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今韵说略     
章认为押韵是我国诗歌在形式上第一个特征和最重要的条件。时代在前进,语音也在变化,今日作诗填词必须改革诗韵,废除平水韵,另编新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为法律依据,主张按《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分为15个韵部。分部后的各韵之间不宜通押,特别是前后鼻音不能通押。  相似文献   

2.
以“平水韵”为代表的传统诗韵是总结唐代格律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它虽仍具参考价值,但也不能亦步亦趋,一成不变,应顺应语音和词汇的发展而有所改革和创新,以免因辞害意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新诗韵的研究和制定是当前诗韵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话新诗韵的制定,既要秉承历史上我国韵书发展的传统,又要结合现今普通话的语音变化和诗歌用韵实际。北京音系十三辙渊源有继,影响深远,是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在北京音系十三辙基础上制定新诗韵,可以将十三辙中的“梭坡”和“乜斜”二辙合并(形成新的“梭乜”辙),并将“er儿”系字从“一七”辙中分离出来,并入新的“梭乜”辙内。  相似文献   

4.
汉语新诗有幸同时接受了中西诗歌的用韵传统,在百年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传统型、现代型和无韵体三种基本韵式。传统型韵式偏重传统继承又有所改造,其新变表现为:由音数整齐诗行韵发展为音数参差诗行韵;由相隔一行押韵发展为相隔多行押韵;由同韵持续到底发展为有规律地换韵;由四行节偶行节韵发展为多行节奇行节韵。现代型韵式偏重西律借鉴又有所创新,其创新表现为:由韵式固定模式发展为韵式自由模式;由单用西诗韵式发展到杂用西诗韵式;由单独使用脚韵发展为多位诗韵并用;由使用同辙诗韵发展为采用近似辙韵。汉语新诗在借鉴欧洲无韵诗体基础上出新,出现了依据放松传统音律来建构音律的无韵诗、依据词语同音堆集来建构音律的无韵诗和依据对等复现原则来建构音律的无韵诗。  相似文献   

5.
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诗词韵文中当初谐和的平厌,今天有许多已不谐和了一,当初押韵的韵脚,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也不押韵了。如屈原的《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再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普通话读,这里的“降”和“庸”不押韵,“斜”和“家”、“花’他不押韵。有的书上注道,这里的“降”字应读为nong,这里的“斜’字应读为Xido这样一来,确实就押韵了,但这种注音是不科学的。也许有人认为这里注的是古音,这也是…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刘绍攽所辑录的《二南遗音》,是以关中籍诗人作品为主的地域性诗歌总集。在《二南遗音》中,关中文人所创作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呈现出不同的用韵特征,近体诗用韵基本是传统诗韵与清初官话的混合产物,古体诗则包含了传统诗韵、清初官话和关中方言三个语音层次。古体诗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押韵特征,如止、蟹混押,止、遇混押,遇、流混押,通、梗、曾混并,-m、-n、-?韵尾混并,入声韵尾混并等,既能在唐五代关中方音、前代及同时期韵文中找到对应,又与现代关中方言一致。因此,应认为是清初关中方音的实际反映。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语言体系(特别是语音特征)的不同决定了英汉语言语并置方面的不同,特别是语音并置中的押韵有所不同,汉语多是元音押韵。而英语则主要以辅音和辅音群押韵为特色。汉语里还包含了特有的词汇并置——仿词和语法及语义并置——对偶。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古代诗歌是押韵的,尤其是格律诗,不仅讲究押韵,而且讲究平仄律的运用。由于古今的语音发生了变化,有些在古时押韵的诗,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押韵了。如唐代岑参的《白雪歌》,其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中的“折”和“雪”在当时是押韵的。它...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诗讲究平仄,押韵.随着语音的变化,按现在语音来读唐诗会发现有的唐诗不符合平仄押韵规律.在日语中有音读跟训读两种读音.“音读”是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当时这个汉字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读音来读这个汉字的读音.本稿就日语音读跟唐诗音韵平仄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唐诗不押韵的状况做了举例分析,发现了这种不押韵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各个时代不同的语音状况,有了这种思想的启示,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唐诗的不押韵情况,更重要的是进而对各个时代的语音状况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我们要从从历时的角度来研究古代语音,并且不能只局限于韵书,还应该考虑各个时期的诗文用韵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情况看,诗韵的改革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完全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即标准音,编出新的诗韵,建立韵部。这种诗韵不建立人声韵部。已经出版了一些这样的诗韵,尽管在具体问题上彼此有些差异,但总原则是一致的。在一些刊物上也刊登有此类文章,也明确地提出按这种模式建韵.例如《江海诗词》1995.1期载赵京战《旧体诗词革新的大旗》一文,就简明扼要地作过说明,并概括为一句话:“辨韵用新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语音意义和语音联觉的角度探讨汉语诗韵的意象经营.先简单介绍象似性术语的来源和国内外象似性研究的概况;接着对比英汉语语音意义和语音联觉的异同,然后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汉语诗词呈现汉语诗韵的意象经营,最后得出结论为语言的形式(音韵)和意义(情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论证性,即知觉或联想上的类似,这种联系被人类感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张乔的诗主要以五律为主 ,影响颇大。通过对张诗诗韵进行穷尽性调查研究不难发现 ,张诗诗韵不仅可以应证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只存于口头的岳西赣语,同样具备元音占优势、声调分明、轻重音变化等语音特点.这些特点给岳西赣语语音修辞提供了极丰富可用的材料.文章着重介绍岳西赣语区俗语及民俗中押韵、谐音双关、音节对称、声调抑扬及语音美化、避讳等语音修辞现象,展示其语音之美.  相似文献   

15.
诗要有韵,无韵非诗。今人写诗、诵诗,是给今人欣赏的,要用“现代语音”,不必依旧诗韵。“现代语音”是普通话和“普及方言”的语音总和,是革新诗的基本立足点。科学地划分新诗韵部。保留入声,入声归入新韵部。编制新的诗韵字表。  相似文献   

16.
赋是我国古代文体之一,赋韵与同时代的诗韵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唐代李德裕在当时的文赋(古赋)成就是较高的,故研究他的文赋用韵不仅可以挖掘出他个人作品中的深层语音系统,而且对揭示中晚唐语音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惟敏北曲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坤 《现代语文》2009,(8):141-144
本文通过对冯惟敏731首北曲的押韵字进行归纳,发现和元代相比,明代晚期的语音已有了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在<中原音韵>的寒山、先天、桓欢、廉纤四部已经合并,齐微部中开口与合口字有分化的倾向等.研究表明北曲的用韵对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用韵,发现其诗韵部间界限不分明,有跨部押韵的现象,在声调上亦有上平入三声混押,相同韵尾的入声韵也有通押现象。其“同用”“独用”与上古、中古音系相比,也是从其合不从其分。因此,用韵宽是曹操诗歌的显著特点。其原因是受汉魏文人开放的文化心态、曹操本人锐意革新、无所顾忌的性格和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可寓目到的26部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仅有13部涉及到了对普通话韵部知识的讲解,且对押韵问题的认识普遍存有不足。从现代诗歌的押韵实践和普通话语音变化实际来看,十三辙或十八韵均不宜作为普通话的押韵系统。黄廖本《现代汉语》虽能及时跟进学界研究动态,但对押韵问题的介绍也明显有悖于押韵实际。从普通话的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出发,推出较具解释力的普通话的押韵标准,即"有尾韵中,韵基相同;无尾韵中,韵基相同或相近",依此可得出普通话分韵十二部等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语音意识是儿童早期阅读发展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证实,语音意识训练对儿童语音意识能力提升有显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语音意识发展不佳儿童给予及早介入.提升英语语音意识能力的基本训练程序主要有基于建立音形联系、音素分解和合成理念之上的五步训练法.以及计算机辅助的视听训练.此外,读唱儿歌、童谣和带有押韵的英文童书、玩语音操弄游戏等趣味训练方法对儿童提升语音意识能力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