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题回放】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相似文献   

2.
作文试题请以“告别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开放”的命题作文,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告别”这个动词,去展开联想与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连带成分,组合成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做题目。例如,以具体事物命题的《告别“初三”》、《告别家乡》、《告别英雄》等;以抽象事物命题的《告别悲观》、《告别自卑》、《告别狭隘之心》等。下面,重点来谈谈写作“要求③”中关于如何体现出“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试题】这次,我没有(50分)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试题解读】  相似文献   

4.
【原题回放】 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 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 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 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 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 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 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解析】 今年盐城市中考作文一改近几年炙手可热的话题 作文,采用的是“提示语+全命题”的类型。文题中 的“语文”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大语文“观,语文即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目】人生就像一出戏,有开幕总有谢幕,有相聚总有分离。我们的生命中注定要有许多告别的时刻,如告别某个人,告别某个地方,告别一段时光,告别一种心情,告别一种习惯等等。每逢告别时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哀愁,有人潇洒有人无奈。  相似文献   

6.
【原题回放】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试题  相似文献   

7.
芬香永存     
广东卷【试题解说】这道以“纪念”为话题的作文试题重在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既能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考查考生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人生、事物的一种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平心而论,这确实是一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出色的试题。试题前面的一段文字,从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品味文章意蕴,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赏析关键词句,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的“别”样人生中寻找成长启示。【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经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是的,  相似文献   

9.
设计网名     
【典型试题】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我的网名:命名缘由:(200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试题解析】南通市的这道“设计网名题”在以前的中考语文试卷中从未出现过,但在现实生活中,拟写网名已是很寻常的事(尤其是对城里经…  相似文献   

10.
【试题回顾】2005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作文题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登山运动员。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答:因为山在那里。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其实,除了大自然的山之外,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摆在那里,让我们去面对吗?请你以“面对摆在那里的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⑴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⑵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佳作show】成功在山后福建省南平市一考生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荆棘刺痛,有粗砺的山岩绊脚,但这一切均无损于高山的磊落、坦…  相似文献   

11.
【试题】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我的网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名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解析】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考语文试题“触网…  相似文献   

12.
【试题回放】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____的味道"为题作文。要求: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13.
【特色试题展示】餐桌是反映饮食卫生习惯的明镜,餐桌是展示家庭生活量的平台,餐桌是体现主人审美观念的饰品,餐桌是浓缩设者智慧的结晶;餐桌曾见证过我们的喜怒哀乐,餐桌上曾发过许多动人的故事;餐桌从远古到未来,一直伴随着人类文的生活,餐桌的历史令人感慨,餐桌的未来引人遐思……请就上述提示中的某个方面,以“餐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命题微探】这是2003年辽宁省中考语文作文试题。命题者为了避开众多的猜题、押题行为,肯定是绞尽脑汁地寻找新的话题,因此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4.
【试题回放】“藏在心中的____”请先补全题目再进行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字迹工整,立意自定,选择您最能驾驭的文体写出真情实感。【写作点拨】这是一道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的作文题。题目“藏在心中的”  相似文献   

15.
【试题回放】攀登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攀登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意味着意志的坚持;攀登是一种智力的拼搏,也是一种情感的挣扎;攀登意味着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境界的开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难,攀登是战胜内在的自我。环顾身边的社会,攀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单位、个人,无不在攀登中表现“自我”,决一胜负。请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试题简析】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考生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只需要从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文题设计】以"迟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迟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但又难以写好的作文试题。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文题。何谓"迟到",《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本)解释说:到的比规定的时间晚。尽管在我们的习惯认识中,"迟到"是  相似文献   

17.
【题目】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试题解说】生活中使人感动和被感动的事比比皆是,关键在于“情”要真。冰心曾说过:“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面前,才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最终实现“感动”。【例文1】点滴真情令我感动■河北一考生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  相似文献   

18.
黄琼 《教学随笔》2008,(10):42-51
【中考试题】题目:向前,向前,向前!要求(:l)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试题】B.请以《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试题解析】题目《水》是一道独词式的全命题作文。水,人人常见,人人常用,人人离不开;水,表现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20.
【考题】题目:梦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试题解析】这是一道独词句命题作文,题目宽泛,立意和选材上没有过多的限制,没有审题障碍,只是在文体上有一定的限制,给考生张扬个性和尽展才情提供了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但要写出精彩的作文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