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次,在校内上研究课(全校语文老师和领导都在听课),《咏柳》一文刚学完.我正在小结:作者题为咏物(柳树),实为咏春……这时一位学生举起手来,我想他也许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吧,便请他起来说,谁知他站起来后竞大声说:“老师,张明在唱歌。”顿时,有的学生捂住嘴笑了起来,更多的学生一下子把目光都投向了这两位同学。这时,我心里非常生气,走上前去,想好好教育他们一番。随着我的走动,  相似文献   

2.
抓重点·细观察·写片段——《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构想□新疆李世芬《鱼游到了纸上》是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看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同时还发现他是一位聋哑青年。作者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是数学课,师生问好后.我发现杨某的位置上又是空的。开学还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迟到了。课才刚刚开始,一位同事匆匆跑来说:“你们班一位学生迟到了,还顶撞值日教师,值日教师让你这个班主任到传达室去领人!”我不禁怒从心头起——就是这个杨某,上次迟到正好被校长撞见,校长还委婉地批评了我。这才几天,他居然又一次……  相似文献   

4.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云南省师大附小姜忆秋《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该文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记叙了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敬佩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以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1996年10月上旬,宜昌市举办了青年教师自然教学研习班,会上,来自东山小学的段淑平和康庄路小学的谭新玉两位老师都教了《鱼》这一课。会后,两位老师和市教研员李德强,就《鱼》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讨论。 李:两位老师都上了《鱼》这一课,通过课可以看出,二位老师对这一节课要引导学生建立“鱼”的概念这一目  相似文献   

7.
前两次教自然第二册《鱼》这一课都感到很为难,因为这一课的课文除了几幅鱼的插图外,没有给出任何有关鱼的实质性内容,仅有的是鼓励学生独立自主、主动地自由提问和研究问题的话。我不相信学生能提  相似文献   

8.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9.
“吃鱼”的启示─—谈阅读教学吕改云一次,我和学生一起读了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村落,有两位农夫是好朋友,甲农夫总请乙农夫吃喷香的鱼,喝鲜美的汤。乙农夫也想这样做,于是他从甲农夫那里学到了钓鱼的方法,也吃上了喷香的鱼,喝上了鲜美的汤。读后,我颇受启示...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第四册《我爱帮助同学》一课中,介绍了“我”在旁边新同学没领到书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同学,与同学合看一本书的事例。学完事例读课文时,我突然发现教室里有两位同学没带书,一位同学就与同桌合看书,而另一位同学的同桌却不让他看书。见到这情况,我灵机一动,在读完书后问:“今天思品课上有位同学没带书,你认为要不要借给他看?”大多数学生纷纷发言,认为应该借给他看,因为不借给他看,会影响他的学  相似文献   

11.
王守明 《师道》2013,(10):20-21
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大家被作者笔下那位整天流着鼻涕、开口就骂人,却又学识很高、责任感很强的徐锦澄老师深深吸引住了。课上完,有位同学说他初中的语文老师的个性和徐锦澄有相似之处,我灵机一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点滴事件写下来。课上交流时,两个班百名学生所写的一位位爱学生爱语文个性独特的语文老师让我欣欣慕焉,同学们对老师那种纯洁的刻骨铭心的感情更是让我思考万千。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发现 在开学的前两个周,我的英语课上总会有三四位同学从课上一直睡到课下,其中有一位几乎一节不落,老师走到他身边提醒也无效,据同学反映,这位同学无论上什么课都是这样?。一个高三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老师们都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但两位教师在教学试一试这个内容时,教学细节又不一样,这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其间我想到了爬行的毛毛虫和飞翔的蝴蝶。请看这两个片段实录。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给学生家长上公开课,当时我教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完后,一位家长(他是一位高三语文老师)向我谈起听课的感受,令我惊讶的是他竟然对课中操很感兴趣。他说从来没见过课中操这种休息方式,他认为这很符合教育心理学规律,也许在紧张的  相似文献   

15.
田波 《湖南教育》2010,(12):44-44
接手初三(1)班班主任,我在第一节课上便记住了一位行为特别的男生。一般来说,学生在班主任的课上是不敢放肆的,而这位男生基本上都是趴着听课。纵然我几次暗示,他却坐好不多久,便又趴在桌上了。课后,翻阅孩子们初二时的成绩,他排在班上倒数第九名,于是我在心里就把他定位为“学困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他们都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但两位教师在教学“试一试”这个内容时,其教学细节又不一样,这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请看两个片段实录.  相似文献   

17.
彭燕华 《现代教学》2010,(12):54-54
小俞是我六年前接到的一年级班中的一个小男孩,是班内胆子最小的一位学生。第一次上课时,我就注意到小俞那双怯生生的眼睛。他上课从不主动发言,我请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会站在那儿一言不发,我走上前俯下身和他交流,他也是一声不吭。课间休息了,他就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呆呆地出神。  相似文献   

18.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围绕本单元“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的。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写他在西湖玉泉公园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前,一位挚友多次在我面前夸李虹霞,说她的课上得如何如何好,获得什么什么奖。那时我不知他的用意。后来,他直接挑明了:"李虹霞是棵好苗子,你收她为徒吧!"我这才明白了他的醉翁之意。但我没答把应。我不看重参赛课得没得第一,论文获没获奖,看重逐的是平时工作是否出色,教的学生是否健康、活泼、幸其福地成长。会后来,我几次去了虹霞所在的学校,听了她的课,生看了她教的学生。令我吃惊的是,她居然同时教两个不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次与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聊天时,他谈到了当时的语文课。因为我在那个时候跨年级任教两个班,教学任务重,有时来不及备课,我就让他们自己备课,自己上课,由学习小组做好分工,备课内容自己安排,有时是一周的课都交给他们,有时是一天的课。恰巧,有一次校长推门听课,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我没有备课,全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我非常紧张,学生却镇定自若,他们做起了“老师”该干的事情。一节课下来,我只说了个开场白,最后总结了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