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相似文献   

2.
邹秀珍 《考试周刊》2012,(79):195-195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在幼儿园中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和幼儿在园期间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2~3岁刚入园的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养成托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身心健康、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品德培养、个性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丹东市5—6岁在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的抽样调查发现,幼儿在生活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及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家园合作教育训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进餐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日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尤为重要。而当前,幼儿在进餐习惯方面普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幼儿进餐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5.
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班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从爱的教育是前提,培养常规的方法,家园一致等方面谈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直接关系到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而幼儿良好学习生活的常规培养关键在小班时期。那么,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相似文献   

7.
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学习和生活能力有待培养。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恰当的儿歌,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午睡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武建芬博士在《让幼儿在"美梦"中成长》一文中所讲: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睡眠时间长达2~3小时,它占了幼儿在园时间的1/4左右,由此,幼儿园的午睡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为使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明礼仪.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行为品质。一、抓住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礼仪教育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礼仪意识.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对幼儿进行礼仪用语教育。每天幼儿来园.见到教师要问早、问好。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礼貌教育。教师先主动热情地向孩子问好.为幼儿做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的孩子.然后再教幼儿与家长分别时说“妈妈再见”或“爸爸再见”。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午睡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据记者调查发现,幼儿园的午睡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入睡困难;产生不良行为;管理者的认识不到位以及教师缺乏全面有效的管理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一、本学期教研工作总要求 使教师了解如何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主要是进餐、睡眠、盥洗等,对幼儿的要求是什么。 原因:我园自今年开始成为全日制幼儿园,我园教师对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较生疏,需认真学习研究,在改变办园形式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张淑蓉 《考试周刊》2014,(86):184-185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帮助幼儿从家庭生活顺利过渡到集体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会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具备初步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今,幼儿园常规教育出现了一些违背本意的变化,很多教师为了能够管住幼儿,在幼儿面前树立威信,将常规教育强制灌输给幼儿,幼儿在这种权威的压制下不得不这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本文就幼儿园常规教育现状、常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规教育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思考中学习,在秩序中成长,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成长,还可以塑造幼儿健康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幼儿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不仅容易形成,而且相对稳固。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情况展开详细分析。一、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首先,在幼儿园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热爱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本文从我园开展国学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出发,以如何将国学教育与幼儿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有效衔接,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规范为先、渗透为主、配合为辅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幼儿国学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旨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国学教育之精华,以达到知行合一,为幼儿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从目前社会发展来看,优秀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能促进幼儿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园长期秉承'有教养、会生活、亲自然、乐学习'的教育方针,在研究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正>"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常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它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又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一、常规培养从入园开始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因为陌生的环境和对家人的依恋,他们经常哭闹,这样不利于常规的培养。首先要为幼儿创造温馨熟悉的环境,如把教室布置成"娃娃家",用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7.
郑晓云 《福建教育》2011,(11):42-43,46
【设计意图】 椅子是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离不开的用具。中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肢体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在坐椅子时常因翘椅子、歪坐椅子而摔倒。搬动、取放椅子时也常相互磕碰、绊倒。为了让幼儿安全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养成文明使用椅子的习惯,本人特组织这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交流中掌握文明、安全使用椅子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建立相应的常规,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可见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和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达到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6岁是幼儿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应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将幼小衔接与一日生活有机融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午睡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下午的学习生活.然而,幼儿在园午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午睡重要性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幼儿教师管理午睡的方法,合理调整幼儿园午睡时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习惯可以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良好的常规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今后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收益,反之,将贻误终身。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不良习惯,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