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从训诂学的角度,结合俗文字和墓志文献特点如用典、对仗等知识,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在文字释读方面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并进行一些补充论证,以期有助于阅读和利用该墓志文献,进一步发挥其对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沧州出土墓志》对沧州境内出土的墓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是反映沧州历史文化以及进行俗字研究的重要资料,但该书在录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沧州出土墓志》中所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墓志录文试作校正,可增强其准确性,提高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保定市出土墓志选注》所刊唐许公墓志提供了唐代大土地所有者财产结构和田庄内部不动产结构的具体实证材料,反映了唐代后期大土地所有制背景下的庄园经济诸关系,为研究唐代后期的华北特别是河朔藩镇地区的大土地所有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田庄标本。  相似文献   

4.
唐李他仁墓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唐右领军赠右骁卫大将军李他仁墓志》1989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东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铁山先生曾作过录文并考释,但墓志拓片至今未见公布,录文涉及问题仍不少,学界对该墓志亦未见新的考释。本稿利用近年发现的唐人墓志以及现存文献资料,并在孙氏录文及研究基础上,指出史料中栅州与栅城的关系和区别;认为李他仁并非所谓的靺鞨人,而是出身于世代为官的高句丽官僚家庭,他是在唐朝与新罗大兵压境的乾封年间投诚唐朝的;同时,对墓志记载、墓主最终官职、死亡时间以及对墓主后代记载存在问题,也做了深入论考。  相似文献   

5.
传世文献但凡说到唐代墓志,时常会提及《杨执一墓志》。其非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措辞华美、藻饰精致、书法遒劲,故无可争议地厕身于唐墓志代表作之列。该墓志可佐证杨雄为观王、《新唐书》所载杨雄为"司空"无误、《唐会要》所载"阳执一"当改为"杨执一",增补"平康坊";可补贺知章传世散文之阙,印证其文学成就;其生肖石刻画丰富全面、精美工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书法敦厚淳和,笔力腴润沉实,而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的出版对研究南京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宗教以及语言文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墓志文献对大型辞书编纂亦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汉语大词典》由于对墓志语料利用不足,诸多已经出现于中国出土墓志中的词语,《汉语大词典》却未能合理利用,而造成了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中的语词为研究对象,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部分条目进行了有益的补证,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大型辞书的编纂。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伦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朝廷、官府树立、表彰道德楷模对女性进行道德教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种种美德,这种情况在西安碑林新藏唐代墓志中多有反映。透过墓志所描述的典型女性形象,从女性婚前个人修养、婚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影响诸方面可以管窥唐人崇尚的女性美德,体味唐代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我校图书馆多年来收集金石拓片一万二千余通。经初步整理,已归类并种、造册登记,并编出了《馆藏千唐志斋藏石拓片目录》、《馆藏历代墓志目录》(初稿),分编石刻拓片六百余种,九百余轴。  相似文献   

9.
邙洛地区近年陆续出土北魏冯聿、源模、张懋三种新墓志材料,《中原文物》2012年第5期予以集中刊布,包括图录和释文,为研究北魏相关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充分肯定。三通墓志均较完整而清晰,但异体俗字众多,给志文释录增加了难度。已有录文存在文字误读、缺释和断句等问题,导致志文无法读通,直接影响材料的应有价值和科学准确地利用。现对照志石拓本。结合校勘、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补正其缺误,以便学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宦官奉佛之风十分兴盛,从西安碑林新藏宦官及宦官之妻墓志可以看出他们奉佛的思想根源。墓志反映,唐代宦官或为佛陀庇佑,或为禳灾灭祸,或为祛病回生,或为避满招损,从而虔心归佛。通过考析新出土的唐代宦官及宦官之妻墓志,可以达到据史传以考遗刻,复以遗刻还正史传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北方城市发展一直领先全国,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建筑物间距规划、建筑用材都很讲究。魏晋南北朝、唐代北方劳动人口大规模的南下,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城市建筑技术。唐代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学习北方,扩大了建筑物间距,建筑用材上大量用瓦,子城外加筑罗城,预防了火灾的发生。罗城的修筑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大大提高了城市军事防御能力,江南城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南方学习并发展了北方传来的工程技术,为其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代谏议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以较完善的体制,将谏议活动规范化,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这些规范,大多存于《唐六典》、《唐会要》中。由于唐代诗人大多有谏官经历,其诗歌也涉及唐代谏议制度的规范问题,有些能填补史载之空缺,月给谏纸、谏囊献书、避人焚草等即是如此。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谏官的参政议政活动,而且还为完整认识唐代谏议制度提供了直观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道教史上的兴盛发展时期,也是道教从民间宗教跃升为国家宗教,并对唐代社会产生影响的重要时期。史籍道经中有关唐代国家行用道教投龙的记载,是道教仪式已上升为国家祭祀大典的有力说明。唐代帝王热衷于投龙是崇信道教所致,投龙仪式更反映出唐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崇道风尚。从道教经法制度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投龙仪式具有宗教功能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代女子体育的兴盛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唐代女子体育活动较其它朝代有了显著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就唐代女子体育的内容及其兴盛原因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崛起,成为西南地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与吐蕃在西南地区的争夺,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可归纳为四个阶段:统一六诏时期、“叛唐”时期、“归唐”时期、“叛服无常”时期。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时期,与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格局有关。但是,剑南节度使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原因。在这几个历史阶段中,有重要影响的剑南节度使有:王昱、章仇兼琼、鲜于仲通、杨国忠、韦皋、李德裕、高骈等,从历史视角探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剑南节度在其关系变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研究剑南节度使在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女性的悲歌--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被称为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开放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妇女群体在这一时代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受压迫阶层,唐代妇女仍然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这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是有所反映的.唐诗中有不少以描写宫女、征人妇、商人妇、农妇、弃妇、歌妓命运为对象的诗篇,充分展示了唐代妇女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9.
倒马关考略     
倒马关即汉代常山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六十公里处的倒马关村,至迟在北魏时期就因"高冈之病良马"而更名。有些学者认为倒马关的历史可溯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四十公里处北洪城村北的战国鸱之塞(鸿上关)。从传世文献看,两关始终分置记载,其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异。从历史地理学看,两关与唐朝定州唐县的方位、距离不同。从考古学看,将两关等同视之,与战国中山长城走向和功能有所抵牾。倒马关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作用,战争时期可以阻挡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相对和平时亦见证使团、商旅的往来,促进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