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传统笑话:一个美国人不明白英国的草地为什么如此清新苍翠,长得又如此浓密。他向一位英国园丁征求答案。园丁说:“播下最好的种子,适当的浇水,然后每天修剪它,这样进行至少500年。” 这个英国园丁的话耐人寻味。有人评价园丁的思维是“不愠不火的,是宽容忍耐的,是极有分寸的。有这种思维的人既懂得爱,又懂得等待;既善于细心呵护,又明晓顺其自然”。并把这种思维称为“绿色思维”。 园丁的工作程序是:播种、浇水、修剪。作文批改的过程又何尝不  相似文献   

2.
道德不靠教导。据介绍.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基本的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一名园丁,有责任时时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既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迎光先生的《教师是园丁吗?》一文开宗明义,直接“亮剑”:“教师是园丁是—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孙先生要否定“教师是园丁”的理由着实让人讶异:“将某种社会行为隐喻为园丁,本身就具有反人性的意味。”——孙先生的文章用三个分论点来力图“颠覆”“教师是园丁”这个隐喻。“首先,园丁文化具有冷酷、顽固的独白性质”,“其次,有园丁的地方必然有野草”,“第三,园丁文化只认可一种人造的秩序”。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是育人的“苗圃”,教师作为“苗圃”中的“园丁”,日日夜夜,勤勤恳恳地奔波于“苗圃”之中,为育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教师谓之“园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来讲,指传授知识的任课教师。从广义来讲,泛指“苗圃”中的一切“园丁”,既包括在教学第一线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师,又包括教学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服务人员。与之相适应,育人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它既包括教书  相似文献   

6.
江雪娇 《南昌教育》2005,(11):22-22
哲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语文老师说:“学生也是有思想的芦苇。”科学技术日益精湛,人类物质力量也渐趋强大,但是人的生命人的精神还是有脆弱的时候,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秋风中的芦苇,但不是枯萎的芦苇,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芦苇。俗语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语文老师说:“教师只是郭橐驼(柳宗元笔下的遵从树木本性种树养树的园艺大师)。”  相似文献   

7.
王金伟 《语文天地》2010,(12):68-7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大”。可见,课外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  相似文献   

8.
乌申斯基说得好:“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现行统编教材,一般是根据可比性原则,按体的相同或相近来组成单元。一个单元中的几篇阅读课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的“个性”。在一个单元中,既可以就“共性”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又可就“个性”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得以辨析,这种“比较”、“鉴别”与“辨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以它为乐的人.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玉娟 《成才之路》2010,(14):I0004-I0004
“中关村有4种人:既会做又会卖的,不会做不会卖的、会做不会卖的和会卖不会做的。谁能做得比较成功?”这是著名决策咨询专家、另类思维学者王力与柳传志曾经探讨过的一个话题。王力的观点是:“既会做又会卖是最好的.最惨的就是会做不会卖的。”在他看来,会做不会卖的还不如不会做也不会卖的。  相似文献   

11.
对儿童进行寓言教学的作用,当代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先生是这样说的:“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得到成人喜好,并且深受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学校教师透过寓言教学儿童最适宜不过了。寓言既简短又具体,既生动又形象,使儿童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偶尔听到一位造诣精深的老花农说的一句话:“火气十足的人是当不了园丁的!”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园丁的真谛所在吗?大凡用人工培植的花,几乎都有这样一个特性:既华贵,又娇嫩。浇水,须细雨丝丝;剪枝,要刀轻手巧,来不得半点鲁莽和粗暴。种花所以能够“怡情养性”,其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种花是这样,育人何尝不是如此。然而,是不是每个教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呢?据我所知,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火气十足”,动不动就是训斥、谩骂甚至体罚。诸如揪耳朵、用教鞭敲脑袋、罚站、拖出座位直到打耳光、揪着学生的头往墙上碰等等,是家常便饭。有的还别出心裁,变换各种  相似文献   

13.
错别字     
《小读者》2011,(10):18-18
老师在批改作文《我的老师》时,发现这么一段:“老师,您就像辛勤的园丁,送走了一庙又一庙学生.现在又在送我们这一庙……”原来该生将“届”字错写成了“庙”。老师批注:等送走你们这一“庙”,我就不当园丁,改当方丈了。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人才素质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有两句话 :第一 ,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三星闪烁 ;第二 ,信息敏感型、功能复合型、心有感激型人才走俏。创造型人才指的是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很强的人 ,他们将是时代的宠儿 ;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多功能人才 ,例如既懂得国际商务又懂得外语的人 ,既懂得世界金融又懂得国际商法的人等等。对外开放 ,加入世贸 ,都为这类人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协作型人才指的是能与他人协作共事的人才。协作是干成大事业的一个基本素养。这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第二句话讲的“功能复合型”与第一句话中的“复合型”类似。所…  相似文献   

15.
孙迎光先生的《教师是园丁吗?》(载《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3期。以下引言除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一文开宗明义,直接“亮剑”:“教师是园丁是一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要颠覆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成说.是需要过人的眼光和勇气的,孙先生对“园丁”这个隐喻“发人所未发”是有些启发意义的。遗憾的是他的分析没有顾及“隐喻”的特点和“园丁”的实指,所以其“见人之所未见”更多的是“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教师被尊为“人民教师”,体现了人民给教师以重托,教师为人民而执教。所以,教师形象,美喻多多:曰“红烛”,曰“春蚕”,曰“园丁”,曰“人梯”,曰“人类灵魂工程师”,又曰“教师是学生前进的路碑,学生是教师人格的丰碑”。我不知道天下还有哪个行业的人被赞以如此之多的美喻。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很多人都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破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懂得友情的真正意义原来是产生于成年之后一样,仿佛是哪一天中的“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学和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学生易于理解的模型来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教授“负负得正”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学生能够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所总结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也就是说,模型说明是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的有效选择,也是最主要的策略.既如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是最好的模型?具体而言:不同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有影响吗?  相似文献   

19.
邓滨汀  石三 《教书育人》2004,(11):38-38
曾几何时,人们就以“辛勤的园丁”来给教师作比。不过这个比喻倒也贴切,最为相似的当数班主任。他(她)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树木一样,既需辛勤劳作,又要精心栽培,还要通晓管理技术,实属不易。正所谓“园丁自有园丁术”。  相似文献   

20.
追求最佳思维人是懂得思维的动物,高效准确的思维是步入成功的必备条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达到最佳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训练和指导:1.广阔性。善于抓住事物的全貌和整体.同时又不能忽略重要细节,能够全面而又严谨地思考问题。2.深刻性。善于深入所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