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阅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读得明白,还要使他们学会读书、理解内容。教学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生听教师范读全文或录音。 学生听读全文后,可以整体感知课文,尽快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整体表象,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范读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  相似文献   

2.
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默读、出声读或听录音、教师范读等形式,了解“本文主要写什么”,感知文章的整体,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读后运用启发提问等方式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字词。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借助工具书理解疑难字词。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同时适当配合一些练习达到检测和巩固的目的。练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据意写词、找反义词、同义词、多义词、词义选择、造句等,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词语。   再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师应凭借教材导读、导思、导议、导疑、导练。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三读三问”教学法之精髓就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操作要领大体如下:   “一读一问”:读通—感知。一般在首堂课教师范读之后,学生朗读或默读全文 3遍,随即提出“一问”。通过一读一问,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梗概,然后自学生字词,自思回答,互议启发,自练过好字词关。使字求其读,词求其解,篇求其意。最后提…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时 ,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一、初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听读 ,感知情感。学习课文前 ,安排学生看课文 ,借助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演示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使学生整体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听力。2 自读 ,感知内容。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 ,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自由读前 ,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 ,仔细读课文 ,不丢字 ,不加字 ,难读的字、词、句画…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新教材要求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优化 ,跟上时代的步伐 ,体现新教材的思想理念 ,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终极目标 ,进行全面训练。一、初读课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1.让学生听读课文 (教师范读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初步理解题目的含义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课 ,从题目入手 ,抓住“进军”二字 ,可以初步了解课文是围绕这二字写“为什么、怎么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很快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2 .让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了…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作为第二册第一篇主体课文,除了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外,还担负着在一年级切入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这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两点”的策略,是把这“两点”并为“一点”,即指导阅读,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教学主要环节如下:一、听读课文———“认识”生字要求“认识”的生字,即看到后能正确地读出来,不要求抄写,更不要求默写。这一步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听读课文认识所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生字。首先教师要范读。范读要适当慢一些,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字的形,听清楚每一个字的音。二要给学生自由试读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新课标对朗读教学要求的明确化,教师们都重视起语文课的朗读教学了,不论上哪篇课文,不论哪堂课,听课者首先就是看授课者有没有突出朗读教学。这样一来,老师们在上课时,首先就是想到朗读这个问题。于是一堂课中,只听课堂中书声琅琅,朗读的气氛很浓厚。有听录音读.有齐读、范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堂课可真地成了朗读指导课了。  相似文献   

8.
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第四册 ) ,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 ,让学生充分地读 ,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在读中理解难句新词 ,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设计以下四个层次 :1 .听读。新课伊始 ,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解疑后 ,让学生听教师范读 ,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故事讲的是谁 ?他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安排该环节的目的是 :(1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 )让学生受到教师声情并茂范读…  相似文献   

9.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以优美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教学时我们做以下设计:一、配乐范读,整体感知随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时出示挂图或放投影片,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自然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进行整体感知。然后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二、以读悟情,重点感悟学生在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0.
读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知识不是授受给学生的全部知识,还包括教师掌握的知识和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创生的知识。有一位教师执教北师大版第一册语文第七课《早操》,在熟悉的卡通人物丁丁和冬冬的引导下,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完“小学生”、“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早操”等生词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一系列读书活动———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后,学生尝试性地自读课文,总结出自读课文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拼音拼读。接着,老师指导学生练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维林山水)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体现其课型特点。笔者就“学文’才的“读”谈点教学建议。(桂林山扬这篇文章描述了桂林秀丽多姿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为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课,可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思,引导学生从读中求解。范读。在学生细致观察(桂林山水》彩色图后,可由教师范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观察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用哪些词语来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由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再读课文,其他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勾画出重点词句…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历来讲究诵读。读,可以理解文句的含义,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作品的感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受教学任务和时间限制的课堂,书读百遍较难做到,所以,教师精心指导好学生课堂诵读尤为重要。第一步,教师范读。初中阶段教学的文言文一般篇幅短小,教师的范读应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对课文理解透熟、精到,融入了自己具体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的朗读,会把学生迅速带入文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使学生对课文有具体的感知,酝酿了情绪,有利…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指出:“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说:如果不在读书方面多点注意,阅读十个读本也是徒然。因此,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寻求知识的金钥匙,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行道树》一文的教学,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整体感知,直入主旨粗读法1.思路导引。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学会通过抓重点句、重点词,深入研读课文,直入文章主旨,培养他们尽快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2.做法举例。(1)教师范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我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一读、二听、三说、四辩、五诵。一读。即结合注释、课文提示自己读,初步感受课文,激发求知欲。二听。即听配乐朗诵、教师范读,或听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再次感受课文。三说。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在全班说,也可以分小组说,还可以自说自听。这一环节,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有的放矢。四辩。分两方面:一方面,让全班同学动手,把各自不懂的字、词、句指出来,先分组讨论,解决一批,…  相似文献   

15.
略论“美感”的培养张彦霞一、整体感知,激发欲望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对文章语言整体的感受。当一篇优美的文章摆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去感知课文。而后指导学生朗读吟诵,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体味作...  相似文献   

16.
陈志丽 《甘肃教育》2009,(12):41-41
范读指导 范读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加入“听教师读”这一环节,特别是学习古诗、文言文时,学生很难把握作者当时写作的意境,很难感悟到作者的心情,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当然,既然是要达到让学生听后能够模仿和得到启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读写“欣”“惕”等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小足球赛的精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双休日会怎样放松自己?昨天放了学,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一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小足球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师: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场小足球赛举办得怎样?2.学生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出示自学要求:(1)想办…  相似文献   

18.
吕虹 《辽宁教育》2010,(3):34-35
传统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带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呢?我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读的训练的重要性的认识,几年来,我对讲读课文教学中读的功能和训练着重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把读的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吸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的做法是:1.整体感知阶段多给自读的机会。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在最初的对课文整体初步感知的阶段,我设计了一个常规性的层次:自读课文。为调动学生自读的兴趣:①对篇幅不长的课文,老师先进行范读,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急于进入课文情境的愿望,然后向学生提出“自读课文”的要求。②对一些具有含蓄凝炼、蕴含较大信息量课题的课文,通过审题激疑,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一)听读入境教学开始,教师可根据课题启发谈话,然后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或范读)。通过听读,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将输入的文字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