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有个戍边大将叫杨遇春,一次与几个人同游寺庙,见到一尊卧佛躺在那里,似睡非睡.大家恭请杨遇春吟诗助兴,他指着卧佛打趣说:"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相似文献   

2.
舒乙 《科技文萃》2001,(9):91-93
妈妈5月21日走了,走得很平静,脸色极安详,睡在花丛中,甚至可以用“漂亮”两字来形容。脑子里突然蹦出联想,我在敦煌石窟中见过一尊大卧佛,睡得平静,安详,达到一种令人羡慕的美丽。用来比喻妈妈的临终,倒是很恰当。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动宾式离合词"睡觉"用作原式时,和单音词"睡"一样都作动词,而且在英语中都作"sleep"讲.但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却经常会碰到诸如:"我睡了"和"我睡觉了"这两种说法都是成立的,但是为什么可以说"我睡了三天",却不能说"我睡觉了三天",而说"我睡了三天觉"又可以接受了之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儿子上大班了,还是不肯一个人睡,作为母亲,我有点急火攻心.每次白天他都答应得好好的,一到晚上就赖在大床上不走,任我们好话说尽,他就是"岿然不动",真让人闹心! 问起同龄孩子的妈妈,引来一片共鸣:哄也哄了,凶也凶了,可孩子就是不肯一个人睡,一说分房睡,就变身"小黏人"!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以来,令教育工作者最头痛的事情,恐怕就是后进生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后进生--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他们不是开小差,就是左顾右盼,或者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有的干脆打起了瞌唾,课余不睡,晚上不睡,就是要在课堂上睡.课余更没有约束,有的进出舞厅、游戏室,有的在网吧一夜到天亮,有的与社会行为不端的人纠缠在一?,乐不思"家",更不用说心理想着读书了.  相似文献   

6.
(1)不宜睡弹簧床:少年儿童的骨骼较松软,可塑性大.如果长期睡弹簧床,会妨碍脊柱的正常生长,破坏脊柱的正常生理性弯曲,易引起驼背、脊柱畸形或腰肌劳损.  相似文献   

7.
2009年“睡蔬菜”一词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2010年开始风靡全国,频繁见诸报端。例如: (1)学了一个新名词:睡蔬菜。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棵蔬菜,把床想象成土壤,然后不停地睡,这样蔬菜才能茁壮成长,变得水灵灵的。(《半岛晨报》2010年1月24日)  相似文献   

8.
上高中后,我和小娓成了睡上下铺的好友.我们学校男女生宿舍在一栋楼里,男生住二、三楼,女生住一楼.我们的寝室又阴暗又潮湿,被师姐们称为"巴士底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仙人崖石窟中的罗汉堂、梯子洞、燃灯阁、卧佛洞等窟的情况,并认为仙人崖石窟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兼容并存的宗教道场.  相似文献   

10.
鲁东南有一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胜——莒南天然卧佛。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一:从《涅槃变》看具体艺术形象能否胜任表现抽象思想概念? 莫高窟第158窟,内容是雕塑与壁画有机结合起来的大型《涅槃变》。我们都知道,“涅槃”在佛经中是个极玄妙的抽象概念,其义本为肉身毁弃、法身永存、往生净土之超轮回的转化。然此《涅槃变》的具体艺术形象,却无非为一“卧佛”(睡着的释迦牟尼)而已。由它并不能使观众直观地看出所谓“涅槃”的上述抽象玄妙内容。尽管作者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如将佛的"睡相”(请注意:不是“涅槃”之相。而是。睡眠”之相)刻划成似睡非睡、怡悦静穆的神态,且与周围众多人的强烈悲恸场景相对照,企  相似文献   

12.
06:55闹钟响了,被吵醒.07:00眯眼看表,决定再睡15分钟.07:51起晚了.07:55洗涮完毕,向教学楼飞奔.08:02从后门"闪"进阶梯教室(迟到2分钟).08:07在后排,新结识一聊友,畅谈甚欢.  相似文献   

13.
我到一所小学参加家长会,一位年轻母亲对我说: "我儿子老粘着我,还特别胆小,怎么办?" "能说具体点儿吗?"我问. "一到晚上,老是往我怀里扎,一会儿亲亲胳膊,一会儿亲亲手,一会儿亲亲我的脸.上卫生间、阳台都不敢自己去,老拉上我,睡觉也不敢单独睡,到现在还跟我睡在一起.您说这算不算'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4.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彩塑特点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哪几尊彩塑,并说说这些彩塑各自的特点。3.学生交流:菩萨(慈眉善目)、天王(威风凛凛)、力士(强壮勇猛)、卧佛(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4.教师引读,学生想象彩塑不同的样子。师:这些彩塑怎么样?(生齐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什么样的菩萨?(生齐读:慈眉善目)有什么样的天王?(生齐读:威风凛凛)有什么样的力士?(生齐读:强壮勇猛)卧佛怎么样?(生齐读:侧身卧着、眼…  相似文献   

15.
"杯弓蛇影"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形成过程.一次错误的联结"弓影是蛇,蛇在肚子中",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吃不下,睡不好.总是担心,继而生病.当当事人明白所谓的"蛇"不过是"弓影"时,错误联结解除,他的心病好了.  相似文献   

16.
问: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有"病句与佳句"专题,教材称,"社会语境允许的句子不是病句,反之是病句."教材列举了四个例句. 1.人们正在利用休息时间打扫卫生.2.战士们睡了一觉才恢复了疲劳.3.那时年轻朋友都吃食堂.4.俱乐部里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7.
明代有个大文学家叫冯梦龙,他编的《古今谭概》中有一首题为《咏老儒》的诗很有趣味: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陌荒疏无学问,龙钟衰朽驻高年。诗中"秀才"、"学伯"、"生员"意思相同,"好睡"、"贪鼾"、"爱眠"意思一样;"浅陋"、"荒疏"、"无学问"都是说知识极少,"龙钟"、"衰朽"、"驻高年"都是说年纪很大。其实,这首诗的内容只用"秀才好睡,无知到老"八  相似文献   

18.
小夜曲     
_3=】J二万 任稍慢恬静地l咚 八{尽-工里}3一 /尹‘\6 .5 653r一…2·全厂‘\3 36 {了.二睡睡睡没有睡,星星还没有睡,花儿不睡,歌儿亮珠月露心睡睡睡能能何么怎哪如6一·云河声小涛睡睡睡不不没 nh︸ 9J风山海小夜曲@陈木木 @邓融和~~  相似文献   

19.
就较为准确地解读教材文本而言,注定会因人因文而异.但笔者以为,若能做到"四心"合一,即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心合而为一,一以观之,不失为一种上乘的"解读"方法.试以<大海睡了>为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油盐酱醋柴、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苦,校长事事牵挂.有的校长事必躬亲,疲于应付,劳神费力,苦不堪言,到头来却是师生怨声不断,班子闹不团结,学校没有起色.也有些校长管理有方,轻松洒脱,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卓有成效.那么,作为一校之长究竟应怎样管理学校?笔者从多年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念好法、权、情"三字经",是校长有效管理学校的诀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