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的高素质包括让从业者具有自发性的职业投入感和自律性的职业使命感。职业精神是技术技能的伦理向度,能推动道德从"理性状态"走向"知行合一",能养成道德习惯和恒定性格,能促使人们对技术技能极致与完美状态的持续追求,是个体自我实现、能力螺旋上升的动力源泉,也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因此,职业精神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素质本科技能型人才以精湛的技术技能、优秀的职业品质区别于学术型人才,以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应用和较强的工程能力区别于一般技能人才。培养高素质本科技能型人才,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职业训练为重要手段,产学合作为重要保障,因此,由于培养目标与培养途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融合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新型人才,符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概念范畴。以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内涵、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从完善合作运行机制、深化课程融通体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探索新时期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胡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1,(28):203-205
本课程围绕长汽高专"五要素"(适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三高"(高认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目标中物化的职业素质即综合职业能力为课程宗旨,从企业对"人才像"需求出发,搭建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体系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是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在高职院校音乐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职业精神"为出发点,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音乐技能人才,树立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以实例说明,信息技术可衡量"标准",并发挥"标准"在音乐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作用;继而发展学生思辨力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科学建构高职院校音乐文化传播平台,是提升高职学生音乐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程度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全球金融风暴的发生,促使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要求.从长远来看,系统推进职业教育的重点从"职业技能培训"转向"职业能力开发"、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向"职业能力测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满足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就业的迫切需求。文章旨在阐明职业本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探讨了职业本科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在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规模、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通过明确培养定位、深化校企合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和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体系等相应的策略优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职业本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国绿色技能培养,依据职业范围不同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广义绿色技能面向传统职业在内的每一个职业,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了解所在职业与环境的作用关系,并要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环境资源持负责任的态度。培养模式是将"环境保护"作为标准化的职业特征,写入教育框架计划和框架教学计划。狭义绿色技能是以"低碳、环保、循环"为特征的绿色新兴职业,培养目标是跨职业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跨职业和职业具体的环境知识和能力。培养模式主要是"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首先通过职业准备教育打好专业基础;再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专业化的绿色技能。德国绿色技能培养模式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绿色技能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促进个人更好发展的同时,推动学校良性运转,最终满足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能力不足、缺乏团队精神,个人发展和能力提升受阻,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工作的主线,构建"三课堂"联动教学,实施"双学分制"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求知识技能高,更要求职业素养高.然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而相对忽视学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未能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进来,从而导致学生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后,在心理、文化、习惯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企业,出现频繁跳槽、转岗甚至最后不得不转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核心技能"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以英国为代表的"核心技能职业技术教育范式"和以法国、德国及日本为代表的"普通职业技术教育范式"的比较,发现前者在公民的通识教育、基础科学教育方面重视不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普通职业技术教育范式"应该成为今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服务第一线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的人才素质培养是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研究高职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构成,有利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综合素质,开展行之有效的选择职业、应聘职业、从事职业的指导,加强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应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培养高素质的劳动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劳动者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职业用途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最佳途径.影响高职职业用途英语教学转型的因素主要有三:教师、学生和教材.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着力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企业需求和高职生培养之间差异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内涵的准确解读。本文在调查吉林省部分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反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职业教育模型,增加"非专业性职业素质教育"的问题,以增强高职毕业生与企业对一线人才需求的符合度。  相似文献   

18.
正职业核心能力由德国教育家梅尔腾斯(Mertens)于1974年提出,后被各国广泛使用。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在我国香港地区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职业核心能力(key competence)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是能伴随人终生的可持  相似文献   

19.
曹健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61-16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已经成了职业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总结了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提出铁路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采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改进培训手段、完善培训资源和构建职业成长激励机制的措施,为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