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系统的发展和人类本身的进化中,起着任何别的社会系统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校园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通过对校园政治文化现状的研究列举出目前建设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康文明的校园政治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8,(8):78-78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买晓琴课题组采用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方法,探究了社会价值取向影响自我—他人结果评价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国际期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社会价值取向是指在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用来描述个体对他人利益关注程度的个体差异。通常根据社会价值取向可以把人分为两类:亲自我型个体和亲社会型个体。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至今发生了三次科学与技术革命,而每次变革都会引起相应的文化变革。如今,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同样需要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4.
刘晓霞 《科教文汇》2012,(24):209-210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丰十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  相似文献   

5.
石永东  蓝雅  刘榆潇  卫武  贺远琼 《科学学研究》2022,(7):1254-1262+1284
既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个体内部因素来解释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而嵌入于社会环境中的连续创业活动如何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在创业失败率较高的背景下,对失败宽容的创业文化如何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尚未清楚。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连续创业者的情绪以及认知视角切入探讨宽容的创业文化对连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225位有过创业失败经历后又再创业的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结果表明:社会宽容对再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创业激情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宽容的创业文化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证实了文化因素是驱动创业激情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对创业文化与连续创业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推动宽容的创业文化实践也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佳鑫 《百科知识》2022,(30):64-65
<正>各类动物在人类语言文化发展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动物形象也不断地出现在历代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这些动物各自的特点,人类语言赋予了其个体一定高度的精神象征或意义。这样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人类思想与这些动物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生动的渊源关系,而且丰富和完善了现代人类文化的语言。由于中俄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自然地理、文化习俗的差异,使两国赋予对每个动物的具体象征意义也有显著差异。文化语义特点与翻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翻译的灵魂及其价值并不只是让普通读者读懂译文,  相似文献   

7.
既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个体内部因素来解释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而嵌入于社会环境中的连续创业活动如何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在创业失败率较高的背景下,对失败宽容的创业文化如何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尚未清楚。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连续创业者的情绪以及认知视角切入探讨宽容的创业文化对连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225位有过创业失败经历后又再创业的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结果表明:社会宽容对再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创业激情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宽容的创业文化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证实了文化因素是驱动创业激情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对创业文化与连续创业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推动宽容的创业文化实践也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信息文化在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忽视的负效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信息文化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旨在调查国内外信息实践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并揭示这些理论的特征及其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于55篇文献中识别出19个理论,并归纳出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结果/结论]信息实践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哲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和生态学,且呈现出三个特征:认可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塑造,强调信息实践根植于实践和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从社会文化视角考察人类的信息实践;不排斥影响信息实践的认知因素,而是将其融入主体能动性中考虑。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在宏观层面确立了信息实践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路;在中观层面为信息实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支持;在微观层面塑造了信息实践的核心研究内容。此外,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实践研究尚未发展出属于自身领域的理论,未来应辩证地融入其他学科以及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以丰富信息实践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0.
脑认知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物都需要认识和学习外界环境因素,并根据价值与风险做出抉择与行动;社会动物还必须有社会认知、共情、社会交往等社会行为能力;而人类有发达的自我认知、逻辑推演、意识、语言等能力。动物认知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动物在野外是否能够成功觅食、躲避天敌、繁衍后代;而人类认知能力,则决定了个人的人生轨迹、自我价值实现乃至对社会的贡献。所有这些认知行为都是由神经细胞的功能来决定,其神经基础是脑科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终极挑战。经过多年的研究,神经科学已经揭示了认知行为神经基础的一些基本原理:不同认知行为是由脑内不同的神经环路负责,需要各脑区内的局部神经环路与脑区间长程神经环路的协同工作;学习与记忆是许多认知功能的必要基础,这是由神经细胞之间突触联结的强度与结构的可塑性介导;神经调质(例如多巴胺)可以在多个尺度上调节神经网络的活动与可塑性,从而调控认知行为。文章聚焦在感知觉、学习与记忆、抉择、社会行为、意识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对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进行了概述。我们认为,未来神经科学需要结合介观和微观尺度的研究,对认知行为的神经基础进行系统与深入的阐明。在介观层面,科学家们需要描绘脑区之间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联结图谱;绘制认知功能的大脑功能图谱;利用因果性手段、揭示认知功能的核心脑区;操控不同脑区及脑区间联结的活动,进而观察认知行为的改变和其他参与环路的活动变化,从而获得脑整体动态规律。在微观层面,需要阐明不同脑区有哪些特定类型的神经元;揭示不同类型神经元是如何参与特定认知功能的;解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是如何联结以及这些联结是如何在认知行为中发生动态改变的。这些介观与微观研究将为理解宏观认知行为的神经基础提供重要线索,对于破解人类智能这一终极奥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揭示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还是治疗脑疾病的必要基础,而且有助于推动脑启发(Brain Inspired)的智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关人类心智阋读的起源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灵哲学的“难问题”。匹配论作为一种旨在解释该问题的元理论,提出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匹配观,但囿于核心机制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经典匹配论的假设得以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进行检验。具身匹配论认为人类心智阅读源自镜像系统的“共享身体表征”作用。这种具身化的方式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直接匹配起来,并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自拍是指用相机或拍照手机在一臂的距离内或对着镜子拍照,使自己(或自己与他人一起)入镜,并通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行为.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可以被看作一种自我呈现.自我呈现是指试图向他人传达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或自我形象的行为,它指向人类行为中的一类动机.这些自我呈现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稳定的特质,但是它们也依赖于情境因素的诱发.一般来说,当他人在场且会对当事人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当事人的自我呈现动机就容易被诱发.社交媒体是一个可以诱发自我呈现行为的场所.社交媒体科技的发展—从静态的图片到动态的图片,再到视频,为人类的自我呈现行为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姜兰  毕强 《现代情报》2007,27(6):19-20
信息具有商品的属性,信息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信息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信息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信息商品的有用性。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商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又从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为同作为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价值和作为信息商品效用性的使用价值一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文化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信息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发展过程 ,同时将信息文化、大众文化、情报文化进行比较 ,进一步阐述了信息社会中研究信息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概论信息文化的利与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延寿 《现代情报》2004,24(12):52-54
本文从信息文化的基本内涵着手。首先对信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次论述了信息文化有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及其原因.最后简要提出了解决这些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采编部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明蓉 《现代情报》2004,24(6):73-75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日益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必将影响着作为人类知识集散地的图书馆,采编部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深受其影响.产生了变革。文章通过对这些变革的分析,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采编部的工作重点将从文献的加工、处理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及信息咨询转移。  相似文献   

17.
王辉 《未来与发展》2022,(12):39-44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都是围绕着如何打破旧的社会与实现未来人类社会而展开和建构的,未来社会鲜明的特点就是劳动者的崛起与劳动者精神自觉的升华。劳动者是沟通连接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具体实践者,是认识掌握自然界规律与人类世界规律能动的人。在未来社会中,由于破除了旧的社会与旧的制度,劳动者第一次自觉自愿地进行劳动实践并且站在历史创造者的立场和角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意志和自由认识不断运动改变着的宇宙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劳动者和劳动者群体在各个历史特殊时期高度地实现了精神文化自觉和自我意志。劳动者对于历史必然性的自觉把握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文化自觉思想的哲学起点,在劳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创新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文化自觉思想的哲学核心,充分弘扬劳动者的精神人格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文化自觉思想的哲学体现。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信息化的过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信息服务的快捷、方便、高效、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及信息资源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共享成为可能。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贮存与传播中心,网络则是图书馆传播信息的通道。因此,建立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是非常必要的。1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丰富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都是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出来的人类知识文化的精萃。图书馆保存了人类最完整、最广泛的知识财富,是…  相似文献   

19.
李中赋 《学会》2002,(12):16-18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人类社会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化和专业化分工,形成了许多社会团体和组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和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科技群团也不例外.科技群团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组织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科技群团文化问题,加强科技群团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足球运动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足球运动是人们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物质形式。足球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人的有形的物质形态,对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行为也有相当的影响。人们在足球运动中看到的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公平竞争的精神、团结友善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