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优化策略选择,揭示策略的本质;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通过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4.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经验中逐渐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5.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构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思维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能促进理解水平的深化,有助于开发思维,拓宽思路,优化解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让其在反思中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自我反思”即深化知识结构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引入创新,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教育家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7.
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古往今来的教育者们都非常重视反思在个体成长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通过对解题错误、解题思路及解题结果的反思,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加梯搭桥,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层次有步骤地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达到深化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自我反思"即深化知识结构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引入创新,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教育家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之道在于‘悟’",即是指理解要靠学生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靠学生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才能达到.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思维活动没有反思,学生就没有元认知的调控和学习潜能的发展,解决问题也不会获得新的突破;如果在解决问题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而不对过程及结论进行反  相似文献   

10.
1背景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古往今来的教育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反思在个体成长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若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有道是"学之道在于‘悟’",‘悟’就是反思,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尤其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真正学好数学,要靠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才能获取.如果学生在解题之后能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自我作出评价与反思,对整个解题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那么学生的解题思维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解题反思是一个非常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中,除了教材上格式化的知识外,还隐含着许多只能意会的知识”,如数学规律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解数学习题的能力等。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靠个人体验和领悟,具有明显的不可传递性。体验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教师要通过“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掌握数学策略和方式,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一、启动——设计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使数学体验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在学习新鲜事物的过程中,能够给他印象最深的阶段不是在开始接触的时候,而是在学习之后自己回味、反思的过程。反思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对接触的新知识进行再判断、再领悟、再深究的验证过程,决定一个人对新知识的根本了解,是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学生不应缺少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反思,学生才能够对知识的表面理解深入到一个领悟水平,当然对于一个高中生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基本素质,只有这样高中生才不会只是单纯的复制老师讲解的知识,而是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这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个人能否在学习中学到知识的精髓的关键所在,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制胜法宝。同样的,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要运用到反思,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化学了,化学知识繁琐、错综复杂,它是一个巨大的知识网,你必须懂得相互关联才能够真正地学好这门功课。而想要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知识网,学会反思才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领悟”。教师独揽课堂教学大权,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完全没有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能力被忽视。其实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好地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就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种种训练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后反思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此外,还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加以反思,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通过反思可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更好地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巧和经验教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和潜能,从而举一反三,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自主构建的过程。因此,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从而使知识有效内化,融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完成有效的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陈起胜 《考试周刊》2012,(49):108-108
英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给学生充分运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获得广泛运用英语知识的活动经验,经过反思或领悟的活动经验是深刻的。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对学习中的反思做出了如下定义:"对任何信念和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构成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也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是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是学习的内因。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信息技术课堂才能真正地生动活泼起来,才能富有成效。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性强以及学生对于学科与生俱来的喜爱等特点则为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一切知识传授要由学生去吸收、理解、记忆和消化,一切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去实践、操作、训练和掌握。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从过去以研究教法为主转变到以研究学法为主的轨道上来。这是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现在各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几乎都有要求教师要写教后反思,但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笔者认为只有这个学习主体,有学习反思的意识、反思的习惯、反思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从哪些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又要培养学生哪些反思习惯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以下六方面入手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成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