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谈学科教育学--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安 《教育科学》2003,19(4):43-46
在我国,学科教育学已构成学科(科学分支)。学习学科教育学、发展完善学科教育学理论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工作。本文从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和现在的教师教育体系出发,探讨了如何促进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回答了“教师的专业是什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学科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科教育学。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专业化呼唤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但现有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大多是教育学学科专业相关教材的“翻版”,缺乏鲜明的专业独立性。作为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从专业属性讲不是学科性的,而是与教师职业的典型问题和经验活动密切相关的;从培养目标上看,教育学教材应造就以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化人才,而非理论性工作者;从教材形态看,教育学教材应以鲜活的生命性姿态促进学习者的对话、反思、建构,发挥教材的多维教育功能,以期构建属于每个从业者个人的专业化“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要求下的教师教育应着重于学历教育基础上的教师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现代教师论则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适应,能提高教师职业认识、素质和实践水平,弥补了教育学单纯地解决教育基本理论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要求下的教师教育应着重于学历教育基础上的教师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现代教师论则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适应.能提高教师职业认识、素质和实践水平,弥补了教育学单纯地解决教育基本理论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教师专业化正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趋势。教师专业化必然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水平。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效能差的现实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为此 ,应结合教师专业化的理念 ,通过局部试验 ,从课程、教学和学业评价三个维度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进行改革。同时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要做到系统对待 ,分步实施 ,环环相扣 ,多方协调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80年代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开创了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潮流。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必然趋势。我国是师范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家,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要想取得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要想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不可或缺。针对我国教师专业化落后的现状,改革教师教育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水平。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效能差的现实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为此,应结合教师专业化的理念,通过局部试验,从课程、教学和学业评价三个雏度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进行改革。同时,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要做到系统对待,分步实施,环环相扣,多方协调。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论坛》2004,(12):59-61
三位一体:人类文化视野、教育学、专业实战技能(课堂、案例、教育写作、教师专业化发展纵深问题研讨)。  相似文献   

10.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职业正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其主要标准是:受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性反应意识,教育监控能力,对儿童…  相似文献   

11.
从教师教育的变革看教育学的专业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专业是以教育学知识体系为核心,在多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构成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的职业。教育学的专业设置和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质归属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时代特征。我国目前的教育学专业设置及其教师编制已很难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社会教育学的专业建设应该借鉴国际经验,通过专业改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措施,理顺教育学各专业及其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关系,促进教育学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从其理论奠基到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到理论体系的蓬勃发展,这一过程也是其不断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起推动作用的过程。本文在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思考教育学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的应然价值,并结合当前教育学教学低效的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制约着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却有赖于制度的约束和保障。由于缺乏权威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准入制度,致使教师的培养制度不能准确地定位,很难在现有的师资培养体系内打造出理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不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更加阻塞了教师通过在职实践实现自觉专业化的通道。因此,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作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它要求将教师教育过程融入到整个教育生活和学习生活过程之中,用教师的职业精神整合学科知能和教师专业知能,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准。针对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优化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在方案中体现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拓展了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充实完善了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设置课程,强化了学科特色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传统教育学专业需要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学专业作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近三年来开展了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管理水平、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并初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我们时代的教育学教育——以教师的教育学教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的教育。教育学教育的对象涉及师范生、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非教育职业的大众。就针对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学教育而言,需要以时代为背景,确立教师立场和实践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育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激发教育学之趣,引发教育学之需,形成教育学之养,养成教育学之眼,培养教育学之觉等。  相似文献   

17.
一、职业研究主体与教育实践生活的疏离,导致教育理论功能危机 自从教育学成为一种专业,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主体成为专业化的职业研究群体,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学专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危机,这种危机既是教育学的危机,也是以教育学研究为生存之本的研究主体的危机。目前,以教育研究为业的职业化生存方式,造成职业研究主体与教育实践生活和实践主体的疏离,最终导致教育理论功能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师范院校各个学科专业体现师范性质的课程是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加教育实习;20世纪90年代,经过改革,增加了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以及三笔字、普通话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而教学法也演变为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演变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最近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现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变革,由此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茜 《林区教学》2022,(4):34-38
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化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现基础和关键表征,也是提升教师职业专业水准和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以三所部属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部属师范大学构建起基于博雅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基于专业素养的学科专业课程、基于教育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筱 《安徽教育》2012,(7):33-35
<正>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如学科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的专业素质,它们必须通过教师实践的整合,才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化素质,此所谓教师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