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览     
提倡‘三个观念’马达在《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一文中说。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报纸工作中,要提倡‘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要使每个记者在采写各种新闻中都要捕捉最新的信息,捕捉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使每个记者想到,你采写这个新闻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共同关心的是什么,并使读者对你的新闻报道产生普遍兴趣。三是‘版面观念’。现在记者写东西,摆在  相似文献   

2.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09,(12):30-31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浅谈新闻报道的“口语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新闻即叙事”、“新闻即‘事学’”等理论更加广泛地用以指导新闻实践。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也进入了一个注重“讲述”的叙事时代。面对这种话语环境出现的新变化。新闻工作者如何优化话语模式、创新报道手段,以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形象化和感染力,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新闻、时事新闻是构成报纸报道的主体,因其报道面不同,在报纸的版面上分割为不同的板块,由此造成两块新闻互相隔离。这种局面既不符合新闻的特点,又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实现地方新闻与时事新闻的互动,是由报纸的功能和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服务性是互动的缘由。服务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报纸的服务性是可读性、必读性赖以存在的本质要求,它既是互动的原因,也是互动的目的。在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方面,地方报纸对地方新闻和时事新闻要同等对待,把时事新闻中读者想了解的与其相关的本地内容挖掘出来,拉近时事新闻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纸对…  相似文献   

5.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互动,已是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党的办报传统,所谓“开门办报”,就包含了与读者——群众的互动内容。从最初的读者来信、征文、读者调查,到现在几乎每个报社都开通的热线、邮箱、读者报料,以及一些话题讨论,都是办报互动实践的结果。本文所说的“互动”,是特指围绕中心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6.
谢智  陈边 《新闻前哨》2001,(8):36-37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际新闻报道成为各报争夺读者的“王牌”之一。纵观当今国内主流报纸,国际新闻报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报纸每天的国际新闻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版面空间,有的报纸重大国际新闻安排上一版成为常态,使报纸的信息量增加,可读性增强。应该说,由于稿源渠道相对增多,办报人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各报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热情空前高涨,使得目前的报纸国际新闻报道之及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但毋庸讳言的是,在目前国际新闻报道热热闹闹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些报纸、有些报…  相似文献   

7.
报网互动已成为当前许多报纸正在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并把它作为在多媒体时代平面媒体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从目前的实践看,报网互动更多地体现在报纸新闻报道上。确实,就传播的内容而言,新闻报道与网络更容易对接。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副刊在报网互动中就无所作为,相反,副刊  相似文献   

8.
读者是报纸的消费者,也是报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做好报纸与读者的互动,是当今报业追求传播效果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研究课题。互动式报道是指通过策划、组织读者参与感兴趣的社会性活动,来实现对某一特定新闻的报道。互动式报道是拓展新闻报道空间、塑造个性化报纸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呢?笔者认为,选择精当的选题,深挖活动内涵是成功进行互动式报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互动报道品牌,拓展互动空间,进而最大限度地做好互动式报道。选题精当才能实现多方共赢互动式报道成功…  相似文献   

9.
这组系列报道是非常成功的新闻报道个案,有以下启示: 第一,广泛联动。不仅表现在湖北报纸和河南报纸联手,还体现在报纸与网络、采编人员与读者、记者与当事人的互动。成功的新闻报道,要讲究多“兵种”配合与联动。  相似文献   

10.
赵国妮 《青年记者》2010,(12):54-55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题的定义为:“标明文章、作品内容的简单语句。”这也是我最初对标题的认识,后来从事编辑工作才渐渐清楚,这只是最基本的。《知音》杂志副总编雷一大在接受采访时说:“文章的标题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甚至是一本书留给读者的一个决定性‘印象’。读者选择报刊书籍,通常是‘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报纸近几年来出现的周末版热,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综观办得好的周末版,他们在接近性与高品位二者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但毋庸讳言,有些报纸的周末版在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失之偏颇,注重了接近性,忽视了高品位,“接近”变成了媚俗,周末版变成了“自由版”,格调低下,品位平庸,偏离了办报宗旨。 追求接近性与高品位的和谐统一,努力“近”中求“高” 周末版是在增强报纸的接近性的强烈呼声中问世的,也以其“接近”令读者耳目一新。所谓接近性,是指报纸宣传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式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生活中存在着新闻报道的“矿藏”,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基本、人们最关心的东西。周末版具有接近的优势,因而赢得了读者。但是,人们对周末版高品位的要求也不容忽视。高品位  相似文献   

12.
“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事物显示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新闻报道中的“动”,既体现记者的思维是否活跃、敏捷,也反映记者观察分析事物的视角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穿透力,同时也反映新闻媒体是否能够牵动读者、链接杜会、影响受众,以及新闻报道、媒体版面是否群活、可读、吸引人、因此,各大新闻媒体在每年报道“两会”的激战中,追求“互动’理念,采用‘互动’、“联动”的方法,充分、全面地报道代表、委员和普通百姓对“两会”的意见和建议,生动、形象地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而今年“两会”报道中的“互动”,体…  相似文献   

13.
博览     
报纸版式的发展趋势版式,是报纸版面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式不但能运用‘位置主次、标题大小、栏目结合’等编排手段去反映内容的鲜明性和丰富的内涵本质,而且能调动‘穿插交错、合理布局、均衡统一’等构成方式及美术装饰等一切因素,为版面增光添色,给人舒适的美感,以加强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版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宣传,是最先被读者感知的评价者、引导者,也是编者的无声代言人。当前报纸版式发展的几种趋势: 一、个性特征的形成。报纸种类的多样化形成了版式风格的多样化,注重个性形成已成为版式发展的一大特征。二、向立体化、密集型发展。高效率的生活节奏使人们要求在茶余饭后的短时间内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因而他们在对报纸的选择上更  相似文献   

14.
在徐州日报社,一提到质量检查品彭震逸同志,人们都称他为报纸的“清砂工”。彭震逸同志经常说:“报纸是读者的精神食粮,质量高低对读者的思想影响很大。我把的是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关口’,决不能让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特质在于一个“新”字,其感染力、启发力,也在于一个“新”字。但是,目前有些报纸缺的恰恰是“新”。新闻报道是在读者自愿接受的基础上发挥其指导作用的,它以报道事实、沟通信息、反映舆论、传播知识为读者服务,在这种服务中影响读者、感染读者。报纸不是文件,读者可看可不看。内容干瘪、枯燥、无新意的报道即使上了版面也无人问津,更谈不上指导人们了。这样,新闻报道的作用何以充分发挥?要让新闻报道真正出新,我认为,记者  相似文献   

16.
黄茜 《新闻窗》2009,(1):56-57
一张报纸的内容是由新闻资讯的标题和内容构成,在版面上表达这些标题和内容的物质载体称之为版面元素。它是新闻内容的表达形式,是报纸编排的基本构成因素。如何让报纸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口味,除了要追求新闻报道的内容价值、扩大信息量以外,还需要编辑研究探索新闻报道的表达形式,在版面设计创意上下功夫,善于巧于运用版面元素,  相似文献   

17.
让新闻耐读     
今天,我们在努力让新闻报道简洁、明快、可读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了新闻报道的耐读性。纸质媒体只有增强报道的耐读性,受众停留在报纸上的时间才多,对媒体的关注度、忠诚度才会提高,报纸的注意力资源才会充分开发。围绕如何让新闻报道耐读的问题,常德日报、常德晚报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士娟 《今传媒》2006,(6X):33-33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找到新的生长点?“让报纸的读者感知网络,让网络的读者熟悉报纸”,是《西安晚报》“e海”专版的创办初衷。该版的内容既来自网络,与报纸形成某种互补和互动,又有报纸原创投稿述评网上风云。由此,更多的网人、网事从虚拟时空“跃然纸上”,也有大量的“网盲”通过报纸了解、认知网络。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其版面形态可以简单地复制,但记者的作风、新闻的质量、报纸的风格、活动的规模和特色却难以模仿,而恰恰又是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张报纸独有的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来,沈阳晚报文化娱乐报道在创新报道内容,拓展新闻外延,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与读者的互动上。实践证明,互动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变刻板的新闻报道为活泼的编读交流,使以往沉闷的文娱报道平添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我刚刚走进办公室,科长手里抖动着一张解放军报对我说:“赶快组织一批‘得失观’教育的报道吧,今天报纸一二版都登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这是新开展的一项全军性的教育活动。根据经验,报社这方面的稿件已是风起云涌,一个“集中作业区”已经形成了。在这同一个大主题下,我该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