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基本确立,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这个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正确认识它,有助于认识现阶段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问题,提出了矛盾动力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社会矛盾理论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矛盾理论,不仅为我{file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着矛盾?矛盾的根源、性质和解决的途径是什么?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只作过某些科学预见和论断,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论述。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了可贵而有益的探索,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这一学说,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更加完善,同时也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完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第一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但是不能否认,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由于时代的原因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这一理论缺陷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遭受了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解释和回答。像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性质、对象和内容是什么,以及怎样进行改革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找到思想渊源。事实证明,毛泽东哲学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的锐利武器。一、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从分析矛盾出发宇宙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矛盾的运动是推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坚持彻底的辩证法,坚决反对形而上学。这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矛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思格斯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经过列宁、毛泽东特别是邓小平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其全部理论论证和实践展开都是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展开的,并有机地包含在邓小平理论各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提供了广阔深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40年前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特别表现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对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又以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辩证发展历程.毛泽东关于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为矛盾问题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探讨和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全面阐发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方位、实践基础、理论主题、时代意义,从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次重大创新之所以发生的深层逻辑结构,提供了一个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哲学范式和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0.
矛盾特殊性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左倾教条主义的理论成果。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为我们党确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和运用矛盾特殊性理论,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理论和实践上着力于探索这条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江泽民两代领导人联系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调整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进行了思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提出了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以及措施。这些理论观点对于当前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一系列方针原则。重温这一光辉篇章,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两类矛盾的学说,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尔后,又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严重曲折和反复。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形势判断上的重大变化;在新的条件下沿用传统的工作思路;党内家长制思想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滋长以及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偏见和采取过“左”政策等。探索这些原因,是为了在新时期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两类矛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部分,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正确认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继毛泽东之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再探索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阐述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的理论贡献,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社会发生了数起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示着社会进入矛盾的多发与高发期。如何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是当前面临的急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首创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阐述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处理原则及方法,虽然以后的实践偏离了正确轨道,但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创立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思路。面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处理好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这个伟大的理论学说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丰硕成果。毛泽东运用矛盾普遍性原理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矛盾,并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不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且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此,他又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和相对辩证统一的道理,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