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卫中认为,城市中的外来者成为最有城市意识的作家。他们以非城市经历想象城市,丰富着城市文学的创作。曾庆江论述了新时期城市诗的演变。傅建安认为.当代女性城市文学的孤独和内倾、放纵与颓糜传达了当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尹岳斌则认为,法国城市文学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想象的言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由最初的欲说还休到几度变形登场,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把描写的重点转向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想象上。选取“十七年文学”中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领略“十七年文学”中城市文学这一静水深流,触摸到城市文学在当代那微弱而又倔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由于城市的大肆扩张,使西方几百年间形成的对现代性的研究成果被囫囵吞枣地接受,文学也呈现出中西合璧、古今混杂的局面,以至于迄今仍找不到合适的概念来对这种现象进行命名.若从主题学的视角概括当代中国城市文学,可将其主题大致分为四个类别:底层苦难、道德理想主义、切身性叙事和理性缺失.本文拟以这四个主题为线索,分析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的现状,希冀触摸到一条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中最为耀眼的一块.樊星认为,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学象征,具有文学史意义与研究空间;刘中顼论述了城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意义所在;李蓉着重论述了城市文学的日常性与批判性;王泉透析了中国城市少年小说的基本特点;代天善梳理了英美城市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5.
当代城市文学对当代城市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有大量反映,诸如生活文化中的享乐主义、娱乐文化中的感官刺激、思想文化中的私欲膨胀、政治文化中的庸俗追求等。城市文学的创作一定要加强对消极文化批判的力量,否则将会造成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的严重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城市小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的隐匿,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复出,以及在世纪末城市小说表面繁荣的现象进行分析,勾勒了中国当代城市小说运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当代城市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到90年代成为叙事文学的主流.其叙事立场发生了从主体性到个人化的改变.城市文学叙事立场的发展变化除了受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影响以外,城市文学创作实践中文化选择的改变也主导了不同时代"人与城市"不一样的想象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中最为耀眼的一块。樊星认为,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学象征,具有文学史意义与研究空间;刘中顼论述了城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意义所在;李蓉着重论述了城市文学的日常性与批判性;王泉透析了中国城市少年小说的基本特点;代天善梳理了英美城市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中最为耀眼的一块。樊星认为,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学象征,具有文学史意义与研究空间;刘中顼论述了城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意义所在;李蓉着重论述了城市文学的日常性与批判性;王泉透析了中国城市少年小说的基本特点;代天善梳理了英美城市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0.
萧也牧在《我们夫妇之间》描写出知识分子的丈夫和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在进城后由于对城市的不同态度而导致了矛盾,表现出新中国城市与乡村意识的冲突,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具有城市意味的小说。作品却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批判,因此小说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城市文学从市民城市文学向工业城市文学的一个转变过程。文章从城市书写的外化——夫妇对城市的不同态度及方式、城市书写的表现技巧以及小说对当代城市文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粗略地分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学的日常性与批判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中最为耀眼的一块。樊星认为,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学象征,具有文学史意义与研究空间;刘中顼论述了城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意义所在;李蓉着重论述了城市文学的日常性与批判性;王泉透析了中国城市少年小说的基本特点;代天善梳理了英美城市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中最为耀眼的一块。樊星认为,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学象征,具有文学史意义与研究空间;刘中顼论述了城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意义所在;李蓉着重论述了城市文学的日常性与批判性;王泉透析了中国城市少年小说的基本特点;代天善梳理了英美城市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列举几朝典型城市透视出"物象"文化在古代城市中的反映,从而认为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4.
湖南城市文学与"三化"进程相随,从民生着手关注底层生存、从官场着眼寻找制度缺陷、从文化高度创造雅致人生,既是湖南城市文学的多样主题,也是湖南城市化所面临的课题。面对不甚发达的城市文学现状,城乡融合基础上的文化深思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笔者假设"世界城市"具有同质性,在这一前提下,认为对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评价需要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并把指标分为极化指标和扩散指标两类,初步构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克服了单纯从指标比较的结果出发给出政策建议的缺陷,对指导具有潜在能力的大城市发展为"世界城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城市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到90年代成为叙事文学的主流。其叙事立场发生了从主体性到个人化的改变。城市文学叙事立场的发展变化除了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影响以外,城市文学创作实践文化选择和作家自我意识的改变主导了不同时代"人与城市"不一样的想象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陕西拥有一片文学厚土,但城市文学的发展远落后于乡村文学。这是因为陕西一些作家都带有乡村价值取向,对城市抱有排斥心态,城市在他们眼中是消费与欲望的象征,没有精神与灵魂。反映在作品中,就只有“巡礼”式的都市物象罗列,而没有对城市文化的深究。这样的文学作品虽然以“城市”为题材,却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城市文学。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学注重日常生活话语的传统在当代一段时期遭到批判和否定,新时期以来这一传统得以承续。但是作为市民阶层利益的文学表征形式,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个体日常生活话语并且被标榜为"纯文学"的城市文学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在当下语境中的政治意识的阙如。而同样描述城市市井生活的一部分底层文学对现实的政治介入相对而言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虽然顺应国内外学术语境,注意到文学特征的整一性、研究方法的开放性,但它自身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文论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的纠缠、化约文学复杂微妙内涵等困境中。文章认为,应置身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语境中,并展开与当代审美文化的“交往对话”,以此推动中国当代文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打工文学已然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现象,打工文学现象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的,展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打工文学表现了农民工在进入城市打工后充满焦虑心理的生存状态,农民工渴望融入却被拒斥的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