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人游戏 ,冬天易感冒 ,等等。接着让幼儿看第三幅画 ,说说小狗在想些什么 ,为什么会这么想。在此基础上 ,请幼儿大胆想像小狗会想出什么好办法让雪人不打喷嚏不感冒。在幼儿充分猜测、想像之后 ,教师出示最后一幅画 ,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其中的细节 ,如 ,小狗为什么要给雪人插温度计 ,小狗给雪人穿戴了些什么 ,小狗为什么要生火 ,等等。最后请幼儿讨论 :你觉得雪人怕冷吗 ?披上棉被、戴上帽子围巾后 ,雪人会觉得暖和吗 ?你们认为会有怎样的结果 ?为什么 ?雪人会感谢小狗吗 ?最后 ,教师可以让幼儿展开想像 ,续编故事结尾。在合理想像、编讲的过…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别人。虽然这些自己早就熟知,可有时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于是便有了故事的发生……那是一节美术课,我让孩子们画意愿画——欢乐的鱼群。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我没有对作品进行过多的讲述,重点给孩子们讲了作画要求和色彩搭配之类的问题,一会儿孩子们的作品便完成了。我一边欣赏作品,一边表扬画得好的幼儿。可当一幅胡乱涂鸦的画中一片灰黑的作品展现在我面前时,我不假思索,随手扔进了垃圾桶里。过了一会儿,轩轩便来找我问:“老师,你为什么要扔掉我的画?”“我让你画鱼群,你画的是什么?让你用漂亮的…  相似文献   

3.
要求:先教会幼儿折小狗的方法,然后要求幼儿将折好的小狗贴在画纸上,画上有关的情节,构成自编的故事。准备:教师折好的小狗四只,供幼儿作业用的纸张、画笔、浆糊、剪刀等工具与材料若干。过程: 一、引起兴趣:先让幼儿观察教师折好的小狗(每组发一只),允许幼儿拆开来观察,找出制作的方法。请两个幼儿讲述具体折法。二、讲解演示: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概括性的说明后,再分步骤地演示小狗身体、头部、尾  相似文献   

4.
赵湘  赵湘 《学前教育》2005,(9):22-24
目标1.激发幼儿对长宽画的兴趣和创作欲望。2.打破幼儿的观察和思维惯性,增强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的幽默感、丰富审美趣味。准备几米的四幅作品、长宽的画纸。过程[第一次活动:欣赏宽宽的画]1.展示第一幅画《躺着的小男孩》。教师:在这幅画上面你能看到什么?裴元:一个人躺在垫子上,头上还有一只小狗。教师:垫子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5.
近期,观摩了一次美术活动,课题是"设计动物海报".活动开始时先让幼儿欣赏老师收集的动物海报,再让幼儿说说,这些海报上的小动物都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海报的色彩怎样?老师小结后,又让幼儿说说,自己想设计一张什么样的海报?然后,幼儿开始用水彩笔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并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在肯定个别幼儿作品后结束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幅糟糕的电脑绘画作品吗?请调节好你眼睛的焦距,呵呵……画里别有洞天!看看这幅被誉为“浮在纸面上的艺术”的三维立体图,它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猫鼠的交易     
有一幅漫画,上面画了一只老鼠和两只猫。小猫在问老猫“:你为啥不抓老鼠?老鼠就在手边呀!”是呀,这只大肥猫是怎么了?怎么眼睁睁地让老鼠背着“战利品”逃走呢?哦!原来它已经吃得饱饱的了。看!他身旁一条吃剩的鱼骨架上还有一个“贿”字!啊哈!原来是老鼠向猫行了贿呀!鱼可比鼠好吃多了,这就是上面问题的答案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脑海中出现了另外一幅画:一只大老鼠提着一条大鱼,送给猫,还有一封信,信上写着:亲爱的大猫:你好。向你献上这条大鱼,希望你明白我生活的艰苦。请你发发慈悲,看在这条鱼的份上,别吃我,并让我带走一些粮食,…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要求1.小组:要求幼儿会说出作业名称,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评价作品。2.大组:学会按顺序折出猫头形,再画出面部特征。要求幼儿手指动作协调,折叠平整。二、教学准备教师折好猫头范作一件;幼儿用纸和画笔若干。三、教学过程开始部分:老师把范作小猫头套在手指上作简单的动作表演,引起幼儿兴趣。请小组幼儿说出它的名称特征,再请大组幼儿补充。  相似文献   

9.
为了便于探讨问题,请先看看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在教中班幼儿学讲“非常”一词中,是怎样进行教学的。(一)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看两幅画,一幅是叔叔画的汽车,一幅是姐姐画的汽车,你们比比看,谁画的汽车最好? 幼儿:叔叔画的汽车最好(还有的用“很好”、“好得不得了”、“顶顶好”等词语描述叔叔的画)。老师:对了,现在听老师讲:叔叔画的汽车非常好。你们说说看,叔叔画的汽车怎么样?(评:“非常”用在比较之中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10.
动脑筋     
小朋友:请你沿虚线连一连,说一说这是谁的家。然后,请你在门上画一幅让大灰狼一看就会走开的画,并给画面涂上漂亮的颜色。  相似文献   

11.
窗外,是一片苍翠的绿色。 室内,是一幅幅色彩班斓的幼儿自画像,那跳动着的色块与大自然的秀色交融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如果你未身临其境,很难相信这些画居然是五六岁的孩子画的,这些作品就诞生在刚逝去的两小时内。 “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们色彩启蒙班的最后一堂课了。老师想保存一幅小朋友的作品留作纪念,愿不愿意啊?”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的: 1.感受行动绘画大师波洛克作品的风格、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感受色彩相溶的奇妙变化. 3.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刺激,体验玩色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油画棒,各色水粉、白纸、塑料小瓶若干;节奏感强和舒缓的音乐;波洛克作品和其它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 1.欣赏作品,我去感受. 欣赏《形式的自由》、《作品13号》、《薰衣草之雾》,请幼儿谈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画家用了哪些颜色?你认为画家是怎样画的,用了哪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平时美术实际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最头疼的就是每次评价,我们总是说:"现在,我们把自己的画贴在黑板上,看看谁的作品最漂亮?"这时幼儿都会兴奋地拿起自己的作品;接着教师请一位幼儿来找谁画得漂亮;再请小作者谈谈他画的是什么。这时,大多数幼儿开始说话、手脚不停、东张西望,尽管老师一再提醒也总是草草收场。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中,明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一幅画的评价,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而要强调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昨天,教幼儿学唱《画妈妈》这首歌后,请幼儿回家画自己的妈妈。今天早上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我时,我发现了一幅象成人替代完成的作品。于是,我把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6.
吴文娟 《云南教育》2003,(34):42-42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数学“比例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师:(出示一本书的封面)这本书长24厘米,宽18厘米,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这本书的示意图吗?看谁画得最像?中途有学生反映,练习本上画不下。老师让他自己想办法,他发现应该将图缩小了画。老师将学生画的图选出几幅贴在黑板上。师:观察一下,哪几幅最像?(学生指出几幅像的和几幅不像的。)师:请画图的同学说说你画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确定长和宽的?生1:我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我是想3是24和18的公约数,我就把长和宽同时缩小了3倍。生2:我画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相似文献   

17.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8.
1·先让幼儿尝试,再指导或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让幼儿得到正确的知识、经验,避免让幼儿出现错误。其实,先让幼儿尝试,不管成功与否,教师再指导或参与,会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愿望。在“六·一”前夕,我让孩子们画一幅“全世界小朋友庆六·一”的命题合作画。结果孩子们第一次失败了。因为,当我把一张大纸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画笔画开了。当我把他们画好的画展示出来时,问题出现了:画纸的中间一片空白,小朋友的画全在画纸的四周,要看清楚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则需把画纸转过来,转过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经过…  相似文献   

19.
绘画活动结束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整整齐齐地贴在墙裙上,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我也为孩子们的进步而感到无比欣慰。咦?怎么少了一幅作品。我的目光迅速地扫视了一遍整个教室。只见祥祥小朋友正趴在桌子上折飞机(祥祥的画一直是不怎么好的)。我走过去大喊了一声:“祥祥,你怎么把画折成飞机了!老师不是要你把画贴在墙上的吗?”我边说边生气地将他的作品揉皱后扔到了盛废纸的塑料筐里。我本想再批评他几句,但这时祥祥却低着头走到废纸筐前捡起了那个纸团。只见他抬起头时,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老师,你从来都不喜欢我的画,贴上去…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全市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观摩比赛中,一位老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堂作业是:请你画出一幅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时的画。课后,评委们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其中一位细心的教授却发现,在老师点评的那几个小组的作品中,学生画的“国旗”上都只有四颗星,不知为何偏偏少了一颗。再仔细观察,原来老师自己所提供的范例中竟然也只有四颗星。于是他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课堂上出现如此原则性的失误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吗?教授的话引起了一番争论。但最后这节课还是被评上了一等奖。 假如你是评判长,会把这节课评为一等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