学演化为影像符号学,为数字影像向交互—影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奠基。因此,可以说德勒兹的时间—影像理论是影像时间美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影像的本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总是面向未来,并以未来引导自己的现实生活与现实活动,即根据未来设计现在对于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中生存的人来说,对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把握现在是非常必要的。步入21世纪,自由时间的更多占有,人文与科学交融,整体观念增强,全球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几大特征。  相似文献   

5.
时间是人的存在之维,教师发展研究在目的价值、过程控制、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渗透着时间关怀的浓烈意识,体现了教育研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不懈追求和善于梳理时间线索的历史辩证法思维。然而,单一时间、简捷明快的历史性梳理容易造成大量空间信息的丢失,宏观的历史把握则容易忽视中观、微观的空间事件。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认为,"思维"与"现实"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是彼此完全分裂的。为证明之,他从马克思思想中挑选了两个例证:一是"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不一致;二是科学认识的起点不是"感性具体"而是"思维抽象"。但在第一个例证中,他的论点和论据所涉及的是处于不同层面具有不同性质的问题;而在第二个例证中,他并没能把握住"思维抽象"的科学内涵。本文从"现象"遮蔽"本质"的角度说明"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的不一致,从"形式规定"、"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三位一体的角度理解经济范畴,从"共性"与"个性"、"本质"与"现象"辩证统一的角度把握"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尤利西斯》对时钟时间和内心时间的形象诠释,一方面说明:传统的时钟时间以量的方式限制了人的自由,令人困惑;另一方面则明白宣示:在以意识为主体的世界里,意志的存在与发展是充分自由的,只有以人的内心时间存在为本质去理解客观世界的时间,人类才会获得生命解放。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古代诗文较初中时期更多,因文中时代与当今相距甚远,学生理解有很大难度,尤其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更易混淆,为帮助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时,对时间词语能够清晰地把握。我们特地对古文中涉及到的表时间的词语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审美的瞬间的分析,可以揭示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时间意识。在伽氏看来,审美的瞬间在本质上是一种充实的属己的时间;它在日常时间的“中断”中形成了自身的连续性:其思维的内在逻辑是解释循环;在审美体验的瞬间,于流逝中把握到永恒,最终实现了真理的显现和意义的生成,从而完成这一定居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时间的艺术。其中,叙事文中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时间因素与叙述者因素一样,也是叙事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家对叙事文本的成功把握首先就应建立在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把握上。现代叙事学理论认为,叙事文“内含两种时间:被叙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编年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教育和教育学,隐去了“客观时间下的教育”这一前提。但是客观时间下的教育目的和计划却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结果。教育的时间性,从计量化的时间作为计量化的教育的逻辑前提,研究现实教育的时间性,揭示现实教育那无奈的现实。个体经历的教育时光、教育时刻,是教育意义绽放的基地,本己的时间性打开本己的教育,让一个人成为“自己”。林林种种的“教育”,生活在、交织在共时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中,自由时间是非劳动时间,是扣除了必要生理需要时间之后的非劳动时间,因为生理需要时间的非劳动性而将之归入自由时间领域是对马克思相关界定的误读与误解。自由时间是休闲时间,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使用休闲字眼,但他关于人们在自由时间中所从事的自由活动的相关论述是对休闲的最好诠释。当然,自由时间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发展时间。马克思的理论旨趣在于探求一切人自由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实现途径,休闲的自由并不等于无的放矢,自由的休闲活动必须渗透主体精神,彰显人的自我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时间思想内容十分丰富:邓小平具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强调辩证把握时间,争取时间抓住机遇,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躁冒进;争取时间的主旨是发展自己,以谋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旨归。探究邓小平时间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循劳动时间节约规律,从节约时间的角度去发展生产力,拓宽人们生活空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TimeandEnergyOperatorsinQuantumMechanicsLiChunfangWangQi(ColegeofSciences)AbstractStartingfromatimeoperator,theformoftheso-ca...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在时间序列长度较长、两段时间序列长度相当时计算效率较低等问题,对动态时间规整增加约束条件,并从压缩时间序列、优化全局约束及修改约束条件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实验,将算法应用于较长的时间序列中。实验结果表明,两段时间序列长度越接近,动态时间规整的时间复杂度越趋于线性,在完全相等时,时间复杂度从传统算法的O(nm)优化至O(n),优化效率最高可达到99%。修改约束条件后的动态规整算法可识别实验中所有经过慢放处理的时间序列。经过优化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效率,并且能快速识别相同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对2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在时间效能感量表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时间监控观量表存在显著的文理学科差异,在时间监控观量表、时间效能感量表存在显著年级差异;②大学生压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在压力总分和个人烦忧量表上存在显著的文理学科差异.③大学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压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价值感与学习烦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与压力各个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④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对压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与时间监控观可以通过时间效能感来影响大学生的压力水平.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大学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呈现与指称:语言中的两种时间表现及其语言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在语言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呈现性时间和指称性时间.呈现性时间是本源性时间,是语言单位内部的时间语义特征在特定场合的呈现;指称性时间是派生性时间,是对呈现性时间提取和认知加工的结果.呈现性时间可以通过有标记和无标记手段转化为指称性时间.建立呈现性时间和指称性时间这两个概念可以为时间范畴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的框架,可以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顾客具有时间与价格敏感性和服务价格是服务承诺时间的分段函数前提假设下,建立了相应的服务承诺时间决策模型,并证明了最优服务承诺时间L*的存在性,分析了相关参数对L*的影响.研究发现:当L*小于行业水平L0时,低成本服务商应声明较短的服务承诺时间;随着顾客时间敏感系数的减小或顾客之间保留支付差异的增大,服务商应延长服务承诺时间.当L*>L0时,服务商应声明较长的服务承诺时间;随着顾客价格敏感系数的增大或顾客平均保留支付的减小,服务商应延长服务承诺时间,并降低价格.  相似文献   

19.
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过去时间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研究过去时间洞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过去时间洞察力概念界定和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维度结构的初步构想: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一个3维度(过去时间认知、过去情绪体验、过去行动)、11因素(过去时间价值评价、过去时间压力评价、过去时间管理评价、沉湎过去、反思过去、正面过去、负面过去、行动目标性、行动计划性、行动守时性、目标合适性)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来源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时间流逝是运动。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