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新标准也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甚至更为详细地提到“在小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小学“扶”,中学“半扶半放”,高中“始放”,大学“全放”。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循序渐进,互相联系的关系,说明了各个不同阶段教学之间的衔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借鉴。小学语文按新《大纲》要求分成三类课:一类是讲读课,着重在“扶”;二类是阅读课,着重在“半扶半放”,三类是独立阅读课,着重在“放”。小学语文分三类课是实现落实“双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个教学月的的有效措施。小学数学也要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按小学数学新《大纲》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相似文献   

5.
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就如氧气对于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它既是语文学习的动力源泉,也能怡养性灵、健全人格、提高个人修养。阅读能力不仅是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阅读教学用来形容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从阅读材料中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阅读的理解能力、阅读的评价能力、学会阅读的能力等。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小学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  相似文献   

8.
阅读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理解能力,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从外界中获取知识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全面的提升其他学科的成绩,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扶”与“放”王永奇根据阅读课文半独立阅读的性质,教学方法应该是半扶半放、扶放结合。“扶”就是通过指引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半扶半放”就是既要放手,又要作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一、怎样“扶”1.从重点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一、何为“扶放’”阅读课文,是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的半独立阅读性质的文章。“半独立阅读”,就是有“扶”有“放”,“扶放结合”。“扶”就是教师引导、讲解与小结。“放”,就是学生自学和知识的运用。阅读课为对么要“扶放结合”呢7就阅读课文的作用来看,教材安排阅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本组讲读课文中重在训练的语文基本功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就阅读段文内容特点来说,多数简单易懂。这两点决定了阅读课文的“要放”与“能放”。而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循序…  相似文献   

11.
阅读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新标准》在目标中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和途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随之形成,因此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听话能力的具体要求是:“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可见,情感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对其的作用同样是不言而喻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的过程是隋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感应的过程。”那么,如何“拨动”口语交际这根“情”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弹奏优美的“交际”乐章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孙保华 《教书育人》2014,(11):38-39
异步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学业基础、学习能力等分成甲组(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乙组(优等生和另一部分中等生)。教学时,甲组“以扶为主、扶中有放、着重领学”(动);乙组“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着重自学”(静)。然后“动”、“静”交替,甲组,自我消化;乙组,接受自学检查。“导”,即“引导”,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探”,即“探索”,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未知的探求和索取。  相似文献   

16.
施圣贤 《双语学习》2007,(7M):53-5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是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只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创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多地依赖语文教学,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学语文的明显特点:由老师“扶”着学习。因此,学习方法单一,思维依赖性强,这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初中学生思维特点有关。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是“放”: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要求提高,必然要求有更多样的学习方法,更自主更独立的学习习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重要的是为高一新生铺设合理有序的学习台阶,实现语文学习由“扶”到“放”的转变。首先,先“扶”后“放”,“扶”中有“放”:发扬特长,相机诱导,改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当我提出一系列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要求后,一名高一新生便在随笔里诉求:老师,你能不能在上课时多给我们讲点对考试有用的东西?比如,这个段落里哪个句子重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特色,在文中有怎样的深意和内涵。这个学生的诉说明显不符合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但合情合理,她不可能一下子从初中的学习状态中跳进高中的学习境界。  相似文献   

18.
单云萍 《学周刊C版》2011,(6):140-14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四项基本能力之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学好语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对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9.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三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都是集中安排在每一册的后面。这三类课文的设置顺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基本规律。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到“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读书方法、尝试运用读书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领逐步减少。学生的自主读书逐步强化。  相似文献   

20.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三类课文:一类是“精读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单元的前面。另一类是带※的“略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粗略读一读”的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一单元的后面。再一类是带“△”的“自读课文”。这类课文都是集中安排在每一册的后面。这三类课文的设置顺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基本规律。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到“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读书方法、尝试运用读书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领逐步减少。学生的自主读书逐步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