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7,(2):F0004-F0004
1月16日,19日凌晨,中央台第一,第二,第三套节目直播机房顺利完成信号切割,标志着中央台节目制作,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自动化,使用了几十年的磁带录音机退到了幕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台领导杨波,刘宝顺,王求,王明华,赵忠颖,王宴青,钱岳林在现场指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确保了中一,中二,中三直播机房搬迁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作为党报,实行新闻监督,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提出批评,是其重要职责,也是党报权威性的具体体现。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报纸上监督曝光类稿件越来越少,甚至踪迹难觅,报社没要求、没任务,记者没积极性,不愿写。究其原因,就是许多曝光稿件见报后,没有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总是惹来许多麻烦,还没人称好,所以干脆就不写了,这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地市级党报,因为地域和隶属关系等原因,在报道上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干扰。其实,记者写曝光稿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如果见报后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会很高兴;如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会觉得得不偿失,可如果无人关注,心里也会觉得空落落的。  相似文献   

3.
这句话说得太大,说得太早,但是没有关系,说大总比说小好,早说总比晚说好,这说明主讲人不仅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且先天下之乐而乐。注意,不是范仲淹说的那个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网络这个东西自从一出世,它就在改变着世界,创造着奇迹,从这点来看,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它还将干出的惊天动地大事,决不会少。别的不说,我们仅看与作家有关的几个项目便知端倪,上世纪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它以神秘的投影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神奇的速度嘲笑了大清以来的邮政传递,以神话般无极限的空间简直要取缔全世界所有的报纸、刊物,书籍,平面的图画和其它文字。  相似文献   

4.
读过几期《网络传播》,颇有收获,也有几点想法想和编辑朋友沟通,谈几点希望,把刊物办得更好。《网络传播》面对两个层面的读者,一个层面是专业网络技术专家,另一个层面,也最直接,最重要的层面,是网络受益者的层面,网络技术专家,要通过刊物研究网络开发技术,交流研究成果,探讨网络发展走向。而对于网络受益人来说,则需要丰富网络知识,消除对于网络的误解,分享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参与社会变革,获取工作和生活便利,得益网络成效,进入高科技时代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5.
数码印刷可以进行可变数据印刷,个性化印刷,网络化印刷,还能进行联机加工,近年来增长迅速,不仅在我国的商业快印,机关文印领域得到了应用,在金融,电信,保险,出版印刷,包装印刷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为了了解数码印刷在国内的应用状况,本刊对目前国内数码印刷机的安装和使用情况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得到了不少厂商的热情支持,在此,我们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副刊编辑,编稿之余,捉笔创作,尤其是当发现一张张精美绝伦的照片时,总是眼睛一亮。端详反复,心底泛起一汪冲动,忍不住吟上几句。渐渐地,为照片配诗成了我近几年来涉猎的一个主要文学品种,不知不觉已配诗干余首。面对优秀的摄影作品,字斟句酌,绞尽脑汁,如达摩面壁一般,搜肠刮肚,打捞感觉,编织组装词句,有时其辛劳不亚于独立完成一首长诗或几千字的文章,但其中的乐趣却也令人愉悦,尤其是捕捉到闪烁在脑海里稍纵即逝的佳句,总能让人悄悄漾起一丝得意,特别是发表后受到拍摄者和读者的肯定和褒扬,这得意又会变成一种力量。久而久之,渐生出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鉴于当时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统治当局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知之甚少,每遇地震灾害,既不能防,又无法抗,不是惊疑失措,束手待毙,就是求神拜佛,祭告山川。面对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灾民,虽然偶尔也有少许的救济,但大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8.
电脑真是个好东西,一上网,便可与远方的朋友聊天,便飞传信件,便可将急稿发送,省了不少时间,也省了不少邮费。几年前,每到元旦或春节前夕,人们发现网上新增一项业务,即可到专门的网站下载贺年片,取之不尽,用不竭,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然后再分发出去,天南海北的。花钱,也免了到邮局去寄送之累,何乐而不为。怪不得邮贺年片的发行量逐年减少,连按号码开奖也失去了吸引力。人若是地下有知,真是要羡慕至极的。  相似文献   

9.
四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6,(5):72-73
我国之所以振兴之快,发展之迅猛,跨跃之大,正是因走了一条科学化道路,树立了正确科学发展观。相反,人若不讲、不用科学就是愚昧无知的,因为在他的身上成事不多败事有余。如:种田,若不能科学种田,只顾为了能高产,不借一切肥料,狠狠的添加,却搞不懂理性,不知到底该放多少,很可能肥料过多会把苗烧死,这样不科学不理性盲目的作法,即耗费了资财,又浪费了禾苗、土地~所以必须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用科学来指导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北票市地处辽西丘陵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资源枯竭的制约,曾一度陷入经济发展的低谷,公职人员不能全额及时发放工资,档案事业投入严重不足,馆库破旧,装具落后,档案工作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5年,王玉玲临危受命,走马上任。初来档案馆,办公设施陈旧老化,工作人员人心涣散,她用她的智慧和坚韧带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走出困境,迎来成功。  相似文献   

11.
谈话类节目中嘉宾潜能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舆论环境的开放与宽松,就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讨沦,力求达成共识或广开言路使真理愈辩愈明,成为广播节目的一大特色。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谈话类节目大行其道,其优势有四:第一,表现形式贴近受众,平民化、口语化,谈话方式开放,没有“播音腔”的严肃与刻板;第二,合理地拓展了报道范围,  相似文献   

12.
尚杰 《网络传播》2006,(5):76-77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去年出版了新作《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我阅读之后,感慨万千。掩卷之后,最直接的想法,这本书一言以蔽之,是以史为鉴,警示国人,现代的中国人身上,还有很多那样的遗传细胞,所以,我最初的评论题目,为《政治文明的启示》。但是,我终于改为现在的标题,因为我想从精神的角度,写点读者或许没有想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活着     
初始,以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部讲述濒死体验的电影,不像《深海长眠》,至少也像《我的左脚》那样,令男演员挑战一下巅峰演技,叫观众哑口无言。岂不料,未到中途,电影峰回路转,大有往《米尔克》走的意思,替弱势群体争权呐喊,但看完后一想,二者讲的,却明显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国力雄厚了,人民富足了,方方面面都获利沾惠,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作家们也概莫例外,出书呀,拿版税呀,卖版权呀,弄电视剧呀,玩博客呀,活得瘦颈上那个头颅也像是吹足了气的汽球高昂起来。更让作家们津津乐道的,是时不时地有刊物、报纸和出版社,不远千里之外,寄来大红请帖,邀请去参加笔会,为的是联络感情,以便让作家把刚出笼的还冒着热气的新鲜稿子奉献出来。或坐火车,或乘飞机,路费统统报销;一到目的地,吃住全由东道主买单,你只管看风景,扯闲话,潇潇洒洒走一回。待回到家里,趁着余兴,好好地写篇东西,也就算是“两清”了。  相似文献   

15.
读今人所撰通论中国文章学术之书,大体前详后略,不免有虎头蛇尾之弊。心虚的不过缄默不言,含糊带过;那一等打肿脸充胖子的,还要摆出冠冕堂皇的理由,道是明清以后蹈袭陈言,殊少新创,故存而不论。明人姑且另说,至于清代文章则诚足以方驾前贤,学术更凌越百代而达到中国古代的顶峰。那些前详后略、虎头蛇尾的论著,除暴露作者于清代典籍略无知识,还能说明什么呢?当然,如果深究下去,今人论学置清代于度外,或敬而远之,也不全出于价值判断的偏颇,文献浩瀚难穷,无从下手,是一个重要原因。清代文献之多,甚至已多到无法估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文艺是国家潜在的“实力”,文艺作品是国家文艺繁荣的基石,而文艺评论是文艺作品的“导航”。文艺评论精准、具体,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才能催生惊世骇俗的抗鼎之作,流传后世;文艺评论缺棱少角、含糊其辞、左右逢源,文艺作品则有数量没质量,甚至庸俗底下,就像过眼烟云,瞬息而过。对于作品来说,一个科学、精准、具体的评价,有利于作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作者来说,可以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对于整个文艺界来说,让文艺残次品失去市场,文艺优秀品冒尖,从而繁荣我们的文艺市场。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典型,推动一般,是我们党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同样,抓典型,也是我们各级党报的一种重要的报道方法。通过对典型的宣传报道,使人物典型的先进思想,成为人们共同学习的榜样;使单位典型的先进经验,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得到运用和推广;使反面、落后典型的深刻教训,成为人们引以为戒的反面教员,以激励人们的意志,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时代的前进。而要宣传好典型,就要善于发现典型,合理挖掘典型,科学选择典型,恰当运用典型。  相似文献   

18.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在各级各类档案馆保管的浩如烟海的档案里,藏有许许多多的珍贵档案。这些珍贵的档案,对于档案人来说,司空见惯,但对社会公众来说,要见它一面,要感受它的珍贵,却是不太容易,本栏目将每期推出一些档案珍品,以示社会公众,让大家一睹为快,一读为悦。  相似文献   

19.
王晓明 《视听界》2011,(2):120-120
这次日本千年一遇的地震海啸,给人印象有三:其一,什么人定胜天,纯属扯淡,人类还是乖乖地敬畏大自然奉若神明的好;其二,日本的国民素质让人高看一眼,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人们井然有序,互帮互助,大多镇定自若;其三,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地震预警系统运作高效,成为国民信赖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20.
庞洁 《出版参考》2011,(9):15-15
小时候玩一种游戏,叫做“一二三,木头人”,非常怕做那个“木头人”,单单站在花园一头,背对着小朋友。唯独在喊出“一二三”时,回过头去快快看他们一次,继续转身,向着花园深浓的青涩秘密,不知所以。心里忐忑,闭上眼睛,害怕哪个调皮的小孩,突然在我还没来得及回头的瞬间,已经逼到身后,扑上来包围我。直到游戏结束,还惶惶然。后来明白,那种惶然不过是年少时对孤独的最初体悟,不愿意背对人群,于是多年后记住的也唯有孤独,而忽略了裹杂在时光中的喧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