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贺享雍的长篇小说《土地神》就是从农民身处的精神境况出发,希望通过底层农民对生存的困境进行反抗、对自身的卑微进行抗争、对现实的强权进行反讽,在伤害与被伤害、侮辱与被侮辱、欺骗与被欺骗的怪圈中,展示历史、现实强权与个体农民之间的巨大张力,揭示出农民生存的伤痛和农村现代性的艰难。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历史强权的抽象,又能看到乡村现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2.
贺享雍的长篇小说《土地神》就是从农民身处的精神境况出发,希望通过底层农民对生存的困境进行反抗、对自身的卑微进行抗争、对现实的强权进行反讽,在伤害与被伤害、侮辱与被侮辱、欺骗与被欺骗的怪圈中,展示历史、现实强权与个体农民之间的巨大张力,揭示出农民生存的伤痛和农村现代性的艰难。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历史强权的抽象,又能看到乡村现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文坛上"底层写作"日趋兴盛,对"在乡农民"生存状况的观照和深刻揭示成为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个新亮点。对个体在乡农民的物质和精神困境的展示,主要体现在精神愚昧的时代特征、城乡差异以及新的干群关系冲突等方面,让读者看到了新世纪作家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4.
赵志敏 《文教资料》2007,(26):17-19
作为军旅文学代表作家,阎连科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独特的军人世界。军人主题、现实主题、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是阎连科军人世界的丰富内涵,也是他苦苦吟咏的"农家军歌"。对农民出身而又兼具军人身份的阎连科而言,直面现实的精神使他在感叹军人价值失落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价值重建。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农民"题材小说,整体上渗透着一种启蒙精神。其知识分子立场下的启蒙叙事着重体现在对愚昧的揭露、对权力的批判上,并通过揭示农民生存悲剧的根源,反映当下中国社会深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雪漠的"农村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描述了西部农村的日常生活,表现了西部农民在当代生存困境中生的挣扎与爱的执著,刻画了鲜活生动的西部农民群像,表达了作家对西部农民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西部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我们便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它的民族文化精神几乎都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对现实的执著性和超越性.唯有对现实的执著精神一个民族才能生存,而一个民族要发展则离不开对现实的超越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拥有崇尚现实、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和富有浪漫气息、追求精神超越的道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调查》是关于中国农民生存现实和农村综合改革现状的长篇报告文学,它直面农民的生存困境,反映了当前农民的生存状况,揭示了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展现出农村税费改革的曲折历程。作者陈桂棣、春桃以深刻的观察和特殊的敏感再现了中国农村触目惊心的现实,显示了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和惊人的勇气,张扬了关注底层社会的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在刘亮程长篇小说《凿空》中,主要表现了遭遇现代文明侵蚀的边地古老村庄所陷入的生存困境,本文分别从:乡村现实图景下的生存苦难、现代文明侵蚀下的生态困境、生存困境下的精神迷茫和文化坚守这三个方面来探寻阿不旦村所遭遇的生存困境,由此实现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审美化的精神返乡。  相似文献   

10.
麦地与水是海子诗歌中最主要的主题语象。麦地既是自然风景,又是农民命运和文化精神的隐喻,水则是对人类生存历史、精神命运的深度回味。  相似文献   

11.
在苏轼现存的诗作中,有不少是描述生产劳动、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农村乡风民俗的篇章。苏轼把对农民的热爱都倾注于自己的诗篇里,描述他们的辛勤劳作和丰收喜悦,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幸与痛苦,这些都体现了苏轼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苏轼的归隐思想在其诗作中亦多有反映。  相似文献   

12.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已严重地制约着农民增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制定出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了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讲述了当代农民生存之困境,生活之矛盾,谱写了一曲没有土地诗意的土地恋歌;表达了作家深切的人道主义现实关怀;它以独特而巧妙的叙事策略,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为之歌哭的动人世界,表达了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潜隐在文字背后的是深广的批判,体现了作家对当代农民的历史命运的追问与思索.  相似文献   

14.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化作家,他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奇妙的黄土文化艺术世界。在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里,路遥掩饰不住他对农村、农民和农业文明的强烈感情,特别是对黄土文、黄土文明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在面对黄土地时,透射出一种宗教式的皈依式情结。这种皈依,构筑了一种神奇的艺术世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又使其作品显得缺乏一种理性的梳理,一定程度上淡化着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很早就注意到了农民问题,他在几篇文章中提出了重要见解,如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农民是其重要成分,只有农民武装才能把帝国主义和军阀所造成的兵匪扰乱之政局扭转过来等。他的观点是我党的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7.
南宋文学家范成大对故乡苏州充满感情.他归隐田园后,营造石湖别墅,描绘山水风景,赋咏梅菊佳卉,尽显江南风韵和雅逸情趣.其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全面生动地反映了吴地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农家劳动生活情状,堪称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8.
王船山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不要过多地干预经济运作,让每一个人都凭自己生存的本能最大限度地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让农民“自耕而自入”,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王船山的这一经济法律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宁波美术馆典藏的版画《生死印》,充分表现了画家张国琳和他的同伴们以艺术家的勇气,创作了以小岗村农民在联产承包责任书上盖手印的瞬间为题材的版画作品,充分说明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这一事件所蕴涵着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既是艺术家应该承担的一种历史使命的真实表现,也是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精深的审美观念的具体反映。这一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所蕴涵的社会作用和美学意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农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3):114-117
在中国,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毛泽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并在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这项工作。但由于他错误地把极端或过火的阶级斗争观念及教育模式引入了农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中,从而使这项事关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工作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