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课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简)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2.品味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生活。3.学习本文鲜活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育界将不少鲁迅作品选人教材,不同版本(包括选修)有50余篇,其中频率较高的篇目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3.
李方 《现代语文》2006,(2):54-5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章,历次教参和其它参考资料大多认为,是“用百草园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而我认为,作通过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仍然表现作儿童似的天真、快乐的心理。下面我就“三味书屋”部分做一些分析,来阐明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故乡》这三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虽然文体不同,写作时代背景及作者心情各异,但是都有以儿童的生活、情感、视角来再现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一特点。本文把这三篇作品放在一起观照,希望更多地发掘一些鲁迅作品的内在意蕴,体悟艺术大师的情感世界,认知典范的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作者作品,用心体验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感情世界,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5.
初一新生对鲁迅先生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尤其文章长,课时短,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进行了尝试,实行长文短教,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妥当处理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以轻快,隽永的笔触,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生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躁无味的三味书屋。而描绘夏、冬的百草园又是最为精彩的,也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可以这部分(文章中的第二和第七自然段)为主讲内容,再以描述三味书屋中先生的质朴、迂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为辅,将“无限乐趣”的百…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收录鲁迅九篇文章:《风筝》(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雪》(八年级下册)、《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九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自家后花园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片段,以及新奇纯真,充满乐趣的私塾生活场景。百草园五彩斑斓的景色让人陶醉,美女蛇故事里有压抑不住的神秘感,冬日捕鸟是男孩绝对刺激快乐而又终身难忘的经历,这是属于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三味书屋看似很沉闷,但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另外一种快乐,看先生入迷读书时的新奇,在后院捉蚂蚁的快乐,在底下画绣像的专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于鲁迅作品集《朝花夕拾》,成稿于1926年。在施教过程中,历来的教材都将其主题归纳为“通过百草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比及一系列矛盾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事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笔认为,章的内容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重点品读文章精彩写景片段的意境美、韵味美 ,感受蕴涵其中的童真童趣。二、课文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纷扰中寻出的一点闲静 ,是浸透着故乡瓜果清新甜美的童年生活的恋歌。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生活的乐园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 ,美女蛇的故事生动神秘 ,而在大雪覆盖后的百草园捕鸟更是兴奋惊喜 ,趣味无穷。三味书屋是鲁迅学习生活的乐园 :放声唱读痛快淋漓 ,小花园玩耍无拘无束 ,课上偷着画画更是兴味盎然 ,就连那严而不厉的先生也是迂腐中透着憨厚幽默。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表现了儿童热爱…  相似文献   

11.
分析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既往理解之不足.对"百草园"、"三味书屋"意象的象征寓意进行把握,指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成长过程必然经历自然天趣与文化规束两个阶段、二者共同参与塑造生命形象的寓言写照.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半部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中写的“美丽的自然之景”、“奇妙的女蛇传说”和“快乐的雪地捕鸟”等内容。不仅学生喜欢读,而且老师也愿意引导学生品析其内容、语言、写作技巧之妙。对于后半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也许是作者对枯燥的书塾生活流露的不满,一直以来不仅学生厌恶,  相似文献   

13.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我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成年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自然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童年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成年的“我”。两个“我”的生活环境、学识思想大不相同,那么两个“我”眼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是否一样呢?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编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里,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是这样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读了以后,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印象?作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道思考题实际是暗示学生,作者对三味书屋和百草  相似文献   

16.
王斌  庞丽 《教师博览》2005,(12):44-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是初中语教材的传统篇目。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和《孔乙己》结尾分别这样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  相似文献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可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文章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