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 :“教师有两种 :一种在你脑袋里灌满沉重的东西 ,使你无法走动 ;另一种只是在你的背后轻轻点拨一下 ,就能使你直上云霄。”应试教育 ,题海战术 ,“灌满沉重的东西”,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素质教育 ,培养的学生才是民族生存、国家繁荣需要的人才。科教兴国 ,教育要为强国增添后劲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什么是素质 ?素质是人先天赋有以及后天培养的身心要素 ,它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智力素质。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除先天赋有的生理素质外 ,发挥学校功能和作…  相似文献   

2.
素养,是通过先天的和后天的诸多因素形成的,但侧重于后天的教养、修养。人的素质是由先天形成的自然素质和后天形成的素养组成的,因此可以说素养是素质的一部分。也有研究者认为,人的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天社会本质,即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称之为素养”。  相似文献   

3.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首先要弄清这种素质的内涵。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里品质。依此类推,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则是指领导干部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在领导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素质?综合起来讲,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经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林乐香如何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含义。素质,一般是指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它包括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学习、训练而逐渐内化的养成素质,是一种先天素质与后天养成素质融于一体的,人的身心特点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而其中后天养成的素质尤为重要,它主要通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和新身参加社会实践来获得。而中小学学生又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见,中小学素质教育如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特殊重要性。素质教育从本质…  相似文献   

7.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什么是素质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素质是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 ,它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按照心理学的解释 ,人的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人的先天生理特点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 ,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 ,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特点张家口市教委教研室汪炳成素质原意系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的特点。近年来,素质的内涵不断扩大,外延不断延伸。现在,关于人的素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先天的生理禀赋与后天的心理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的总和。按照这个解释,人的...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素质?综合起来讲,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经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素质教育就是为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它是一种通识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的典籍(例如《辞海》1979,P1222)和国外的辞书(例如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Diathesis:an innate disposition toward of aptitudefor some particular mental development),素质可以定义为人先天赋有以及后天形成的身心要素.它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全面提高他们上述三种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则是贯彻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正名既毕,我们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的素质既指先天通过遗传获得的一系列自然的生理解剖特点,又指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品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可以理解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  相似文献   

12.
李支敏 《教书育人》2004,(2M):26-27
一 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生理基础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自我控制约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同时素质又是知识内化和升  相似文献   

13.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  相似文献   

14.
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获得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活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人的素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3个层次。生理层次即人的自然生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相对稳定的结合状况和特征。心理层次指人的心理品质,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林 《教书育人》2000,(18):13-16
思考之一:素质的内涵及其外延界定 素质的本意来源于心理学,指的是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脑的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的特点。而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概念,显然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充实。对此,教育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涵义则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实验活动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和特点。就人才培养而言,这表明:首先,作为心理品质,“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以升学所需要的素质到以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的课程目标的转变,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影响、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基本品质。人的素质的高低,主要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训练中形成和发展。教育在素  相似文献   

18.
人的素质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遗传的生理特性,并经过后天的影响、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巩固的属性。人的素质具有多层次性、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和德能素质。全面而深刻理解人的素质的涵义、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能力。不同的人素质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素质也有差异,而每个个体的素质综合起来,又会构成整个社会的素质,个体的普遍素质又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显然,个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决定着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个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要有先天的自然、生理条件作为物质基础,但更主要是后天的社会生活中的学习和实践,它既需要个体主观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吸纳向上的东西,更离…  相似文献   

20.
许晖 《教书育人》2006,(9):84-85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能力。不同的人素质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素质也有差异,而每个个体的素质综合起来,又会构成整个社会的素质,个体的普遍素质又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显然,个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决定着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个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要有先天的自然、生理条件作为物质基础,但更主要是后天的社会生活中的学习和实践,它既需要个体主观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吸纳向上的东西,更离不开素质赖以形成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