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75年始,增加了每年一度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青少年早期从事举重运动,已引起各国专家及教练员的重视,今天的一些青年世界举重冠军,也闯进成人的行列,刷新了一批成人的世界纪录。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谁重视了少年的举重训练,谁就赢得了时间。举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项目,在六十年代,我国举重运动水平曾一度进入世界团体前三名。但十年动乱,使举重运动大伤元气,虽然我们在某些小级别取得一些成就,但离世界总的水平还相差很远。当今世界举重力量雄厚的国家在东  相似文献   

2.
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选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作者应用客观办法来确定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选材的测试指标及其权重,建立选材评价方程式,为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这在选材的方法研究中尚属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举重运动的迅速发展,对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攀登世界运动高峰的先决条件之一。二十年来我对250多名运动员的选材和早期训练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分析。选材问题涉及面很广,不仅要从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4.
梁柱平 《体育科技》2002,23(1):18-20
张祥森是我国著名的举重运动员 ,曾获 1995年世锦赛的冠军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5 6公斤级第二名。通过对他早期的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测试的资料分析 ,从中找出他在青少年时期所已具备的举重训练的特点 ,为广大教练员在今后举重选材中和训练中提供借鉴和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举重健儿在23届奥运会上获得了4块金牌及两块银牌的好成绩。由于世界举重强国苏联与保加利亚没有参加比赛,23届奥运会的举重成绩与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如“84—友谊”赛)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为帮助我国举重健儿了解88年奥运会举重成绩的可能趋势,我们对过去10年间世界举重成绩的发展趋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对88年奥运会的可能成绩进行了初步预测。供有关领导与教练参考。我们以1976—84年各个级别的举重世  相似文献   

6.
整个七十年代,举重运动有了更快的发展。从75年以后,又增加了每年一度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比赛,此后,青少年举重运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今天一些青年世界举重冠军也就是成人世界举重冠军。就某种意义上讲,谁赢得青少年的优  相似文献   

7.
举重运动员早期选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夺取世界冠军的捷径,是人力、物力的最大节约,也是保证人材资源的关键。为探讨我国举重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赶超世界水平,我们在广西的南宁市、区体育场、凭祥市、百色地区四所重点业余体校的举重班,对46名运动员(其中健将级4人,一级运动员8人,二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王子刚 《体育世界》2014,(6):110-111
本文就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进行了探讨,简述了选材的意义,并针对选材的六大要素作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以期能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10—12岁举重运动员选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举重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夺取世界冠军的重要条件之一。吴数德等人的成功,就在于选材和育材的正确性,这已被研究工作所证实。那么怎样才能正确选择那些既具备举重运动员的优越条件,又极为年轻,并能最佳发展这些潜在优势,达到很高技术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呢?对此,我们在广西的南宁  相似文献   

10.
举重项目自1984年奥运会以来,都是中国代表团争金夺银重要的项目之一,而能够保持如此优越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在对举重运动员进行选材的过程中比较科学和严谨,择优选取少年儿童运动员,从小培养。本文针对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进行分析,为满足举重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提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为州市业余举重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谁要想在体育竞争中夺标,谁要想名列前茅,选好苗子是关键。选好苗子在训练中可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最后被淘汰。总之,选好苗子,精心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稳步提高,这就是成功的希望。举重这一项目也不例外。下边谈谈我对举重选材方面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一、身体形态: 1.身高体重:举重运动是按体重分级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举重运动发展过程及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世界举重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竞技举重的影响日益扩大;举重水平不断提高;女子举重成为发展热点;举重研究日益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揭示了举重发展的主要趋势;运动水平将继续提高;选材年龄进一步稳定下来,注重内在发展潜力;突出专项训练,加大训练强度;举重技术进一步完善,更加重视比赛成功率;注重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多学科综合利用.训练日趋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1月24日~30日,由国际奥委会团结委员会资助的亚洲举重教练员、裁判员训练班在广州举行。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体育系副教授、举重专家斯巴索夫·安吉尔先生从训练、选材等几个方面谈了举重运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介绍了举重运动在保加利亚发展的情况,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下面针对我国举重运动的现状,谈谈参加此次训练班的感想。一、我国举重运动发展简况举重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我国举重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曾先后有十人在五个级别内打破了三十项世界记录,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文革”动乱中,举重运动被迫中断。七三年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求优秀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选材模型。以多次夺得奥运轻量级举重冠军属地的福建省在训的23名健将级和一级少年轻量级女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筛选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探寻举重选材的指标模型,进而探求选材模型。结果表明:体型因子为髂宽指数,充实度因子为克托莱指数,围度因子为上臂松紧差,上肢力量因子为左握力,腿部爆发力因子为纵跳,专项素质因子为前蹲。因此,在对主成分因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选材的均值模型和权重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形态与素质的权重为0.48、0.52,构建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省举重较落后,在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举重运动在我省开展不够普及,特别是由于林彪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使我省举重项目受到很大影响。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伟大的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一九七二年十月,又成立了举重队。当时东寻西找了三个多月,才勉强凑了四名队员,年龄又都在21岁以上,处于严重的青黄不接的状态。在这种悄况下,要实现大干快变,尽快改变我省举重项目的落后面貌,为在三、五年内使我国举重项目能有一般国际水平贡献出力量,我们认识到,必须坚决落实中央负责同志关于从儿童抓起的指  相似文献   

16.
高越  秦长友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59-60,80
本文从训练学角度,分析和研究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出了训练的方法和重点,旨在为举重业余选材和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女子举重已广泛开展,为使我国女子举坛处于不败之地,本文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血型与气质的关系、血型与承受专项负荷能力的关系、CNV波幅的变化与血型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血型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女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来举重运动获得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级别都在飞快地进步,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我们注意到获得冠军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减小,因为青少年开始练习举重的时间要比过去早得多。然而近十年的举重专门文献中,很多作者通过长期以来的研究主张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最佳年龄大约为十岁。在最近欧洲及世界三大赛举重统计资料显示,获得冠军的年龄约在18—19岁,他们从事举重训练的周期为6—8年,这证明了举重运动员是由早期训练开始的。训练阶段青少年参加举重训练是从选材的最初阶段开始到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名次,有以下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从身高、体重、身体形态、遗传因素等八个方面,分析、讨论了举重运动员的选材问题。着重论述了怎样的身体形态结构有利于举重运动成绩的提高和选材时对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1、举重运动员选材 训练工作的成功,其首要条件是抓好选材,这已是作为教练员人尽皆知的普遍常识。教练员成功与否,选材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选材水平高,“起跑”就已领先,质量就不一样,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与对手决战的信心和决心,对以后能否在训练中达到高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举重运动员能够在世界大赛和奥运会中摘取金牌,傲视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