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和谐语境下的取保候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证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减少不必要的关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司法资源的投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庞大的羁押人数来说,我国取保候审适用率仍相对较低。从社会和谐这个根本出发,对取保候审的缺陷和弊端做出分析,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确保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问题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具有预防性和权利保障性的双重属性。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适用条件、监督审查、法律救济等,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从立法和体制等方面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完善,以促进我国的诉讼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定强制措施之一,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其适用情况并不理想,影了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因此,响有必要从现有立法出发,借鉴国外保释制度的合理因素,明确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原则、条件和程序,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德友 《红领巾》2005,(3):47-49
正确适用取保候审,对于顺利进行刑事诉讼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明确标准、建立审查制约机制、规范期限和保证金数额、强化监控等方面予以完善.目前我国还不宜全盘移植西方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问题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皆存在不足,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也一直处于被漠视甚至遗忘的角落。完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应当重新认识取保候审的性质及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适用上的特殊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诉讼法》)明文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它对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减少羁押节约司法资源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和重要意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本身及其实际操作规程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部分改进意见,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7.
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对象、监督力度、保证金的数额和交纳程序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但其仍旧存在取保候审规定原则化、担保方式单一、过度羁押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侵害等立法问题,以及外来流动人口取保难、取保候审监管力度不够、保障功能错位等司法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完善,才能使取保候审制度在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被取保候审人人权保障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不尽完善和司法人员执法观念的滞后,取保候审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借鉴西方保释制度,针对我国取保候审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香港的保释制度有其独特的制度设计,也有其深厚的价值基础。通过对内地的取保候审制度与香港保释制度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制度设计上有众多差异,而这些差异的背后却是司法理念的不同。香港的保释制度及其背后的理念为解决内地取保候审制度面临的困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取保候审被视为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而我国的取保候审则被视为刑事司法中国家权力的运用,其运行机制缺乏制约、具有随意性。为了弱化线型关系、加强对侦查活动的司法控制,以及更充分地保障人权、强化三角结构,应当实现取保候审由权力观向权利观的转变,审前取保候审应建立以检察官为中心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1.
魏方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42-43,57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是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重要手段。我国现有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还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是"两化"问题突出,即刑事强制措施"羁押扩大化与取保候审随意化",对此问题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律属性的角度,结合《公司法》,探讨规范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现存制度缺陷,针对国有独资公司特殊的法律属性提出完善其治理的新型双层制治理结构和交易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种主要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本文在考察国外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审前羁押代替性措施的法理基础,并通过研究我国审前羁押代替性措施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构建与完善我国审前羁押代替性措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取保候审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于本地人取保的偏好和对外地人取保的歧视,实质上造成了刑事司法的不公。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扩大外地人取保候审,对于人权保障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鉴于总线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传统仪器设备所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Labview设计的电路信号测量仪器模型,在LabVIEW7的平台上实现了虚拟电压表、虚拟双踪示波器、虚拟数字频率计等仪器的功能。本研究将对开发中低速数据采集产品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充分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开展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保外就医是司法人员、鉴定人员共同进行的一项刑罚执行活动。鉴定人员保外就医疾病鉴定在保外就医中处于核心地位、关键环节 (是否可保外就医实质取决于是否患有保外就医疾病的鉴定 )。为确保保外就医的准确进行 ,防止非法保外就医 ,堵塞漏洞 ,必须将鉴定人员虚假鉴定保外就医疾病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8.
刑罚的惩罚性决定了社区矫正不能适用于重刑犯,一般预防目的的偏失和威慑功能的弱化使社区矫正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国家、社会、刑事被害人和犯罪人等多方利益和立场的差异,也对社区矫正的适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对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未决犯、刑满释放人员、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和被暂予监外执行人员不宜开展社区矫正。暴力犯罪、累犯、主观恶性等因素不应成为排除社区矫正适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