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相亲交友节目正冲击着观众的视线,尤其是2010年初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全国甚至海外引起不小的轰动。相亲交友节目如何发展演变至今?究竟有何不凡之处,能在全国上下引起观看热潮?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非诚勿扰》的话题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刚  熊忠辉 《视听界》2010,(3):49-52
在这个天气变化无常的春天,江苏卫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成为了全国观众的话题和谈资。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了2.82%,成为全国卫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冠军。不少观众表示质疑:这个节目到底是相亲还是表演秀?本文无意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既是士兵版的真人纪实,又是一场吸引眼球"兵王"争夺战,还能让观众受到永不退缩的精神感召,《士兵突击》可谓人气与影响双赢。云南卫视为何要重金打造青春纪实版《士兵突击》,为何该节目一上档即有不俗表现,成就了名人和普通观众共同观众的话题,成就了一个个鲜活的新时代偶像?在云南卫视的制作方看来《,士兵突击》就是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2,(5):7-8
江苏卫视上半年夺收视冠军下半年将推三大综艺江苏卫视今年上半年卫视排名升至第一位,且连续4年黄金档剧场收视排名第一。下半年江苏卫视将推出三大节目《好好学习》、《最炫民族风》和《天下无双》。全民答题互动直播节目《好好学习》,观众可以在收看节目的同时通过手机通讯和互联网通讯两种方式参与到节  相似文献   

5.
正今夏,最让观众期待的便是《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开播。早在第一季播出时,该节目就领衔包括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和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等家庭亲子类节目为观众献上了一份丰盛的视觉"亲子大餐"。《爸爸去哪儿》的走红不仅为制作机构带来了良好的收益,更为业界研究此类现象提供了充足的脚本。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那么该节目如此火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了哪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故事类栏目成为各台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如北京卫视的《真情》、《档案》,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等,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节目拍摄的悬念冲突和主讲人的绘声绘色等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收视。笔者现就这类节目的特色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7.
陈宏坤 《视听界》2014,(2):65-67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以科学真人秀的严谨姿态,开辟了省级卫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本文从形态、内容、风格、态度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最强大脑》的节目内涵。四个人一台戏的节目形态简明直接;才能展示和真实故事的节目内容带给观众多样的感动体验:与国际化接轨的节目风格时尚青春;严谨科学的节目态度勾起了观众对科学的痴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热播,相亲类电视节目悄然走红,一夜间,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爱情连连看》、《为爱向前冲》、《百里挑一》等等几乎同一时间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中,于是相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随着节目的播出,也有一些参加节目的女嘉宾因为她们大胆出位的言论而为大众所知。由于节目追求一种娱乐效果,因此在节目中充分尊重了参与者的话语权,但这就不可避免的面临了节目低俗化的问题。本文将以江苏卫视热播的《非诚勿扰》为例分析当今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的成因以及现象,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使之朝着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各省级卫视纷纷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提升市场收视率份额。有的凭借新闻资源营造影响力,如上海东方卫视;有的以电视剧吸引观众眼球,如安徽卫视。湖南卫视通过策划大型选秀娱乐活动来提升收视市场份额,江西卫视则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策划和举办大型节目《中国红歌会》,提升了传媒品牌。目前江西卫视组织开展的大型节目《中国红歌会》电视品牌已经建立,巡演活动火热进行。《中国红歌会》的火爆现象消除了业界部分人士对其“叫好不叫座”、“业内开花业外不香“的担忧。《中国红歌会》的成功举办为江西卫视今后举办大型节目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一、江苏卫视模式引进、研发的历程江苏卫视自从2004年确立了独特的情感定位以来,一直在节目的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断努力,先后推出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人间》等具有江苏卫视情感特色的原创类节目,并取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国外优秀节目也逐渐进入到国内观众的视野,让中国电视人明确意识到国内外电视业存在的差距。所以从  相似文献   

11.
沈健 《视听纵横》2007,(3):42-43
现如今,电视的娱乐功能越来越被业界人士和观众所认可,除了央视"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外,仅省级卫视相类似的节目就达到30多个,但是目前来看各种选秀节目收视率渐呈颓势,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的现象。真人秀节目还能走多远?它为什么能在中国的荧屏上大行其道?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模仿《美国偶像》引发选秀类节目热潮的《超级女声》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电视人对节目模式的探索。而从2010年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开始,节目模式引进在近两年成了各大卫视提高收视率,抢占收视份额的法宝。那么我国电视娱乐原创节目的匮乏原因何在?借鉴国外节目有哪些利弊需要权衡?节目模式引进真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视节目原创能力低下的问题吗?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反思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应该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婧 《青年记者》2010,(9):63-64
对于电视栏目结构形式的保护,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应的法律,可谓处于法律盲区。继湖南卫视多年前推出《玫瑰之约》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再度掀起相亲节目的热潮。观看《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的观众会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就是两个节目太像了。  相似文献   

14.
孟丹 《声屏世界》2013,(7):112-113
近年来,季播选秀节目成为各大卫视争夺江湖地位的擂台,从湖南卫视的"快男""快女"、《中国最强音》,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声动亚洲》,到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在卫视的角逐中,崭露头角者除了常规栏目的支撑外,无一不是凭借强势的季播节目引爆收视点。季播节目"短平快"的特点使电视台可以集结最优力量打造品牌节目,迅速提升频道的江湖地位。对观众来说,也可以冲抵常规栏目的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2,(7):78
《银鹭歌声传奇》是山东卫视诚意奉献的一档致敬传奇经典的音乐文化节目,是目前山东卫视影响最大、口碑最好的大型栏目。该节目开播不久即获得《综艺》年度十佳节目,"用歌声怀旧励志,传承优秀音乐文化"成为业界和观众对《歌声传奇》的共识。已邀请过的传奇歌者有黎明、李谷一、费玉清、刘欢、毛阿敏、苏芮、崔健、王杰、郭兰英、孟庭苇等,都对《歌声传奇》由衷表达了喜爱和感谢《。歌声传奇》也被音乐界人士誉为"中国最专业的音乐节目"。栏目近期继续录制播出了很多传奇歌手的专场节目。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6.
江西卫视节目自1997年元月1日启用亚洲1号卫星试播以来,截止元月15日止,江西电视台收到观众来信1500多封,观众电话更多。与过去相比,来信范围扩大,来信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农村观众来信大量增加。这些来自观众的信件和电话,对江西卫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涉及,大致可归纳;一、新闻类节目信息量加大,时效性增强,稿件质量也有提高。江西卫视开办《早间新闻》,在全省省级新闻单位中抢了一个“快”字,观众第二天一早就能看到头天晚上发生的新闻,满足了观众先睹为快的心理。《江西卫视新闻》节目质量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杨会飞 《视听界》2012,(4):89-91
电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娱乐,近年来,风靡荧屏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制作水准越来越高,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卫视《舞动奇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品牌节目为龙头,掀起了一股娱乐旋风。不过,目前国内的娱乐节目主要聚焦于选秀十真人秀类型上,其他类型如益智、竞技类娱乐节目却不怎么被重视。事实上,这类节目很有做头,在英美等国深受观众欢迎,表现形式和节目模式也多种多样,值得国内的媒体借鉴和学习,本文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5,(3):88
近年来,真人秀已成为观众们最热爱的主流节目。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节目《the voice》版权打造《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不拼偶像拼实力,带给观众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打开了选秀类节目的新局面。在《中国好声音》成功效应和制播分离的带动下,各大卫视在综艺节目版  相似文献   

19.
英国学者Annette Hill在《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节目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一书中曾指出:表演与真实性是一对孪生问题,因为在通俗事实电视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经常构成真实性视觉证据问题讨论的框架。①那么观众到底怎样看待真人秀节目的表演?他们评判节目参与者表演真实与否的标准又有哪些?笔者对目前喜欢看我国电视荧屏上较为知名也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三大类(音乐选秀、冲关竞技类、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观众进行了深访。从深访结果来看,节目类型的不同导致了  相似文献   

20.
葛晓妮  邓淙文 《传媒》2011,(6):49-50
近年来,卫视借用影视剧名来命名自己的综艺节目,似乎形成了一股风潮。例如,江苏卫视一档和电影《非诚勿扰》同名的交友类节目登上荧屏,迅即获得观众热捧。有赖于此节目名称与电影《非诚勿扰》雷同,顺乎自然地为该档节目起到了预热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