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使用大量有说服力的例子,并运用一些统计数据分析《红楼梦》和《源氏物语》语用模糊之异同,具体从语用模糊形式(双重语用模糊和多重语用模糊)、语用模糊内涵(连环语用模糊和连环套语用模糊、诗词和自然中的语用模糊)及语用模糊动因(对性的不同态度和人物形象差异)的差异上加以对比分析,认为其语用模糊差异植根于思想文化基础和人物形象描写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语言体系(特别是语音特征)的不同决定了英汉语言语并置方面的不同,特别是语音并置中的押韵有所不同,汉语多是元音押韵。而英语则主要以辅音和辅音群押韵为特色。汉语里还包含了特有的词汇并置——仿词和语法及语义并置——对偶。  相似文献   
3.
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来源,从主观化和主观化对等探讨在识解基础上的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翻译。结论如下:1)代词间接回指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框架获得所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化情绪表达和评价;2)代词间接回指语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原文和译文中该代词回指语的主观化对等,即说话人对代词间接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和评价的对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探讨英汉语用模糊的差异性。文章利用英汉语料,特别是汉语语料具体探讨了英汉语用模糊的文化差异:社会等差性,包括男女差别、长幼差别和社会地位的差别。最后在语用模糊分类中考察英汉语用模糊的差异,揭示了其本质也是社会等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围城》、《倾城之恋》等作品中存在与莎剧类似的现象,即在行文中略去动作的描写,但读者看了对白,自可意会。话轮间(内)动作描写省略有其特征和理据,受话对象改变、话轮内动作描写省略后常伴有语用模糊现象,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学应注重工艺性,作者首先应在保证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留下描写空隙或线索引导读者走向深层次的阅读。在这种写作和解读过程中,从语言学角度着眼的“偏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文中对英史诗歌和中文短篇小说的具体解读过程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从语用角度而言,笑话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基础上的会话含意的导出或是会话含意的取消;而从认知角度而言,则是对读者心理期待的颠覆和和对其心理图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似非而是的隽语(paradox),揭示了它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辞格对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启示作用:它帮助我们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更透彻地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矛盾现象,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隽语该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知识,因此本文还从图式角度剖析了隽语的概念表达过程和读者对它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