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肉体伤害》是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表达了白人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作者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文学在读者:感受文体学”新理念,关注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赋予了读者绝对的话语权,一反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论点,开创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研究新的领域,将接受美学开创的“读者中心论”引向深入。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主观主义的倾向。文学文本意义实现的过程应该是创作与接受的对话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三种中心论”的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作者与读者地位问题、文本与读者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作家主体、批评和文本三个角度对九十年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梳理,指出九十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忧虑、国民道德的重塑和民族文化的张扬上,与同时发生在西方社会的更偏重于个人的人文精神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十九世纪的作家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特点和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进步.但在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的同时,对教师应具有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则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仍未能脱离我国教育学界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窠臼.从教育理论工作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分野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的问题,从共时分析、历时分析、文化分析的角度着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性艺术品,其特征主要在它反映对象的形式。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依据应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主要是文学文本在语言运用上的相似性。文学体裁是由文学文本语言运用的相似性进而影响其结构模式和形象塑造的类似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从文学体裁的语言运用特征即可看到文学文本的语言自身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即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来分类,具体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含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本文对这四种不同形态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运用上的特征进行探索阐释。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十分自觉的文学观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学观主要是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体悟和理论思考阐发的,也部分地体现在她对其他作家作品的批评和对经典作品解读的言论中。王安忆的文论涉及到文学的本质、情感、人物、故事、语言、形式、作家的生活体验、女性文学、文学批评方法等诸多方面。她的文学观既有对传统文学观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文学观的突破与颠覆,有她对自己体认的文学理念的自觉坚守。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运动结束后所留下的各种“后遗症”,直接促成了新时期大文学格局中知青文学现象的产生。从知青文学第一篇作品到九十年代,知青文学经历了由传统意义上的知青文学向后知青文学的演变。本文着重从主题这一角度来论述演变的过程,并分别对知青文学尤其是后知青文学的特征、表现、作家作品以及概念本身做了一次适当的界定,有助于推动知青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学体裁。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传统文学早已固化的创作模式,还帮助读者开辟了与作者互动的新途径。读者介入文学创作不但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还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12.
理论之后:文学理论的知识图景与知识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理论"是新世纪人文科学研究面临的一种文化语境,也是关乎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某种程度上决定其知识生产的路径与转向。"后理论"代表了一个思想生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的理论价值转向的到来,为文学理论知识图景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改变了文学理论的知识面貌、知识范式与理论表征,也促使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更加注重以多样化的形态面向文化政治与公共领域,更加突出反思性与思想生产的深度整和,以及在价值定向与价值选择方面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新时期以来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文论现状的考察,指出未完成状态下的当代文论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着力探讨传统文论现代性转化的可能途径,并对当代文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是中国网民数位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纸质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在锐减,文学网站的用户数量却在猛增;尽管专业作家的市场号召力在削弱,网络作者却在图书市场大显身手。网络文学不同于电子文学,网络文学在创作、阅读和传播方式上与传统文学存在着诸多差异,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与汉族书写相比,台湾原住民文学的书写尤其是女作家的书写属弱势的一环。上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女作家书写中的身体、情欲主题是女性找回自主书写权的表征之一,但这种以女性私领域为出发点的书写并非惟一的女性文学出路。台湾原住民女作家的书写内容几乎整个涵盖在女性生命史的书写之中。对部落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有意识书写者应属排湾族女作家利格拉乐.阿乌。而对部落文化特质的使命感,无论男女作家的文本中都可窥见。以私领域的书写方式介入族群文化议题,以个别女性活动记忆为出发点的描写,展现了女作家文学不同于男作家的特色。以早期女性主义批评者的观点检视原住民女作家作品,性别位置对于作品的确产生了相当影响。统整原住民文学发展的现状,以女作家作品为焦点,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是储存情感符号的载体。阅读文学作品,需要借助想象进人角色。没有想象力,便没有艺术家。作家不应成为全知全能的叙事人,他要把自己创作的一部份留给读者去完成。艺术美要思而后得。只有当读者付出劳动,自愿而忘我地参与了作家想象的共同创造,作品的魅力才能潜入人心,引起感动。  相似文献   

18.
在以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趋势为显著特征的后殖民时代,"换语之人"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其代表人物拉什迪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世界文学明星.但是,他在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背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身份发生质变,成了东方主义理论的传声筒,起列了加剧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消极的文化功用.他的悲剧具有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识并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世界,乃至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域的文学精神和文学论争,必须首先回到其赖以生长的话语生态中来。话语生态是适于某种文学话语生长的文化条件及其潜在的规定性。20世纪是汉语文学的话语生态从打破平衡走向新的平衡的特殊的文学史期。及至80年代以降,汉语文学的话语生态经过多半个世纪的碰撞、渗透与融合,形成了一个由古典语文、民间语文、公共话语和外来语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形态,大大扩展了汉语文学的意义疆域。话语生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提请当代汉语文学的写作、批评和研究者,回到当下的话语生态中来,将各种话语生态因素自觉转化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汉语文学。  相似文献   

20.
1918年在贵州成立的“少年贵州会”,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回应,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下,倡导“少年精神”,大声疾呼“警醒夜郎”,开启一代新风。此后,话剧运动在贵州兴起,延续至抗战时期进入高潮,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与此同时,贵州涌现了一批新文学作家,活跃在文坛上,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从新文化的角度看,“少年贵州会”反映了贵州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