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富汉 《传媒》1999,(2):28-30,40
<华商报>是陕西省侨联主办的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自1995年1月创刊至1997年6月,报纸订数只有三四千份,亏损额高达1000多万元.1997年7月1日,<华商报>迫于生存压力,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全面改版,报纸定位为:综合类城市生活报,并提出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办报宗旨.之后报纸发行量与日俱增,1998年7月31日,经陕西省公证处公证:<华商报>7月30日的发行量已达404304份.回顾、总结我们一年多来的办报实践,一言以蔽之:办党和人民都喜欢的报纸,创可持续发展的报业品版.  相似文献   

2.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  相似文献   

4.
自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来,作为全国35家县级报之一的滕州日报,精心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按照“把报纸办成没有围墙的学校”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改版、彩印和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组织社会活动,努力打造报纸品牌,有力地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提高和报业发展,向着“市委满意、市民喜爱、市场需要”的办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中旬,笔者有机会对目前特色鲜明、生机勃发的中西部四家报社进行考察。这四家报社是:河南郑州《大河报》、陕西西安《华商报》、四川成都《华西都市报》和《成都晚报》。现将考察结果综述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定位:找准办报立足点 三家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定位都是:一切按市场规律办报,是市民生活报,要做市民的忠实公仆,让老百姓爱看。凡是远离新闻的讲话、文章及不受欢迎的专刊专版坚持摒弃。 《大河报》提出:下到市场大海中去。采编新闻不是依据官职大小,而是看其新闻含金量的大小,采写和编发老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新闻。《华商报》提出:为老百姓办报,以读者为中心,让每条新闻、让报纸的每个零配件(包括题花、尾花、花边等)都成为精品,做到党和人民都满意。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纪念日,也是《华商报》改版4周年的日子。党的80年风雨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党宗旨,党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长盛不衰。《华商报》改版再创业的实践也证明:坚定不移地做党和人民的喉舌,办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才能真正为党和人民造福。《华商报》不是党委机关报,但是从主管单位省侨联到报社领导及全体员工,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华商报》同样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样负有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自觉做党和人民喉舌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李鹏  陈翔 《新闻记者》2004,(9):24-26
1995年1月1日创刊的华西都市报,率先提出“市民生活报”定位,并进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深远地影响、推动中国报业的发展——华西都市报创造了最初的“都市报模式”,引领出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群。如今,“市民生活报”已经成为一种普及性的办报理念和操作手法,尤其在综合类市场化日报中。但随着“市民生活报”模式的全面定型,以及竞争单向集中、片面趋同,“市民生活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尽快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淖?显然.创新与突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最近,华西都  相似文献   

8.
进入2013年,武汉地区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改变,楚天金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先后改版,昭告各自的变轨转型。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长期同质化竞争的几家市民报,终于迈出了"差异化"定位与发展的步伐。武汉晨报,成为武汉独家地铁报,独占地铁发行渠道;楚天金报,变身"经济生活"类报纸;长江商报,立志做一张完全的财经报纸。从武汉报业格局的调整说起目前的中国报业,一个省会城市三四家同质化的市民报并存,是常见  相似文献   

9.
成都既是中国市民报发韧之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的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市民报模式后,市场定位和办报思路一直“暧昧”的《成都商报》猛然醒悟:市场就在眼前。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立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10.
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弹指之间,楚天都市报走过了10年征程。10年前,楚天都市报创刊时,湖北日报社党委和都市报编委会非常明确这张报纸的定位,就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明确这张报纸的办报方针,就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10年征战,几多开天辟地,几多铁马秋风。虽然成长中有些磕磕碰碰,但楚天都市报一路走来,在坚持自己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方针上没有动摇过,在办一份“党和人民都欢迎的报纸”两个诉求上始终在下功夫,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华商报>自1997年改制、改版以来,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里,<华商报>始终尊秉"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宗旨,近年又提出新的办报理念:民本为魂,民生立报;平民情怀,大报风范;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宗旨和理念决定报纸的方向,<华商报>正是在这样的宗旨和理念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2.
国内报业集团经历了从办报纸到办报业、从办报业到全媒体的发展路径,对于专业报来说,如何实现从报纸到报业、再到全媒体的转型升级呢?本文作者提出专业报的“四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林容  陈翔 《新闻界》2002,(5):19-20
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发端于都市报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在机关报、晚报二元交织的夹缝中,以开创性的“市民生活”定位和市场化运作理念,实现了报业与市场的对接,变计划经济办报为市场经济办报,构建了中国报业新格局,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报业大战的烽火。都市报以全新的理念和市场化的办报行为,优化了计划配置新闻资源的机关报结构和对日报填补式的晚报结构的同时,催生了一大批同质同构的市场报。市场报趋同竞争的几个成因市场报趋同的生成背景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取代传统机关报、晚报的行政配置,报纸…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距今20载. 那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正式创刊.原本只是西部地区诞生的一份新报纸,但在激烈竞争和时代变革之中,第一个提出“市民生活报”的办报定位,第一个实践“敲门发行”的征订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都市报”的冲击波,开创出了中国报业历史上一个崭新报系.由此,1995年也被称为中国都市报元年.  相似文献   

15.
武汉有5家都市报,按实力可分“三个世界”,今春已有两报改版,“柜台年年整”,但报业格局难改,“三个世界”仍在。并且,不容乐观的是,多数报纸改版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改版未借数据库之力,读者管理粗放,改版决策处在“拍脑袋”阶段,没有进入“计算机辅助决策”阶段;二是改版仍停留在“新闻纸改版”阶段,没有进入“数字化改版”。这是报纸改版的两个“数字化盲区”。  相似文献   

16.
上一次,在广东省新闻界召开的相关理论研讨会上。笔者曾提出平面媒体“科学办报、和谐办报、开门办报”的建议。一年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围绕上述思路,形成共识。统一办报理念,科学对待和分析市场。从中寻找和把握规律,比较理智和客观地探索新时期报业发展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边致力于报业集团内部的和谐建设。化解原有矛盾。改革采编体制并对报纸进行改版:一边理顺媒体和省市有关管理部门的关系。为报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注意敞开大门。开展多种多样的编读互动活动。贴近读者、吸引读者参与。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据有关机构统计,羊城晚报的品牌价值一年净增3.28亿元,达到47.98亿元;阅读率也提高了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易海燕 《青年记者》2007,(24):20-21
尽管报业仍对上市充满期待,异地办报也在尝试,区域竞争依旧激烈,但相较于以“数字报”命名的报纸网络版本,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明显逊色。数字报为报纸内容的新媒体化提供了载体,如果能够顺利演化,现今的传媒格局将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8.
一张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报纸──对《华西都市报》走向市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经验的剖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蓝鸿文在近年成都的报业市场上,有一张“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畅销报,文化层次低的普通老百姓喜欢读,文化层次高的教授、作家、机关干...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与报纸共同争夺读者的激烈竞争中,报纸在保证要闻版、综合版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改版、扩版的创新尝试。葫芦岛日报社编委会针对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以“新闻立报,读者至上”为办报宗旨,近两年来,葫芦岛日报创办了《交通》、《教育》等一系列专刊专版,在读者中产生良好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葫芦岛日报开辟出一条按读者取向,精细划分读者群的改版新路。  相似文献   

20.
薄秀英 《新闻界》2001,(4):20-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竞争特别是报业竞争的加剧,一批开宗明义以面向市民为定位的都市报、生活类报纸的诞生,促进了一些晚报、专业报等面向百姓、面向群众办报的改革步伐,从而形成与各级党委机关报争夺读者市场的咄咄逼人之势。因此,许多党报的社长、总编辑,都在努力巩固原有读者群的同时,寻找扩大个人和家庭订阅的途径。其中之一,便是进一步调整办报思路,在“贴近百姓”方面寻求突破。一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一句便是“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纵观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