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过来想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故事中, 司马光在危急关头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跳入缸中救人,而是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砸缸救人。人们都觉得司马光很聪明,那么他究竟聪明在哪里呢? 通常如果有人落水了,就得想办法把他从水中拉出来。可是司马光他们一群小孩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无法使他离开水。于是,司马光就反过来想:为什么不让水离开人呢?这样人一样可以得救。因此,司马光用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某个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时,我们不妨试着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为什么司马光在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时候,他没有慌呢?课文里没有直言,但是从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缸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活动:小朋友掉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故事中司马光一反常规救人的方法——“人离开水”,因为当时没有办法能使“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这样就使“水离开人”,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北宋名相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我们都很熟。要从水中救人,一般是使人离开水,即把落水者拉出缸,这对正是儿童的司马光来说很难,那么能否让水离开人呢?往问题的反面一想,于是有了砸缸救人的千古佳话,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即从正面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幼儿园经常使用的传统教材,故事情节突出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从思维角度看,司马光“砸缸”救人,还在于他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不是让人离开水,而是让水离开人。因此,在使用这一教材的过程中,除了机智、勇敢地救人之外,还可进一步挖掘该教材发展思维能力的潜在价值。如果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巧妙发问,“司马光不砸缸能救出孩子吗?”那么,孩子的想象力是令人惊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砸缸救人,这是流传民间的一段美谈,可是砸缸后发生了什么事,可能有N种情况。现选几种结局以供大家继续推测。一那个被救孩子的家长闻讯赶来,惊魂甫定,突然心生疑窦:要不是你推我儿子进去的,你为啥会救人?没错,肯定是你这小子把我儿子推进水缸,又来冒充好人,这事不能便宜了你!于是,这位家长把司马光告上了法庭。糊涂官断糊涂案,判司马光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折合白银共100两。二被砸缸的那家主人得知此事,心中大喜:发财的机会来了!于是硬要司马光赔缸,并声称:此缸是禹王爷治大水时留下的老古董,曾有对门的赵老爷出2000两银子来买,都…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会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什么迷人,你想过吗? 这是因为,小小的司马光特别灵巧,他不慌不忙,他极善于变通。不是吗?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使人离开水”,他却毫不犹豫地来了个“使水离开人”,即,只要毫不犹豫地立刻砸了那缸使水流掉,就能使不慎落缸的孩子立刻得救!  相似文献   

9.
聪明三题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什么迷人,你想过吗? 这是因为,小小的司马光特别灵巧,他不慌不忙,他极善于变通。不是吗?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使人离开水”,他却毫不犹豫地来了个“使水离开人”,即只要毫不犹豫地立刻砸了那缸使水流掉,就能使不慎落缸的孩子立刻得救!  相似文献   

10.
姚金红 《初中生》2005,(28):24-25
你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吗?大水缸旁有一群儿童追逐嬉闹,一名儿童不小心掉进了水缸,眼看就要被淹死,小朋友十分惊慌,忙找竹竿之类的东西搭救,无奈缸高人矮,没有成功.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石头把缸砸了个洞,水流出来,儿童这样得救了.  相似文献   

11.
弄巧成拙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经过这几百年来的代代相传,大家对司马光充满敬佩之意。这故事听久了,我们的脑海中便产生了这样一个个疑问:这司马光能搬得动多大的石块呢?能被石块一下砸破的缸,是不是存在质量问题呢?要是司马光生活在现代的话,他又会采取哪些办法来救人呢?话说司马光驾驶劳斯莱斯豪华轿车,穿过时光隧道,去“好望角”度假。行车途中,他看见前方有一只缸,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不免多看了一眼,“救命,救命!”缸里传来几声惨叫,司马光驱车向前,在缸边紧急刹车,下车往缸里一看:原来是一个和他一般年纪的孩子掉进了缸里。孩…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张图片开始。(出示司马光砸缸图)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不会直接从水缸里把小朋友捞出来吗?生1:因为司马光还小,他没有那么大的力气。生2:因为那样做很危险,弄不好司马光自己也可能落入水中。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照常规救人的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当时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能使人离开水.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课堂“数奥班”里,杨老师同我们一起回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按常规的救人方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小,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够办得到。这时,司马光反常规而行,砸破水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的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也许大家都知道,大水缸旁一群儿童追逐嬉闹,一名儿童不小心掉进了水缸。眼看就要被淹死,众童十分惊慌,忙找竹竿之类的工具搭救,无奈缸高、人矮,没有成功.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石头把缸砸了个洞。水流出来,儿童也得救了.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也许大家都知道.大水缸旁一群儿童追逐嬉闹,一名儿童不小心掉进了水缸,眼看就要被淹死.众童十分惊慌,忙找竹竿之类的工具搭救,无奈缸高、人矮,没有成功.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石头把缸砸了个洞,水流出来,儿童也得救了.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传统阅读课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如何让学生在熟知“经典”故事的同时,体会一种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从小渐成“沉着”、“急中生智”的素养?笔者在学生学习了文本13个认读字、6个会认会写字,并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一、设计主体性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你在课文中能感觉、体会到一点什么呢?辅助性问题:1郾你体会到的内容是从哪些段、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2郾司马光没有慌,怎…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成分。如古代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  相似文献   

20.
’大米快看,这个小孩很有来头哦l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名字有点熟,是种菜的,还是卖肉的?我再强调一遍,砸缸救人最最最重要的要领就是:嘿攫{黝盯定要把缸砸破’/二甘认庶卜闷一一扁一户一/分犷蔽玲好像是大米掉进去了J哦i是大米的话就要麻烦一点,他不会游泳。大米11尔、你、你不是掉进缸里了吗?破缸救人奶瓶猪和大米$郅红卡通工作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