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影梅庵忆语》系冒襄为追忆亡妾董白而做,从标题的"忆语"二字便可知其有悼亡之意。事实上,此文不仅在当时便颇有影响,甚而有开一代文体之先河的独特地位。由于受晚明主情思想的陶染,以及晚明小品文风格的影响,《影梅庵忆语》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为悼亡文学另开一属类,而成为后来诸"忆语体"作品之滥觞。本文拟从中国古代的悼亡文学传统以及晚明小品文的风格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别探究以《影梅庵忆语》为代表的忆语体文学之成因。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人冒襄所作的《影梅庵忆语》因其文字哀感顽艳、对婚姻爱情描绘细腻动人,在文学史上开辟了一条伤悼故人并抒写自我哀感的新路,此即“忆语体”文学的发端。从“忆”“语”其名出发,抓住“忆语体”文学的传记文学传统和笔记文学传统,可以初步理清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3.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23-124
文艺研究论《三侠五义》侠客道德类型的差异性——以展昭、白玉堂、欧阳春为例%%%宋巍,董慧芳(1)“忆语体”文学源流小考——以《影梅庵忆语》为中心%%%%%%%%郝薇莉(1)时间和主体在古典文学作品欣赏中的作用%%%%朱进国(1)文化生态环境与生命存在的审视——《哺乳期的女人》、《  相似文献   

4.
紫荆花在风中飘飞,粉红的花瓣落下来,落在心头,忧郁成含泪的眼睛。她在风中起舞,款款地向我走来。她,相貌可比可卿,文墨不输宝钗,才情胜于湘云。一本轻而薄的《影梅庵忆语》寄托了几多思念,"一双似喜非  相似文献   

5.
论《影梅庵忆语》和《浮生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现在明清之际的两部自传体笔记《影梅庵忆语》和《浮生六记》的共同特征:注重表现日常生活和真情实感.具有别开生面的女主人公形象。其艺术成因可概括为三点:同类传记文学作品的影响.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作者对自身独特人生境遇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文学形象,董小宛实有其人,又被写入《影梅庵忆语》中,将此二人作为文学形象比较,可以发现二人有不少共同之处:她们都深受苏、扬文化的熏陶,具有高雅的艺术情趣,又同属于薄命的女子,最重要的是她们都是"情痴"一类的人物,为情而生,为情而死,成为数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7.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它以内容的生活化和私密性,形式的新颖独特,情感的真挚缠绵,于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另辟传统,成为清代文苑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种文体的形成受到晚明小品、传记文学、小说戏曲、笔记和悼亡文学等多种文体或文类的影响,但又不是某种文体或文类所能简单涵盖的.它是清代文人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天才地创造出来的一种"五侯鲭"、"群芳谱"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8.
自1960年被林语堂首次译介到英语世界,张岱小品文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张岱小品文的英译本共有91个。在文本研究方面,则以美国学者高化岚对《陶庵梦忆》的研究最具系统性。首先,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陶庵梦忆》的思想内容:对王朝和家族的忠心,放纵的罪孽、报应和苦难,“存在”与特异景象。其次,他从任意并置的空间结构和差异性写作倾向两个方面探讨了《陶庵梦忆》的艺术特色。此外,由于学术传统和理论方法的异质性,中西张岱小品文研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争鸣现象,涉及《陶庵梦忆》的创作动机、张岱对女性的态度以及表面上的现代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了解张岱,阅读张岱,与张岱对话,最好从他的《陶庵梦忆》入手。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说:“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佳,我估计张岱也能入选,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随手翻开一页,都是可圈可点。”对于张岱,教材注释里有简要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相似文献   

10.
《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名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出身一个仕宦家庭,但自己没有做过官。为人落拓不羁,喜欢游山玩水,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明亡后,他“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陶庵梦忆序》),以消极避世来表示他的民族气节。张岱是明末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兼取公安、竟陵两个散文派别的长处,还融合宋  相似文献   

11.
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核心是灵肉一致的现代性爱观。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认为明再造是进行社会改革的根本途径。因此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阐发带有明显的再造明的意识。茅盾认为在明再造过程中以性爱为中心的道德改革与政治制度的改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大革命失败以后,茅盾在《蚀》中分析其原因,认为是这两的脱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瞿秋白既有献身革命的高尚情操,又有钟情爱妻的缠绵柔怀。他在给夫人杨之华的信中,每每喜用“亲爱爱”“、好爱爱”“、乖爱爱”的昵称与“吻你万遍”等醉人心怀的温馨词语,感人至深。在信里,集中体现了他对爱妻杨之华刻骨铭心相思切、体贴入微关爱深、心心相印抚慰诚的纯正挚情,彰显了人性的至美境界,给人以坦诚而真实的温情脉脉与可亲可爱的形象,这与毛泽东、马克思等伟大人物的深厚的爱妻情结是一脉相通的,对当代社会的爱情、婚姻、家庭皆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诗序》最遭人诟病者,莫过于以后妃之志或文王之化解释诗义.现代学者多认为与文王后妃之事无关,而只是普通的爱情诗歌,《毛诗序》的说法实属牵强,是汉人的附会之辞.通过对“合语”礼的考察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就已存在以文王之道德教化说诗的传统,《毛诗序》以后妃之志或文王之化解诗正是对西周诗说传统的继承,并非完全是汉人的造作与附会之辞.  相似文献   

14.
时代女性形象是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茅盾通过《蚀》、《虹》、《腐蚀》等小说的创作,真实地再现了“五四”落潮后的时代女性在新的历史转换中的人生演变轨迹。这一母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茅盾早年投身妇女运动、《红楼梦》女性现的影响以及作者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抒写革命爱情的词作三首《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和独特风格的诗化表现 ,堪称是革命爱情的史诗 ,为当今和后世的诗人和词家抒写这类诗词 ,创立了学习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关帝信仰盛行不衰,关帝最终成为全民崇拜的神灵。"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亦不例外,其关帝信仰几乎与生俱始,而其与董小宛"到底不谐"的爱情经历最能体现其关帝信仰的虔诚。研究冒襄的关帝情结,或可窥探关帝信仰在整个明清士大夫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田家英给毛泽东做秘书长达18年之久,他是一个"爱书爱字不爱名"的"京兆书生",也是毛泽东的"图书馆馆长"和中央政治研究室图书馆的负责人,他的人生和图书馆资料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8.
三毛与海明威在世界文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在人生经历,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和相同之处,他们广施博爱,却难以满足被爱的渴求,他们倍感孤独。声名之累使他们难以自拔,疾病折磨更令人难以忍受,最后以自身之惨烈愤然辞世。本文着重探讨了两位作家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观点带有时代的烙印(局限),但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提出的“人的解放”、“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光辉思想。对于实现和推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斯内根据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而创作的抒情歌剧《维特》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歌剧主要反映了维特与夏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歌剧中所表现的是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性,而不是小说所表现的爱情的不合理性。纵观整部歌剧,剧情虽简洁但却扣人心弦,作曲家把维特在不同时期心理特征的变化以及他内心所表现出的嫉妒和痴情、痛苦和无奈、悲观和绝望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