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教育论坛》2005,(5):9-1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开了我们教师心中冰封已久的千万朵创造的“梨花”。在新课程全面普及实施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用心地实践着,当我们沐浴在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中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我们的课堂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进入新课程的新课堂,正在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感地带”。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富含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但是透过表面的浮华来审视、反思我们的一些课堂,理念与行动仍有脱节现象,不少课堂形式和内容缺少辩证统一,部分教师“只顾着自己心中预想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好心做坏事”的“泥潭”。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我们的课堂出现了诸多可喜的变化:课堂变“活”了.教学氛围越来越开放了……所有这些固然令我们感到欣喜,但是欣喜的同时也有隐约的担忧:这些变化.使得我们的一些数学课“变味”了。一些教师只顾追求课堂气氛表面形式的热闹,追求学生浅层次的愉悦体验,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所有的这些给人的感觉似乎就像是在演戏。对此,笔者谈一下心中理想的数学课堂,以飨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到中小学教学实践者的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课堂教学已旧貌换新颜。从课堂层面来讲,新课改呈现着良好的发展走势,但理性地审视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认识和实践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从“强迫灌输”到“主动学习”,从“课内不足课外补”到“向45分钟要质量”,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在品质上追求着优质化,在产出效率上也在追赶着现代化。我们的教学总是强调了速度而忽视了高度,我们的课堂也往往是追求了效率而忽视了品质。如何让高效率与高品质相统一,真正打造出具有高品质教学与高效率教学的高效课堂?从以学论教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学从向中来     
如果我们留心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经常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老师把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丝不明白的地方。不带着问题进课堂,也不带着问题出课堂,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典型的“去问题教育模式”。难道真是我们老师的教学解决了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吗?学生真的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贺同 《西北职教》2006,(3):40-40
从教近二十年,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梦想着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也梦想着自己的课堂充满知识性、科学性及人性;还梦想着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知识,这是我教学工作孜孜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也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全面素质教质的实施,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诸多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出问题来”,是其中凸现的亮点之一。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兴奋,喜爱我们今天的课堂,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伴随着灵感、伴随着智慧不断涌现。然而,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处理呢?这是目前值得大家探讨的话题。许多老师习惯于扮演着“智者”的形象,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有求必应,急切给予解决。结果,孩子们疑问的目光在获取“满意”的答案后,“满意”地闭上。就这样,孩子心中涌动的涟漪,悄悄地化为一面湖水。一个个的问号又被变成了句号!试问,这样的“新理念”“新”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9.
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使我想起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正是成长的鲜活生命,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我们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本着新课程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热闹”的课堂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有蜻蜓点水、水过鸭背似的肤浅,有流于形式、忙于跟风的“作秀”,有华丽“满天飞”的课件等。怎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数学课要上得“有滋味”,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张洁 《教育论坛》2006,(6):46-47
一、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人的教育。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敬畏,让人们的内心丰富宁静而有所畏葸戒惧,人们的言行举止才能更有约束从而在“有限的自由”中不断趋近真善美。课堂,无疑是我们作为教师心中最应该敬畏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存在着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学教学领域存在着众多的“格”(即标准、规定和要求),有课程标准之“格”、专家之“格”、校本之“格”。一些根本性的、规律性的“格”,规范、提升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但某些“格”具有繁琐化、教条化的倾向。无形中成了教师的“紧箍咒”。在众“格”林立面前,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格”、“眼中有格”、“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5.
胡育红 《小学生》2010,(5):23-23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领悟“对”。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时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我们的教育恰是要正确地利用“错误”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6.
1月19日晴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那看看我们听的一节节公开课,这些可被视为楷模的教师,有几个老师能做到心中只有孩子,自己只是这个课堂的见证者。落到我们的课堂提问上,那就不知有多少老师课下精心设计问题,只求孩子能给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回答。亲爱的老师,我们想想这样的课堂孩子喜欢吗?这样的课堂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金秋10月,我随县教育局“教改观摩团”观摩了江苏省东庐、梅岭、洋思三所教改取得成功经验的初级农村中学。在那里我们听了几节“随堂课”和几堂“观摩课”。也听了几场专题报告。从教改经验到教学模式。从课堂活动到室外运动。从宣传栏到阅览室……我们怀着渴求的心情,举着新奇的目光。细心观察着所到之处的方方面面。大到学校的设施管理,小到了一物。一人,一个提问……总想学到某些经验,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暑假,我读了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这本书,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主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等九所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读完后,虽然仍有些理论上的东西让我认识模糊,但却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几年来一直在模仿着别人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可是,别人的高效模式,到我们这也高效吗?究竟怎样的课堂才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能加深课堂传授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智慧和水平,让我们的心中时刻装有课程标准吧!  相似文献   

20.
等我长大后     
课堂训练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学习六·口语交际”。 想一想 我们在慢慢长大,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么,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