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这不仅是新课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敏锐的教研意识,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展开教学研究,逐步由单一的教学型、技能型教师向综合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实现教师由知识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和教育教学科研中,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特别注重科研型教师的培养,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通过专门训练、实践经验总结和终身学习,逐步将习得的教育专业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并将教育技能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使教师由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从业者向创新型专业化教育研究者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化学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这既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符合新时代教育背景的。教师可立足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化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学科关键能力内涵,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师教育格局逐步由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综合性大学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新生力量.面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有利形势,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应开拓思路,借鉴师范大学的经验,发挥综合性大学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有所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为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满足中小学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高师院校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面呈现出一些改革新趋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知识技能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由分离逐步走向整合;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日益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师教育教学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针对上述改革新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从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转变。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所以.金面转变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这一变革对教师教育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师范大学也由此面临诸多挑战,酝酿着三个重大转变。一是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基础教育师资;二是教师培养机构由原来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打破了以往由师范院校定向培养教师的封闭模式,综合大学进入了教师教育领域;三是培养过程从追求知识向追求能力转变,中小学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和实践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中小学教师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发展,中小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应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新形势下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从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高等师范教育应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 ,在保证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 ,满足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 ,并发挥自身优势引领教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的意识已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逐步取得共识,中小学教师只有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地开展研究,才能胜任其岗位要求。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要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要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教师能力培养提升呈现多阶段的连续过程,必须通过相应的专业的教师能力教育和实践训练才能逐步实现。县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能力培养提升的有效对策是:引导教师制订个人能力发展规划;以推进教师专业化为保障,活化能力培训的场效应;基于教师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建构而催生实践性智慧;不断完善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开展逐步由单一的知识培养向综合性能力培养方向转型。基于此,现代幼儿园教育为迎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正逐步引入先进的教育思维,打造完善的教育体系。对此,本园为保证现代幼儿园教育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在《幼儿园篮球活动课程的适宜性研究》背景下,论证篮球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价值,及科学构架培养体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篮球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实效方案,以此来保证篮球活动的科学开展,可培养并促进幼儿身心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能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与知识结构,关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从这些方面努力,培养教师自身成为社会需求的教育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信息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这几个方面,探讨了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先后经历了整顿恢复、数量扩张、结 构调整、质量提升四个阶段,呈现出在发展思路上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在 办学目标上由"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对立趋向融合、在培养模式上由"定向型"向"非 定向型"转变、在课程设置上由"专狭性"向"综合性"转变的基本特征.教师教育要为建 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师资,还需要解 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二是把各级师资培养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四是重视对农村教师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科学课将逐步替代小学自然课,成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目前国内多所高等师范院校都已开始着手或准备培养小学科学课师资。小学科学课教师的培养已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对教师的新需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全面培养小学科学教育师资,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知识构成、教育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对教师的新需求。■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课程价值目标的追求,强调了学生在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由数字教育逐步向智慧教育迈进,为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作为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应对自身角色深入分析,重新定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和教育形态变化的内生趋向。为了更好地承担起教师角色赋予的职责,我国教师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能力需要围绕智慧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大幅提升,以期实现"到2035年,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和新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来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来自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专业素养与城镇化农村学校发展不相适应,已经制约着城镇化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适合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 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人 才,首先必须有一批忠诚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知识广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勇于创 新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外乎需要两条途径:一是离 职进修或参加函授学习;二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教育科学研究 ,自觉开展终身教育。   一、更新思想观念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应紧紧把握素质教 育的内涵,体现以人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哲学思想,把学生培养得更富有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活动能力、 创造能力,使将为人师者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学生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