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理清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与传统道德、资本主义公民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吸收传统道德和资本主义公民道德的合理、优秀的内容,摒弃其糟粕。要正确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标准之间的差异,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纲要》所提出的十个基本道德规范中,“敬业”规范,也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因此,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  相似文献   

3.
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国传统社会蕴涵着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内容,它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依然能够适应和促进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除了道德因素之外,法律因素对当前公民家庭道德建设也发挥着规范作用,二者在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4.
传统思想把道德建设看作是一种个体行为,且有治国安邦的功效。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的规范作用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三观”、“诚信”、“三德”、“职工”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追求高尚的道德,用美好的言行塑造自我,是《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本对道德追求的内涵、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功能、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挫折与补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必须正确看待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切实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进行良好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浅析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刻领会以德治国方略,自觉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必须正确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生长机制,理性把握道德建设的生态环境。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分配制度和财富分布状况、领导干部工作廉洁度、法律制度和实践、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公众人物道德形象、外域文化、媒体和社会舆论,是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八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了,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原则要求和具体规范,要求全民族牢固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这实际上指出了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明确提出“公民道德”这个重要概念是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道德这个概念有特殊的含义,它强调了道德的社会普遍性,表明了我们所提出的道德是全…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化是极其必要的现实途径,公民道德制度化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制度公正就是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它是一种底线伦理,而底线伦理主要适用于公共领域,用于那些严重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制度公正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和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制度公正通过有效调节公民的善恶行为、公私行为和道德与幸福关系,从而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徐振祥 《中国德育》2006,1(6):23-25
社会主义高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构建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枢纽。强化大学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意识,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渡 《中国德育》2008,(3):45-47
中国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提出了“智、仁、勇”之“三达德”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孟子观念与孔子一脉相承,并将其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德”体系。汉代董仲舒在继承孟子“四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信德”,形成“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伦理框架。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美德,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即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德育低效问题仍备受关注,但其研究多集中于就德育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论德育低效。本研究则以高中师生道德认识差异为切入点,以国家倡导的公民道德范畴为基础,对高中师生的道德认识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必要的数据,结合对具体高中的德育周记、违纪惩罚档案进行质的分析,客观描述高中师生道德认识差异的实态,从实证角度探求德育低效的原因,从而为"有的放矢"地提高德育实效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 has entered a new era in terms of the course of study. The seventh course of study in civic education introduces the conception of civic virtue for school educ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en civic virtues is a remarkable first attemp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study, which assumes that civic virtue must be a key concept in civic education, welcomes the idea of civic virtue, since it can act as a solvent on the citizen knowledge-oriented approach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ivic values and virtues, and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ose civic virtues selected for the school curriculum are mostly not civic, nor clearly vital to a liber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6.

Citizenship education needs to start from the values and associated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and civic virtues of liberal democracy. Citizens need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they also need to be certain sorts of people, to exercise civic virtues. The view that civic virtues are unnecessary in a democracy is considered and rejected, as is the view that civic education should not begin in the first school. It is argued that the fostering of civic virtues can and should begin in the first school, primarily through its organisation and ethos. For it to do so, however, attention needs to be devoted to it in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现实世界,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规范、德性和善行实际上构成了作为社会现象的道德的具体存在方式。道德教育要完整地体现其实践意义,必须全面把握道德的存在方式,将受教育者持守规范、提升德性、追求善行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只有从道德存在的三个层面入手开展道德教育,才能使道德的主体性与规范性、实然与应然、他律与自律在价值中获得统一。道德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道德系统,不断促进道德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构建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导向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的步调相协调、与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相融合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国家、构建公民具有国家归属感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应试教育、趋缓的体制改革步伐和旧有的历史认识误区是当前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方案,找出与社会生活相接轨、与普世伦理相衔接、与青少年教育规律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德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体系中处于基础而重要的地位。然而,社会公德的建设也有其难点和特殊性,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我们必须利用社会公德制度化和宣传教育的手段,促进社会主义公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伦理思想,并且结合当代特点和全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对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诠释,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