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出版社:如何走进国际发展?王蕾,张志强国际书展(InternationalBookFair)又称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展示图书、宣传图书、销售图书、洽谈版权交易和其他出版发行业务的展览会。国际书展为出版社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极好机会,己引起国内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王益在《中国出版》1993年11期上说,美国出版业依据图书产品,销售市场的性质以及进入市场的方法把图书分成十类。所谓图书产品性质指的是图书的用途(一般阅读用还是供学校教课用,一般消闲用还是求知用),图书的制作和外观质量(硬皮书或软皮书);销售市场的性质指销售对象(读者);进入市场方法即指发行方式:出版社自办发行、直接销售、通过批发公司、书店等。 十类书:普通书籍、宗教书籍、专业书籍,大众市场纸皮书、图书俱乐部读物、邮购出版物、大学出版社读物、中小学教科书、大学教科书、预订工具书。 从美国的图书分类中,有些什么可供借鉴呢? 一,我们能不能试办图书俱乐部?图书俱乐部可以看作是出版业的一个部门,一种销售图书的方式,一条发行渠道。它2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美国有各种类型的图书俱乐部150多个,会员达700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版权贸易特别是科技类图书的版权交易日渐升温。在本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上,一个新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科技类图书已成为交易量最大的领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面对着引进版热潮,他们到底需要引进什么?到底应该如何搞好引进版图书的出版?如何处理好引进版与原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辅图书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教辅图书由于存在版本杂、时效性强、利润低、不同地方要求的内容难度和内容范围不同等特点,出版社疲于应付,很多教辅图书出版社都退出了同步教辅这一市场。教辅图书已经步入了低迷期,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如何能摆脱困境,是出版社同仁正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教辅图书由于存在版本杂、时效胜强、利润低、不同地方要求的内容难度和内容范围不同等特点,出版社疲于应付,很多教辅图书出版社都退出了同步教辅这一市场。教辅图书已经步入了低迷期,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如何能摆脱困境,是出版社同仁正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方出版社本土化生存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了我国出版业的一大特点.一般的企业,光依赖本地市场,很难存活,更遑论发展.而不少地方出版社却在立足本土市场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某出版社的一般图书在图书市场几乎到了难觅踪迹的地步.但该出版社每年仍有数百万的利润,有关调查表明,这样的地方出版社在当前有一定的代表性,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我国图书市场全面进入了买方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数百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注重围绕市场热点、市场效益出书,多年来已经存在的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广度、力度,低水平重复的弱点,在进入买方市场后更为明显,多数出版社退货猛增,库存加大。据统计,2003年全国出版业库存图书达到38亿册,图书出版严重供大于求。下表列出了近几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库存情况。市场与发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出版社或者说弱小出版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策略,才能立足,从而求得发展呢?笔者认为利基营销可作为弱小出版社的一个发…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和贝克-泰勒在图书发行市场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同样,现在也面临零售店越来越多地直接向出版社订货的威胁.那么,还有一批中小图书批发商的状况如何呢?情况表明:有的在市场上消失了:有的扩大了服务领域,如开始为仓库俱乐部、超市等提供服务;还有的主要是服务于一批专业小出版社或地方出版社.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在夹缝中求生存,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耿相新 《编辑之友》2011,(11):15-16
出版"一词的概念与边界在数字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冲击下,正变得模糊与恍然。"出版"一词的原主角——出版社,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怀疑自我的队伍中,未来,我们还能不能大家再一起唱?传统图书出版社的角色与定位,"  相似文献   

11.
地方教育出版社的图书宣传徐雁平地方教育出版社能在短短几年里获得双效益的大丰收,除了多出好书等原因之外,大张旗鼓的图书宣传也功不可没。图书宣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图书和出版社的影响,成为促销的良策。教育出版社的图书宣传方式有不少,大致可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12.
吴红 《出版科学》1999,(4):38-38,37
图书是商品已是不争的事实了,出版社也正在作为一个生产图书商品的文化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3.
选题策划与品牌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出版业向市场的转轨,出版社的品牌作为在读者心目中的认同标识,对于出版社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出版社的品牌,就是出版社的特色形象。在现代社会,市场的竞争已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进入品牌竞争和规模竞争,出版社必须在市场中创造品牌,又以品牌赢得市场。那么,出版社的品牌靠什么来树立?毫无疑问,它靠的是出版社的产品——图书,靠图书质量、靠营销策划、靠市场运作,等等;但最基础的,是靠选题的策划。选题策划在出版社创品牌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选题策划必须紧紧围绕创品牌而不动摇  美国著名出版家…  相似文献   

14.
美国资深编辑人威廉斯认为,出版社图书编辑同时要扮演三种角色,即:狩猎者(睁大双眼搜寻好作品)、魔术师(能化平凡为神奇)、双面人(面对作者时代表出版社,面对出版社时代表作者)。此种归纳,在编辑的属性层面上是准确的,而在功能化上,业内则普遍认同:图书编辑即项目经理。图书是产品,必须进入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15.
李旦 《出版参考》2011,(27):38-39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16.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出版社已达四百余家,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数以万计。地方出版部门或地方专业出版社的出版物,要想在浩瀚的书海中不被淹没而能“跳”出来,唯一的出路是要创造自己的特色。出版物的特色,可以有多种多样。作为地方出版部门或地方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首先应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特色是地方出版部门或地方专业出版社图书的生命。在“文化革命”以前,地方出版社数目很少,一般一个省区只有一个地方性的综合出版社,几乎没有地方专业出版社,地方出版事业并不发达。从这种实际情况来说,也无法去侈谈什么地方特色问题。拿江苏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图书定价的客观依据图书出版体制的改革,正面临着价格改革的难点。出版社如何为图书定价?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反映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并且必须明确价格制订的客观依据。图书价格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图书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它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图书的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是制定图书价格的主要出发点。这也就是说,图书的市场价格基础应是其社会价值而不是个别价值。当然,直接  相似文献   

19.
刘军 《科技与出版》2007,(10):18-19
如果出版社没有叫得响的产品,就算每本书都赚钱也成不了品牌社。一个出版社不能没有自己的品牌图书。品牌图书对出版社的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品牌图书让读者记住了一个出版社,使他们在购买相关图书的时候,自觉去寻找该社的展台。作者出书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他们会首先投奔“名社”,并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名社”出版而感到骄傲。因此,品牌图书不仅能提升出版社整体的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还会使它在无形中获得更多的出版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既然品牌图书对出版社这么重要,那怎样才能打造出品牌图书呢?首先,品…  相似文献   

20.
《出版经济》2004,(7):12-15
出版社造货量,也就是指出版社生产图书的码洋数量。造货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出版社经营的好与坏,更不能直接反映出版社利润的高与低,但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版人的一种业绩。在中国图书现有统计数据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书业数据,这些数据由于种种客观和人为原因,残缺不全现象比较普遍,但相对来说出版社造货码洋数量是一组比较准确的数据。无可否认,出版人要想在图书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造货能力。亿元造货量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亿元造货量的门槛有多高?亿元造货量的出版社在哪里?造货量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个出版人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